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70,分305页显示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行橐
鱼行
辞行
刊行
一行书
六行
六行
义行
义行
行持
行化
旋行
行从
告行
行权
《漢語大詞典》:行橐
亦作“ 行槖 ”。 即行囊。新五代史·杂传·张籛:“ 魏王 继岌 死 渭南 , 籛 悉取其行橐。” 宋 梅尧臣 《次韵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袖携一卷诗,行槖更无长。” 金 元好问 《不寐》诗:“日月虚行槖,风霜入敝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女侠:“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不里许,有尼菴,凡有行槖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
分類:行囊
《漢語大詞典》:鱼行(魚行)
贩卖鱼的店铺。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市:“鲜鱼行、鱼行、南猪行、北猪行。” 朱心 《鱼抬梁·土堆亭》:“突然,有个鱼行老板向着 鲁班 一面招手一面喊:‘掌墨师! 张师傅 !’”
《國語辭典》:辞行(辭行)  拼音:cí xíng
远行前向亲友告别。《史记。卷一二○。汲黯传》:「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也就是这三五天就起身了,今儿个是特意来见兄台辞行。」
《國語辭典》:刊行  拼音:kān xíng
刊印发行。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记梦》:「具言世所传本多误,惟咸平六年刊行者,最为善本。」也作「刊布」。
《漢語大詞典》:一行书(一行書)
谓简短的书信。亦泛指信札。 南朝 梁 何逊 《从主移西州寓直斋内霖雨不晴怀郡中游聚》诗:“欲寄一行书,何解三秋意。” 唐 岑参 《玉关寄长安主簿》诗:“东去 长安 万里餘,故人何惜一行书。” 宋 陈师道 《寄单州吕侍讲》诗:“遣兴觅为七字语,寻人聊代一行书。”
《漢語大詞典》:六行
(1).六个行列。《春秋·隐公五年》“初献六羽” 唐 孔颖达 疏:“六羽,谓六行之人秉羽舞也。”
(2).指 唐 代尚书省下属的吏、礼、户、工、刑、兵六部。泛指朝廷官吏。 唐 张籍 《寄梅处士》诗:“扰扰人间是与非,官闲自觉省心机;六行班里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
《漢語大詞典》:六行
(1).六种善行。周礼·地官·大司徒:“六行:孝、友、睦、婣、任、恤。”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六言六行,匪君不肃。” 唐 陈子昂 《申州司马王府君墓志》:“君三德允章,六行既穆。” 清 钱谦益 《刑科给事中薛大中父约赠徵仕郎刑科给事中制》:“敦六行以重任恤,既以仁厚起家。”
(2).谓水气运行。管子·幼官:“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治阴气,用六数。” 尹知章 注:“水成数六,水气行,君则顺时节而布政也。”
《漢語大詞典》:义行(義行)
同“ 仪形 ”。 效法。史记·赵世家:“中国者……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
分類:义行效法
《國語辭典》:义行(義行)  拼音:yì xìng
见义勇为的行为。如:「义行感人」、「义行足式」。
《國語辭典》:行持  拼音:xíng chí
施展、行使。《水浒传》第七○回:「此是公孙胜行持道法,张清看见,心慌眼暗。」《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最下者行持符箓,役使鬼神。」
《國語辭典》:持行  拼音:chí xíng
修行。《南史。卷七三。孝义列传上。吴达之》:「幼玙末好佛法,剪落长斋,持行精苦。」
分類:持行修行
《國語辭典》:行化  拼音:xíng hua
1.僧侣化缘。元。张元干 满庭芳。三十年来词:「三十年来,云游行化,草鞋踏破尘沙。」
2.北平方言。指饭后的散步,可帮助消化。
《漢語大詞典》:旋行
回环而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木工之子﹞俄绕屋旋行如转磨。”
分類:回环
《漢語大詞典》:行从(行從)
(1).侍从,跟随。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引 唐 曹松 诗曰:“追游若遇三清乐,行从应妨一日春。”新唐书·百官志四上:“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大朝会行从,则受黄质甲鎧,弓矢於衞尉。”
(2).引申指顺从。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 鶯鶯 为惜己身,不行从着乱军。”
(3).随从人员。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李全质》:“行从等面如死灰,信轡委命而行。” 宋 梅尧臣 《观杨之美画》诗:“双驂推軛如畏迟,行从冠服多威仪。”
《漢語大詞典》:告行
告别,辞行。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嘘气烧肠:“此道人颇有戏术,今日告行,当薄赠之。” 明 方孝孺 《送石君永常赴河南佥事序》:“﹝ 永常 ﹞擢为 河南 宪司僉事,告行於余。”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 程宰 记得临别之言,慌忙向叔父告行,叔父又留他饯别。”
分類:告别辞行
《國語辭典》:行权(行權)  拼音:xíng quán
权宜行事。《公羊传。桓公十一年》:「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甚至如玄宗幸蜀,太子即位灵武,议者疵之;亦未尝不许以行权,幸其光复旧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