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行相唯苦难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不乐世间种种欲乐爱护身命,唯为利益众生,以满本愿,修行苦行,是为行相唯苦难。
梵行已立
【三藏法数】
梵行即净行也。谓阿罗汉由戒定慧之行,成就得證此果,故云梵行已立。
煖加行
【三藏法数】
煖者从喻得名。谓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煖相。譬此加行位中,以智慧火烧烦恼薪,虽未得无漏之智,已得智火之前相,故名煖加行。(无漏者,谓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顶加行
【三藏法数】
顶者谓观行转明,在煖之上。如登山顶,观瞩四方,悉皆明了,故名顶加行。(观瞩四方者,谓观四谛也。)
世第一加行
【三藏法数】
谓此位中,观四谛理,虽未能證,而于世间最胜,故名世第一加行。
勤行精进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誓欲求就佛果,是以勤加精进,无少懈怠,而广集一切善根也。
如说修行
【三藏法数】
谓既能思惟正法之义,当如所说而修其行,则能脱烦恼生死之苦,證真空寂灭之道也。
恒行法施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如来所说正法,广为一切众生而作利益;于己之心,无复吝惜。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报冤行
【三藏法数】
凡修道之人,若受苦时,当念我从往昔劫中,弃本逐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所以甘心忍受,都无怨恨。作是观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名报冤行。(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健行定
【三藏法数】
谓佛菩萨以精进大健之力,修行胜行,而得此定,故名健行定。
行白法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勤行六度之行,唯在利益世间一切众生,而不求于自身果报,故名行白法。(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修习梵行先苦后乐
【三藏法数】
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行识住
【三藏法数】
造作之心,名为行。谓意识起诸行时,识于行中,生喜住若(编者注:「若」字误,应为「著」),故名行识住。
发起恶行过失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由烦恼妄惑,造诸杀盗淫妄种种恶业,轮转生死,无有出期,是为发起恶行过失。
一分奉同梵行者
【三藏法数】
同梵行者,谓同修净行之人也。凡乞食时,必有同修之人看守房舍,或有老病不便行履者,得食归时,则以一分奉之,令其饱满,亦得安心修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