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69,分305页显示  上一页  238  239  240  241  242  244  245  246  247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不可救疗烦恼现行
心行平等难
说众生心行声
不相应行法十四
不相应行法二十四
作行三昧
无处行三昧
不一行三昧
其它辞典
仪行父
左人郢(行 )
狐突(伯行 )
荀林父(别称 中行桓子 桓 )
季孙行父(别称 季文子 文、文子 )
荀偃(别称 中行偃、中行献子 伯游 献、献子 )
荀吴(别称 中行穆子 穆 )
仪行父 朝代:春秋陈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陈国人。大夫。与陈灵公、孔宁通于夏徵舒之母夏姬。泄冶进谏,反为仪行父、孔宁所杀。后三人同饮于夏姬家,以徵舒容貌似己相戏谑。徵舒怒,射杀灵公。仪行父与孔宁奔楚。次年,楚攻陈,送仪行父归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鲁国人,字行。孔子弟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37 【介绍】: 春秋时晋国人,字伯行。大夫。晋文公重耳之外祖父。晋怀公立,突之二子毛、偃随从重耳出奔在秦。怀公怒,囚狐突,令其召二子归,突不肯,遂为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亦称中行桓子。春秋时晋国人,字伯。荀息之孙。初为晋文公御戎,败楚师于城濮。文公建“三行之师”以御狄,任中行之将,乃以为氏。景公时代郤缺为正卿,率师与楚战于邲,任中军元帅,诸将不睦,晋师败绩。请死,景公未允。寻攻灭赤狄路氏,受“狄臣千室”之赏。卒谥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68 【介绍】: 即季文子。春秋鲁国人。大夫。季友孙。历宣公、成公、襄公三君,继襄仲执政。公孙归父欲除三桓,为其所逐。鲁成公元年,为防齐入侵,作丘甲(按“丘”以征军赋)。次年,齐攻鲁,攻卫,晋出师救,率师会战于鞍,败齐军,有功。成公十六年,一度为晋所执。相传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重器,人称其廉且忠。卒谥文。
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行父,鲁桓公之后,季友子。事宣、成、襄三公,为正卿。谥曰文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54 【介绍】: 一作中行偃。又称中行献子。春秋时晋国人,字伯游。荀林父孙。大夫。厉公时尝佐上军。公欲任宠姬兄胥童为卿,与栾书杀厉公立悼公。悼公时将中军,与下军将栾黡不和,攻秦,无功。攻楚,败楚于平阪。平公三年,齐伐鲁,伐齐援鲁。祷于河,沉玉于济水,齐师败遁。归,病疡,卒于途。谥献。
全上古三代文·卷四
偃字伯游,林父孙。代荀罂为中军将。谥曰献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晋国人,或称中行穆子。荀偃之子。平公时大夫。尝败无终及群狄于太原。后伐鲜虞,围鼓。围三月,待其食尽力竭,不戮一人,然后取之。又伐灭陆浑之戎。卒谥穆。
不可救疗烦恼现行
【三藏法数】
谓人于生死惑业众病,不能修诸正行以为救疗,而诸烦恼相续不舍,故名不可救疗烦恼现行。
心行平等难
【三藏法数】
谓痴冥之人,多执彼我之见,若能冤亲平等,心无分别,是为难也。
说众生心行声
【三藏法数】
谓一切众生,其数无量,行亦无量;如来所说众生心行,略有八万四千种类。但为根性下劣众生,令其易得解入故也。
不相应行法十四
【三藏法数】
一、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也。)二、非得,(于一切法不能成就也。)三、众同分,(如人之类,其形相似也。)四、无想异熟,(此即无想报,外道修无想定,命终生无想天,以其果报,异世成熟,故曰异熟。)五、无想定,(外道所修之定,想心俱灭故也。)六、灭尽定,(得此定者,受想之心灭尽,诸识不起也。)七、命根,(第八藏识种子,并出入息煖气三者,连持不断也。)八、生,(诸法生起也。)九、住,(诸法未迁也。)十、异,(诸法渐衰也。)十一、灭,(诸法消尽也。)十二、名身,(依事立名,众名联合,故曰名身)十三、句身,(积言成句,众句联合,故曰句身。)十四、文身,(文即文字,众字联合,故曰文身。)此之十四法,有名无体,不与色法、心法,及心所有法相应,故云不相应行法也。
不相应行法二十四
【三藏法数】
一、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也。)二、命根,(第八识种子,并出入息、煖气三者,连持不断也。)三、众同分,(如人之类,其形相似也。)四、异生性,(众生之妄性不同也。)五、无想定,(心想俱灭,外道所修之定也。)六、灭尽定,(受想之心灭尽,诸识不起也。)七、无想报,(外道修无想定,命终生无想天,寿命五百劫,想心不行,如冰夹鱼也。)八、名身,(依事立名,众名联合曰名身。)九、句身,(积言成句,众句联合曰句身。)十、文身,(文即是字,众字联合曰文身。)十一、生,(诸法生起也。)十二、住,(诸法未迁也。)十三、老,(诸法渐衰也。)十四、无常,(今有后无也。)十五、流转,(因果相续,流转不断也。)十六、定异,(善恶因果,决定不同也。)十七、相应,(因果和合,不相违背也。)十八、势速,(诸法迁流,不暂停住也。)十九、次第,(编列有序也。)二十、时,(即时节也。)二十一、方,(即方所也。)二十二、数,(即数目也。)二十三、和合,(不相乖违也。)二十四、不和合,(互相乖违也。)此二十四法,有名无体,不与色法、心法及心所法相应,故云不相应行法。
作行三昧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发起先所得诸三昧故,是名作行三昧。
无处行三昧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知三毒火然三界故,心不依止;涅槃毕竟空故,亦不依止;是名无处行三昧,(三毒者,贪、瞋、痴也。)
不一行三昧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一相,以此三昧,而能兼行诸馀观行,是名不一行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