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62,分185页显示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行分
行兵
谁行
余行
入行
应行
厉行
鹜行
行洁
龚行
敏行
半行
祖行
鸿雁行
四行
《國語辭典》:行分  拼音:háng fēn
各种行业、店铺。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团行》:「自和宁门权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行分最多。」
《漢語大詞典》:行兵
领兵;用兵。周书·宣帝纪:“初令授总管刺史及行兵者,加持节。” 唐 岑参 《胡歌》:“ 关 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仁兄手段,可以行兵。”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毕竟是女子行兵不丈夫,要在这马背上学雷壚。”
分類:领兵用兵
《國語辭典》:谁行(誰行)  拼音:shuí háng
1.何处。宋。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词:「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元。乔吉〈山坡羊。离家一月〉曲:「世情别,故交绝,床头金尽谁行借?」
2.谁人。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屈屈屈!这烦恼待向谁行诉。」《元朝秘史》卷二:「分付他合答安名字的妹子看著。说:『任谁行休对他说。』」
《漢語大詞典》:余行(餘行)
谓传留后世的德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其遗言餘行, 孙卿 、 屈原 之不及,安敢望大圣之清尘?”
《漢語大詞典》:入行
乐曲演奏第一遍。行,乐章。 南朝 梁简文帝 《咏舞》诗:“入行看履进,转面望鬟空。”
进入行列。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六:“ 李德裕 太尉,未出学院,盛有词藻,而不乐应举。 吉甫 相俾亲表勉之,掌武曰:‘好骡马不入行。’”
《漢語大詞典》:应行(應行)
犹颜行。指首行,前行。应,通“ 颜 ”。《韩诗外传》卷七:“后 吴 兴师攻 楚 ,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 许维遹 集释:“‘应行’犹颜行,其义为首行、前行也。应,金文作‘雁’,《毛公鼎》‘雁受大命’,犹逸周书·祭公篇‘应受天命’……‘雁’与‘颜’声类同,得相通假。”
《國語辭典》:厉行(厲行)  拼音:lì xíng
认真、严格的执行。如:「为避免社会治安败坏,警政单位厉行扫黑政策。」也作「励行」。
《漢語大詞典》:鹜行(鶩行)
疾驰。鶩,通“ 騖 ”。穆天子传卷一:“天子西征,鶩行,至于 阳紆之山 。”
分類:疾驰
《漢語大詞典》:行洁(行潔)
亦作“ 行絜 ”。 德行高洁。汉书·薛宣传:“﹝ 薛宣 ﹞材茂行絜,达於从政。”晋书·卢谌传:“ 諶 名家子,早有声誉,才高行洁,为一时所推。”
《漢語大詞典》:龚行(龔行)
奉行。吕氏春秋·先己“ 夏后 伯啟 与 有扈 战於 甘泽 而不胜” 高诱 注引:“今予惟龚行天之罚。”按,今本书·甘誓作“恭行”。《后汉书·宦者传序》:“虽 袁绍 龚行,芟夷无餘,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 李贤 注:“《尚书》曰:‘龚行天罚。’”《梁书·袁昂传》:“往年滥职,守秩东隅,仰属龚行,风驱电掩。”隋书·高祖纪下:“朕初受命,陈瑱尚存,思欲教之以道,不以龚行为令,往来修睦,望其迁善。”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天子闻鼓鼙之响,思将帅以龚行。”
分類:奉行
《漢語大詞典》:敏行
指勉力修身。语本《论语·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汉书·东方朔传:“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
分類:勉力修身
《骈字类编》:半行
宋 陆游 夜行宿湖头寺 清霜十里伴微月,断雁半行穿乱云。
《漢語大詞典》:祖行
(1).谓饯别将病逝者。 晋 陶潜 《自祭文》:“ 陶子 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悽其相悲,同祖行於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
(2).指饯送死者。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蓍龟有吉,制我祖行。望旐翩翩,执笔涕盈。神其有知,昭余中诚。”
(3).饯行。新唐书·循吏传·韦仁寿:“ 仁寿 乃告以实曰:‘吾奉詔第抚循,庸敢擅留?’夷夏父老乃悲啼祖行,遣子弟随贡方物。” 宋 王禹偁 《〈皇华集〉序》:“上心豁如,咸可具奏,重慰远俗,劳而遣之,都门祖行,即席探韵,又得若干首。”
《漢語大詞典》:鸿雁行(鴻雁行)
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言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因以“鸿雁行”为兄弟之称。 清 蒲松龄 《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鸿雁行中,伯仲一门皆秀;鸳鸯牒上, 朱 陈 两姓偏多。”
分類:兄弟出行
《國語辭典》:四行  拼音:sì xìng
1.四种德行:(1)指孝、忠、信、悌。《吕氏春秋。先识览。正名》:「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2)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曹世叔妻传》:「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也称为「四德」、「四教」。
2.四科,为汉代以德行举士的四项标准。《汉书。卷八六。何武传》:「光禄勋举四行,迁为鄠令。」唐。颜师古。注:「元帝永光元年迢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义各一人。时诏书又令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故武以此四行得举之也。」
3.佛教用语。指菩提、福德、智慧、羯磨。《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罗什法师可谓神出五才,志入四行者也。」唐。李邕〈岳麓寺碑〉:「四行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
《國語辭典》:四德  拼音:sì dé
1.易经乾卦元、亨、利、贞四德。《易经。乾卦。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元亨利贞。」
2.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见《周礼。天官。九嫔》。《文选。范晔。后汉书皇后纪论》:「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也称为「四教」、「四行」。
3.孝、悌、忠、信。《大戴礼。卫将军文子》:「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乎,中夫四德者矣哉!』」
4.佛教用语。指四种特徵。《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三:「唯此涅槃,具彼四德。」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2.文体的四种形式。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