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69,分305页显示  上一页  216  217  218  219  220  222  223  224  225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境行果
境智行
境教理行果
真福田十法行
福行
福盖正行所集经
称名正行
称名杂行
称法行
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
说罪要行法
广六度行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
乐行
乐速通行
境行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境为所观之境,行为修断之行。果为所得之果。就一切法而审详分别观察三性有体无体,有为无为等,谓为境。已知境界,则修习闻思修三慧,凝五重唯识观,谓为行。果者,谓有漏之修,能感世间一切之妙果,无漏之修,永灭诸障而得大菩提也。
【佛学常见辞汇】
境是所观之境界,行是所修之闻思修三慧,果是所证之菩提妙果。
境智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宗所立之三轨也。(参见:三轨)
境教理行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四法宝之外,别加所观之境者。法相宗称之为五种唯识,说境唯识、教唯识、理唯识、行唯识、果唯识之别。出于法苑义林章,成唯识论枢要等。
真福田十法行
【佛学大辞典】
(名数)首楞严三昧经下曰:「有十法行,名为真福田,一住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而不入法位云云。」
福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行之一。五戒十善等感人天福利之行法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三行)
【三藏法数】
谓因修十善等福报,生欲界天上人间及阿脩罗,享福受乐,故名福行。(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梵语阿脩罗,华言无酒。)
三行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福行,行十善等福感天上人间之果者。二罪行,又曰非福行,行十恶等罪感三恶道之苦者。三不动业,又曰无动行。修有漏之禅定感色界无色界之果者。是为禅定不动之行,故云不动,又感果不动,如福行罪行时,非如异变,故云不动。见智度论八十八。
【佛学常见辞汇】
福行、罪行、不动行。福行是修行十善等之福业;罪行又名非福行,就是造作十恶等之恶业;不动行是四禅、四空处的禅行,也可以说是无漏解脱三昧的出世间行。
【佛学次第统编】
三行者:福行、罪行、不动行。
一、福行 为欲界之善业,当招乐果,是为福行。
二、罪行 为欲界之恶业,当招苦果,是为罪行。
三、不动行 为属于色界无色界之禅定意业,执持不动,不属善恶,是谓不动行也。
【三藏法数】
(亦名三种业,出大智度论并王法念处经)
〔一、福行〕,谓因修十善等福报,生欲界天上人间及阿脩罗,享福受乐,故名福行。(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梵语阿脩罗,华言无酒。)
〔二、罪行〕,谓因作五逆、十恶等罪报,生畜生、饿鬼、地狱,责罪受苦,故名罪行。(五逆者,一杀父母、二破和合僧、三出佛身血、四杀阿罗汉、五破羯磨僧也。十恶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三、无动行〕(亦名不动行。)谓修世间禅定,报生色界、无色界天,心定不动,故名无动行。
福盖正行所集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十二卷,龙树菩萨集,赵宋日称等译。选集成就福盖正行之法。
称名正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五正行)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正行)
五正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门所立。往生极乐之正行有五种。对于杂行,故曰正行:一、读诵正行,专赞诵净土之三部经。二、观察正行,专观想净土之相。三、礼拜正行,专礼拜弥陀。四、称名正行,专称弥陀之名。五、赞叹供养正行,专赞叹供养弥陀。观经散善义曰:「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等。(中略)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
【佛学常见辞汇】
净土宗所立,谓凡兼修他法者,名为杂行,若专修下列五法者,名为正行,即一、专读诵净土三经,名读诵正行;二,专观想极乐国庄严,名观察正行;三、专礼拜阿弥陀佛,名礼拜正行;四、专称念弥陀名号,名称名正行;五、专赞叹供养阿弥陀佛,名赞叹供养正行。
称名杂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杂行之一。非专念称弥陀之名号,称诸佛诸菩萨诸天神之名号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杂行)
称法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入四种之一。(参见:二入)
【三藏法数】
