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69,分305页显示  上一页  199  200  201  202  203  205  206  207  20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二种行相
行信
行思
行要
行宣政院
行益
行舍
行脚
行脚僧
行阴
行淫
行堂
行教
行唯识
行华
二种行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此行相有俱舍唯识之异义。俱舍以许直缘心外之境,故心外之境为所缘,心内之行相即所缘也。唯识不许直缘心外之境,必于心内现影像,以之为所缘更起能缘之相,申言之,即心内有能缘所缘之二相,所缘名相分,能缘名见分,而此见分即行相也。然则由唯识观之,则我为见分行相,俱舍为相分行相也。唯识论二曰:「执有离识所缘境者,彼说外境是所缘,相分名行相。(中略)达无离识所缘境者,则说相分是所缘,见分名行相。」述记三本曰:「行相有二:一者见分,如此文说。二者影像相分,名为行相。」俱舍光记一之馀曰:「若依大乘,此行相当相分,此相分是境摄,随变色等,即色等摄。」
行信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真宗之名目。念佛曰行,信心曰信。如其次第。即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七第十八也。教行信證文类二曰:「其真实行愿者诸佛称名愿,其真实信愿者至心信乐愿,斯乃选择本愿之行信也。」
行思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出家后,诣曹溪谒六祖。祖深器之,为会下之首。师既得道,住青原山静居寺。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庐陵米什么价?师既得石头希迁付法,唐开元二十八年寂。僖宗谥曰弘济禅师。见传灯录五。
行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行之主要者。玄义九上曰:「修行之要,不出定慧。」
行宣政院
【佛学大辞典】
(职位)元顺帝元统二年,革罢广教总管府,置行宣政院于杭州。官有院使同知副使各二人,同佥院判各一人,首领官经历二人,都事知事照磨各一人,按至元二年,西番寇起,亦置行宣政院。又至正二年,江浙行宣政院,设崇教所。拟行中书省理问官,以理僧民之事。
行益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语。行者行食,益者益食。见禅林象器笺十二。
行舍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善心相应之心所,有称为舍,使心住于平等离掉薄之过者。是于五蕴门属于行蕴,故称为行舍,以别于受蕴所摄之受舍。
【佛学常见辞汇】
行是修行,舍是舍弃,即修行人应舍弃我相和法相,亦即行一步舍一步的修善。
【三藏法数】
谓精进三业,令心平等,寂静而住,一切掉举昏沉等障,悉皆舍离也(掉者动也。)
行脚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僧为修行旅行也。祖庭事苑八曰:「行脚者,谓远离乡曲,脚行天下,脱情捐累,寻访师友,求法證悟也。所以学无常师,遍历为尚。」
【佛学常见辞汇】
禅僧为了寻师访友及求證佛法而到处旅行。
行脚僧
【佛学大辞典】
(杂语)旅行之僧也。
行阴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译曰行蕴。旧译曰行阴。(参见:阴)
【佛学常见辞汇】
五蕴中之行蕴。
行淫
【佛学大辞典】
(杂语)楞严经八曰:「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
行堂
【佛学大辞典】
(堂塔)行者之寮室也。又云选僧堂。于行者中选其可为僧者故也。
行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普化道俗之教,谓之化教,偏制比丘行法之教,谓之行教。化教为经论二藏之所诠,行教为律藏之所诠也。南山戒疏一曰:「言行教者,起必因过,随过制约。(中略)戒律一宗,局斯教矣。」
【佛学常见辞汇】
偏重于修行的教法。
行唯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五种唯识)
行华
【佛学大辞典】
(仪式)以华配赋也。慈恩传二曰:「法师至,诸德起来,相慰讫,各各还就坐。令一僧擎鲜华一盘来,授法师。法师受已,将至佛前,散华礼拜讫,就木叉鞠多下坐,已复行华。」即此可见西域行之也。行华之行,同于行香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