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行筹
【佛学大辞典】
(物名)生事故或异见时,欲计算两方人员,使各人捉筹而行投票,以票数而知人数。其筹以竹与纸片等作之。释氏要览下曰:「梵音舍罗,此云筹。律有婆罗门问比丘,逝多林住几人?比丘不知。佛言:应行筹。」梵Sala%ka%。
行蕴
【佛学大辞典】
(术语)造作于有为法之因缘迁流于三世,谓之行。此中除色受想识四者,其他之有为法,名行蕴。五蕴之一。蕴者积集之义,是亦有为法之通名也。俱舍论一曰:「四馀为行蕴。」颂疏一曰:「四者谓色受想识,除四蕴外,诸馀心所有四十四及十四不想应,此五十八法是四蕴馀,总名行蕴。造作迁流二义名行,据此义边,色等五蕴,俱合名行。谓由行蕴摄法多故,偏得行名。」俱舍光记一之馀曰:「问:若于造作,或约迁流,馀四蕴亦名为行,何故行蕴独得行名?解云:其馀四蕴虽亦名行,摄行少故,各受别名。行蕴摄行多故,故得行名。」
【佛学常见辞汇】
五蕴之一。(参见:五蕴)
【三藏法数】
行即迁流造作之义。谓因意识思想诸尘,造作善恶诸行,和合积聚,故名行蕴。
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十号也。(参见:十号)
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慈贤译。说如意轮观音之修法。
如实修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实相而行也。初地以上之菩萨,證真如而起行,谓之如实修行。往生论注下曰:「真如是诸法正体,体如而行,则是不行,不行而行,名如实修行。」起信论义记上本曰:「證理起行,名如实修行。」
【佛学常见辞汇】
按照真理之法而修行。初地以上的菩萨,依所證的真理而起修,谓之如实修行。
如实修行相应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其所修所信相应于法之实义也。
言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口业为言,身业为行。无量寿经下曰:「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断而不可言说。心念之处灭而不可思念也。心行者心念之异名,心者迁流于刹那,皆云心行。璎珞经下曰:「一切言语断道心行处灭。」维摩经阿閦佛品曰:「一切言语道断。」止观五上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名不可思议境。」仁王经中曰:「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性。」俗作「同断」者误。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意谓究竟的真理,不是言语所能言说,也不是心思所能思念。
戒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授戒作法一旦发得戒体者,能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三业,谓之戒行。行事钞中曰:「戒行谓方便修成顺本受体。」洛阳伽蓝记曰:「戒行真苦,莫可揄扬。」
【佛学常见辞汇】
恪守戒律的操行。
忍加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加行之一。(参见:加行位)
【三藏法数】
忍有二义:一者印可义,谓于此位中,即能印可四谛之理,谓苦谛实是苦,乃至道谛实是道也。二者决定义,谓此善根,决定无退,故名忍加行。
加行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唯识宗五位之第二。于十回向之终,修四寻思四如宝之愿,得暖,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之位也。为入于见道,正通达于真理之方便加行分际,故名为加行位。即四道中之加行道也。唯识论九曰:「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又曰:「暖顶忍世第一法四,总名顺决择分。顺趣真实决择分故,近见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资粮无加行义。」(参见:四寻思观)
【佛学常见辞汇】
唯识宗所立五位之第二,即于十回向之后,修四寻思观,得暖、顶、忍、世第一之四善根位。
【佛学次第统编】
加行者,准备入正位之时,而加一番之修行也。位有四,谓之四加行,又名四善根。
一、煖位 煖位者,为将发见道无漏之智,先生相似之解,如火之发,先有煖相是也。此位刱观四谛,修十六行。
二、顶位 顶者已达巅顶也。此位用观同前,转更明朗。
三、忍位 忍可决定四谛之理不动之智为忍,忍位有三:
一、下忍 遍观八谛(欲界四谛上二界四谛成八谛)三十二行(欲界十六行上二界十六行)。