谓性净之理,因之为法。此理众相皆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故经云: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于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悭惜,达解三空,自利利他,庄严菩提之道,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故名称法行。(三空者,施者、受者及所施之物,三相皆空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入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理入,众生深信本具之理性,于理无所疑,谓之理入。二行入,依理起行,依行入理,谓之行入也。金刚三昧经上曰:达摩所说有理行二入。夫入道多途,要不出二种:一理入,二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俱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则圣凡等一,与理冥符而无分别,寂然无为,名曰理入。行入则有四者:一、报冤行,凡修道之人,若受冤苦之时,当念我往昔劫中,舍本逐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之果熟,甘心忍受,都无冤诉。此心生时,与理相应,是体冤进道,故名报冤行。二、随缘行,众生无我,皆缘业转,苦乐齐受,若受胜报荣誉之事,皆是过去宿因之所感,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不增减,八风不动,冥顺于道,谓之随缘行。三、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求,名之为求,智者悟真,安心无为,万有皆空,无所希求,是真无求,顺道而行,故谓之无所求行。四、称法行,性净之理名之为法,法体无悭贪,顺之而行檀,乃至法体明朗而无痴闇,顺之而行般若,如是称法而行六度,名为称法行。见少室六门第三门二种入。
【佛学常见辞汇】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觅求真本,入佛知见;行入是由实践著手,实践修心,磨鍊意志。
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在色者二缘和合,在心者四缘和合时,阿赖耶识所持之种子,生现行。是本有种子生果之功能也。此谓之种子生现行。其现行之法,必随所应而薰种子,其薰之种子,即新薰种子也。此谓之现行薰种子。应知此时有三法,成二重之因果。三法者:一为能生之种子,二为所生之现行,三为所薰之种子。二重之因果者:一为种子生现行,二为现行薰种子。此三法同时成二重之因果。以所生之现行,即薰种子故也。此谓之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又曰三法展转因果同时。就八识而论,则第八识所持之种子为因,生眼等之七转识,同时七转识之现行法为因,生第八识之种子。因而谓之七转第八互为因果。本宗因果之谈于此为极。
说罪要行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说戒日比丘说罪之法式。
广六度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广施,广戒,广忍,广精进,广一心,广智慧之称。
【佛学次第统编】
成具光明定意经云广六度行:
一、广施 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
二、广戒 戒律也。戒品虽多,不出身口意之三业。谓或见众宝珍琦,凡诸可意之物,身虽贫乏,不妄贪取,或见细妙之色,内观朽烂,生厌离心,乃至不杀不盗不淫等,皆身戒也。或以恶言加已,乃至善言和语至诚而答,乃至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皆口戒也。复能思惟生死,常怀解脱,又能修习道品之要,深入无为之理,乃至不贪不瞋不痴等,皆意戒也。修行之人,于此三业之戒,自既坚持不犯,复能展转化他,广弘戒法,故曰广戒。
三、广忍 忍者耐也。谓菩萨修行之时,若人骂詈,知其从声而出,于此观了,言语性空,意亦如是。视诸惭辱,空无所有,如此则瞋恚不生。忍行可进,身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令行忍辱,故曰广忍。
四、广精进 谓菩萨修行道品,当勤精进,节其饮食,除于睡卧,晨夜惺惺,莫令怠惰。乃至为人广说法要,不以为烦,开教愚顽,不辞劳倦。自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令其精进,故曰广精进。
五、广一心 一心者,心不杂乱也。谓菩萨修行禅定之时,一心寂静,离诸散乱。于孝事父母,尊敬师友,断爱远俗,空闲寂寞,皆当专一其心。乃至多欲多诤,多作多恼,或誉或毁,或利或失,于是等处,并当专一其心,不挠不动。自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于一切时处,皆一其心,故曰广一心。
六、广智慧 智慧者,照了万法,通达无碍也。谓菩萨修行之时,若堕见闻,则有一切尘境所蔽,当以智慧一一照了,观其所起,察其所灭。处爱欲中,心在道品之藏;寄浊恶界,心游清净之乡;入险隘路,心思方便之道;故能绝三界之妄想,證涅槃之真空。自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令修智慧,故曰广智慧。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天台宗六祖荆溪湛然撰。为注释三大部中之摩诃止观者。普通略称为止观辅行,辅行或弘决。
乐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悉达太子六年苦行之后,知其为徒劳,浴于尼连禅河,受乳糜,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禅坐观念,谓之乐行。或谓苦行六年,此乐行亦六年。即十九出家,三十成道,八十入灭。是常途之说也。此说依本起经因果经智度论。总之释尊之出家成道有三说。
乐速通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通行之一。(参见:通行)附录。
通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道之异名。以能通达而趣于涅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