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69,分305页显示  上一页  232  233  234  235  236  238  239  240  241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行善憍如鸠
一切行禅
善行生死
善行众生
善行自心
善行欲尘
善行三业
善行不恼众生
善行修习
善行三昧
善行般若
佛经苦行缘
说胜行
明修行普
是诸佛母,教行本源门
行善憍如鸠
【三藏法数】
谓人恃己能行少善,便即凌慢有德之人,如鸠性虽纯,不知自拙,故名行善憍如鸠。
一切行禅
【三藏法数】
谓大乘一切行法,无不含摄。名有十三种:一者,善禅,谓此禅定,能摄一切善法也。二者,无记化化禅,谓不待作意思惟,自然能于定中,作种种变化而无穷也。三者,止分禅,谓摄心不散,与定相应也。四者,观分禅,谓分别照了,与慧相应也。五者,自他利禅,谓正定现前,则能自利利他也。六者,正念禅,谓于定中,正念思惟,无诸杂想也。七者,出生神通力功德禅,谓得此大定,则一切神通功德,悉皆由之而出生也。八者,名缘禅,谓于一切诸法名相因缘,悉得通达无碍也。九者,义缘禅,谓于一切诸法义理因缘,悉能通达晓了也。十者,止相缘禅,谓于寂静因缘之相,圆明洞彻,永离一切散乱也。十一者,举相缘禅,谓能照了诸法起灭因缘,悉皆清净无碍也。十二者,舍相缘禅,谓于一切善恶法相因缘,悉皆舍离,清净而无染著也。十三者,现法乐住第一义禅,谓因此定,现得法喜之乐,而安住于第一义也。(第一义者,谓实相中道之理,无二无别也。)
善行生死
【三藏法数】
菩萨成就道业,为化导有情,虽出没于生死中,不为生死染著。譬如病人服苦涩药,但为除病,不生嫌弃也。
善行众生
【三藏法数】
菩萨于诸众生,起大悲心,设有病苦,常行救济,不生疲怠。譬如良医,亲近病者,心无厌舍也。
善行自心
【三藏法数】
菩萨能调伏自心,破除烦恼,增长菩提。譬如有智之人,善能调伏奴仆之类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善行欲尘
【三藏法数】
菩萨虽处欲尘,而不染著,精修梵行,增长法财。譬如商人,善于贩卖,获大利益也。
善行三业
【三藏法数】
菩萨精修于身口意三者之业,思惟策励,悉令清净。譬如善浣衣人,能除秽垢也。
善行不恼众生
【三藏法数】
菩萨于诸众生,常起怜悯之心,虽有加恶于我,不生瞋恼。譬如慈父爱念小儿,虽有秽垢,不生憎恶也。
善行修习
【三藏法数】
菩萨修习菩提之道,勇猛精勤,心无间断。譬如以木钻火,未热不息也。
善行三昧
【三藏法数】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菩萨修习正定,不乱不昏,遂使功德资长。譬如出财与人,得人保息,方获利益也。
善行般若
【三藏法数】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菩萨以清净智,照了世间一切诸法,心无疑惑。譬如幻师,知诸幻事,悉由幻作,求其真实,皆不可得也。
佛经苦行缘
【三藏法数】
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语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答曰:何用见此髡道人。如是至三。后日,护喜复曰:可共暂见。答曰:何用见此髡头道人,髡头道人何有佛道?于是护喜捉火鬘头曰:为汝共见如来。火鬘惊怖,心念此非小缘,必有好事耳。火鬘即曰:今放我头,我共汝去。礼迦叶足。护喜白佛:火鬘不识三宝,愿佛开化。火鬘睹佛相好,心生欢喜,出家学道。时火鬘者,则我身是。护喜者,我为太子时,踰城出家,作瓶天子导我者是。我时以恶言道迦叶佛,故受诸苦报。由此馀殃,今临成佛时,复受六年苦行,以偿馀业也。(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作瓶太子即色界净居天也。)
说胜行
【三藏法数】
谓如来宣说殊胜妙行,令人信向也。盖欲登妙位,非行不阶。故说无量胜行,使一切菩萨及诸众生,依教立行,造修證入也。
明修行普
【三藏法数】
行有五种不同:一者,圣行,谓戒定慧;二者,梵行,谓慈悲喜舍;三者,天行,谓證第一义天,由理成行故;四者,婴儿行,谓示同三乘七方便人所修之行;五者,病行,谓示为六道之身,现有三障之相,此之次第。五行虽菩萨所修,而未名为普。如涅槃经云:复有一行,名如来行,所谓大乘大般涅槃。大乘是圆因,涅槃是圆果。菩萨能修此之一行,故名修行普。(慈悲喜舍,即四无量心也。第一义天者,天即天地自然之义,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自然而然,非造作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七方便者,五停心,别相念处,总相念处,此三位名外凡;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此四位名内凡;是七方便位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三障者,业障、报障、烦恼障也。)
是诸佛母,教行本源门
【三藏法数】
楼阁经云:真言是诸佛之母,成佛种子。若无真言,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又三藏教尽从陀罗尼所出。又仪轨经云:唵字即是无相法界,无相法界全是真言。是知真言总含万行,即三藏之本源也。(三藏教者,即经藏、律藏、论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