二、中忍 缩观渐减缘行(缘者缘于八谛,行即三十二行。渐减者,历观三十二行,每一周递减为三十一三十二十九等,直至第一欲界苦行)。乃至一行二刹那在,名中忍满,即入上忍。
三、上忍 惟观欲界苦谛,但有一行二刹那在,前一刹那尽,名上忍中。
四、世第一位 有漏智之最极,世俗法中第一,名世第一。二刹那中,后一刹那尽,名世第满,引入无漏见道。
此之四位,渐能伏除烦恼分别。
【三藏法数】
谓四加行位菩萨,由得福智资粮,加功用行,而入见道,住真如性,是名加行位。(四加行者,煖、顶、忍、世第一也。见道即欢喜地菩萨位也。)
【三藏法数】
加行位者,其位有四:一、煖位。(如木钻火,未见火出,先得煖相,以喻加行位人,未见智火,已得煖相。)二、顶位。(观行转明,如登山顶,悉皆明了。)三、忍位。(忍即忍可之义,谓于苦、集、灭、道,四谛之法忍可而乐修也。)四、世第一位。(于理虽未能證,而于世间最胜。)谓此四位加功用行,取證道果也。
忍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忍辱之行也。维摩经方便品曰:「以忍调行摄诸恚怒。」
【佛学常见辞汇】
忍辱之行。
忍行五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行堪忍,则有无根,无呵,众人爱,有好名,生善道之五德也。
步掷金刚修行仪轨
【佛学大辞典】
(书名)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之异名。
见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爱二行之一。见二行)
【佛学常见辞汇】
见爱二行之一。(参见:二行)
二行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见行,为我见邪见等迷理之惑。即见修二惑中之见惑也。二、爱行,为贪欲瞋恚等迷事之惑。其中以爱惑为主要,故举一以摄他,即一切之修惑也。行者常作心行。心识之行动也。涅槃经十五曰:「人有二种:一者见行,二者爱行。见行之人多修慈悲,爱行之人多修喜舍。」智度论二十一曰:「众生有二分行:爱行见行。爱多者著乐多缚,在外结使行。见多者,多著身见等行,为内结使缚。」【又】烦恼所知二障之现行也。华严经十二曰:「妙悟皆满,二行永绝。」同疏钞十二曰:「凡夫二乘现行二障,世尊无故。凡夫现行生死起诸杂染,即烦恼障。二乘现行涅槃辨利乐事,世尊无彼二事,故云永绝。」【又】唐善导就往生净土之行业分别二种:一、正行,正行弥陀法者,此有五种:一、读诵正行,一心专诵净土之三部经等也。二、观察正行,一心专思想观察净土依正二报之庄严也。三、礼拜正行,一心专礼彼佛也。四、称名正行,一心专称彼佛之名号也。五、赞叹供养正行,一心专赞叹供养彼佛也。二、杂行,除以上五正行而修其馀诸善万行,回向净土之行者。杂行无量,姑对以上五正行而亦明五杂行。读诵杂行乃至赞叹供养杂行也。读诵杂行者除上三部经等,读诵其馀之诸经而回向净土之行,乃至赞叹供养杂行,除阿弥陀佛,而赞叹供养其馀之诸佛菩萨,为往生净土之行也。见观经散善义,选择集二行章。
【佛学常见辞汇】
见行和爱行。见行是见思二惑中的见惑;爱行就是思惑。涅槃经说:「人有二种:一者见行,二者爱行。见行之人多修慈悲,爱行之人多修喜舍。」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疏云二行:
一、顿成诸行 顿成诸行者,即依圆融法门而修行也。谓诸菩萨,若断一惑,则一切惑俱断。若行一行,则一切行具足。故普贤行愿品云:「一断一切断等是也。」
二、遍成诸行 遍成诸行者,即依行布法门而修行也。谓诸菩萨,始自发菩提心,终至等觉位中,次第历诸法门,遍修诸行,是名遍成诸行。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顿成诸行〕,顿成诸行者,即依圆融法门而修行也。谓诸菩萨,若断一惑,则一切惑俱断,若行一行,则一切行具足。故普贤行品云:一断一切断。等是也。
〔二、遍成诸行〕,遍成诸行者,即依行布法门而修行也。谓诸菩萨,始自发菩提心,终至等觉,位中次第历诸法门,遍修诸行,是名遍成诸行。(行布法门者,谓诸法门行列排布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差别行〕,谓遍依诸位各别而修,是名差别行。(诸位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诸位也。)
〔二、普贤行〕,谓依圆融法门,随修一行,即具一切诸行,是名普贤行。(一行者,即于四十二位之中,随修一行,即摄一切馀行也。)
坐禅十种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令观处明净。二、遍起观诸根。三、晓了于相。四、制令心调。五、折伏懈怠。六、心无味著。七、心欢喜。八、心定成舍。九、近学定人。十、乐著安定。见解脱道论四。
【佛学常见辞汇】
坐禅的十种行法,即一、命观处明净;二、遍起看诸根;三、晓了于相;四、制令心调;五、折伏懈怠;六、心无味著;七、心欢喜;八、心定成舍;九、近学定人;十、乐著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