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91,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观行佛
观行仪轨
观察正行
观察诸方行经
赞叹供养杂行
赞叹供养正行
不相应行法
六度万行
安心超行
圆行
遍行
爱见行
行施
苦谛下四行
集谛下四行
观行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六即佛)
六即佛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观行疏就佛而判六即:一、理佛,即理即位之佛,于三恶之众生身,无一毫之修善,唯具佛性者。二、名字佛,即名字即位之佛。宿福之人天,仅闻佛之名字者。三、观行佛,即观行即位之佛。四、相似佛,即相似即位之佛,于十信之位,彷佛證佛理而与真解同者。五、分證佛,即分真即位之佛,由初住至已上等觉,渐次破一品之无明,證一分之中道者。六、究竟佛,即究竟即位之佛,于妙觉之位,觉道究竟者。理佛即是名字佛,乃至即是究竟佛也。彼此六佛互相即,故云即。今但就佛而论六即,就实则十界悉具六即。观经疏妙宗钞上曰:「应知六即之义不专在佛,一切假实三乘人天,下至蛣蜣地狱色心,皆须六即辨其初后,所谓理蛣蜣乃至究竟蛣蜣,今释教主故就佛辨。」
【三藏法数】
(出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众生本具佛性之理,与诸如来无二无别。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是为理即佛。
〔二、名字即佛〕,谓或从知识处闻,或从经卷中见,知此理性,即佛之名。于名字中,通达解了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是为名字即佛。
〔三、观行即佛〕,谓既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必须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是为观行即佛,此五品位也。(理慧相应者,理即所观之理境,慧即能观之智慧。应者,当也。谓境智相当,则言行一致也。五品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四、相似即佛〕,谓于观行即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虽未能真證其理,而于理彷佛有如真證,是为相似即佛,此十信位也。(愈观愈止者,观即观照,以观观昏也。止即止息,以止止散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五、分證即佛〕,谓无明之惑,有四十一品,至此破一品无明,證一分中道,是为分證即佛。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碍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佛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
〔六、究竟即佛〕,谓道穷妙觉,种智俱圆,是为究竟即佛,此极果妙觉佛也。(种智者,即一切种智也。妙觉者,觉体圆明,不可思议也。)
观行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字顶轮王瑜伽经之异名。
观察正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门所立五正行之一。(参见:五正行)
【佛学常见辞汇】
净土宗所立五行之一。(参见:五正行)
五正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门所立。往生极乐之正行有五种。对于杂行,故曰正行:一、读诵正行,专赞诵净土之三部经。二、观察正行,专观想净土之相。三、礼拜正行,专礼拜弥陀。四、称名正行,专称弥陀之名。五、赞叹供养正行,专赞叹供养弥陀。观经散善义曰:「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等。(中略)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
【佛学常见辞汇】
净土宗所立,谓凡兼修他法者,名为杂行,若专修下列五法者,名为正行,即一、专读诵净土三经,名读诵正行;二,专观想极乐国庄严,名观察正行;三、专礼拜阿弥陀佛,名礼拜正行;四、专称念弥陀名号,名称名正行;五、专赞叹供养阿弥陀佛,名赞叹供养正行。
观察诸方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隋阇那崛多译,为喜王菩萨说观察诸法行之三摩地者。
赞叹供养杂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赞叹供养诸佛菩萨诸天而为往生之因也。
赞叹供养正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心赞叹供养弥陀一佛也。
不相应行法
【佛学常见辞汇】
谓非如心王心所之无形,亦不如色法之有形,与这三法皆不相应,而是宇宙万有变化的幻象,故名不相应行法,共有二十四法。
六度万行
【佛学常见辞汇】
略则六度,广则万行,而六度是包括了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
安心超行
【佛学常见辞汇】
心行具足或是愿行具足的意思。
圆行
【佛学常见辞汇】
圆融的行持,也就是称性而修,于事毫无执著,如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修一法,即是修无量法门,生极乐净土,即是生诸佛净土是。
遍行
【佛学常见辞汇】
指心所的遍行,有的心所,遍于善恶无记三性,遍于三界九地,遍于有漏无漏,世出世间,遍与八识心王相应,因为遍于上述四者,所以名遍行。遍行心所有五种,即作意、触、受、想、思,此五种皆与五识心王,初念相应。
【佛学次第统编】
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具四一切,名为遍行,谓遍于善恶无记三性,遍于三界九地,遍于有漏无漏世出世时,遍于八识心王相应也。
一、作意 作意者,警觉心种,令起现行,以为体性,引现起心,趣所缘境,以为业用。
二、触 触者,于根境识三和之时,令心心所触境,以为体性,受想思等所依,以为业用。
三、受 受者,领纳顺违非顺非违境相,以为体性,起于欲合欲离欲不合不离之爱,以为业用。
四、想 想者,于境取像,以为体性,施设种种名言,以为业用。
五、思 思者,令心造作,以为体性,于善恶无记之事役心,以为业用。
爱见行
【佛学次第统编】
由贪爱而取行者为爱行,由见计而取行者为见行。
行施
【佛学次第统编】
行施能积世界无量福业,故多行施舍,为修世间之福。但如由我慢心而行施善,则一往正是阿修罗因。行施固善,然其差别宜知也。
苦谛下四行
【佛学次第统编】
苦谛下四行者:
一、无常行 谓观五受阴因缘生,新新生灭,故无常也。
二、苦行 谓观五受阴若无常,即是苦。为无常之所逼也。
三、空行 谓观五受阴一相异相无故空,即是空。
四、无我行 谓观五受阴中我我所法不可得故无相,是为无我行也。
集谛下四行
【佛学次第统编】
集谛下四行者:
一、集行 谓观烦恼有漏累和合能招苦果,故名集行。
二、因行 谓观六因(见前文)生苦果,故名因行。
三、缘行 谓观四缘(见前文)生苦果,故名缘行。
四、生行 谓还受后有五阴,故名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