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91,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行境十佛
行像
行德
行履
行仪
行学
行树
行禅经
行愿
行愿胜义菩提心
行愿品
行愿赞
行愿品疏
行愿品疏钞
行證
行境十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行满足證得境界之十佛。对于解境十佛而言。旧华严经三十七所列愿佛,业报佛,住持佛(新华严经作正觉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新本性佛),如意佛(新随乐佛)之名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修行圆满而證得无上境界的十种佛,即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又名正觉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又名本性佛)、如意佛(又名随乐佛)。
行像
【佛学大辞典】
(行事)西域之俗,每年佛生日,庄严佛像载之以车巡行城内,谓之行像。法显传记巴连弗邑之行像云:「年年常以建卯月八日行像,作四轮车,缚竹作五层。有承栌偃戟,高二丈许,其状如塔。以白毡缠上,然后彩画作诸天行像,以金银琉璃庄严其上。悬缯幡盖,四边作龛,皆有坐佛,菩萨立侍,可有二十车,车车庄严各异。当此日境内道俗皆集,作倡伎乐,华香供养。波罗门子来请佛,佛次第入城,入城内再宿,通夜燃灯伎乐供养,国国皆尔。」僧史略上详释之。又见佛国记。
行德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行之功德。
行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者进退,履者实践。指日常一切行为,即行住坐卧,语默动静,吃茶吃饭屙屎送尿。衲僧行履,佛祖不能规,外魔不能乱,头头物物,举足下足,都是道之现成。此古德之言也。
行仪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事之仪则也。言出家僧侣行为之作法。四分律行事钞上曰:「扬显行仪,匡摄像教。」资持记上一之一释之所谓:「行仪者,谓行事之轨式。以像末之教,不显行仪,安能久住」是也。
行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法修学。指戒定慧之三学也。
行树
【佛学大辞典】
(杂名)成列之树林也。阿弥陀经曰:「七重行树。」同经通赞疏卷中曰:「七重行树,七重宝树,国中行列,常开异华,更无凋变。灵禽上栖,众游从故,云七重行树。」
【佛学常见辞汇】
成列的树林。
行禅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简括四种之禅行者。摄于中阿含经四十四。
行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之行与心之愿。此二相资而成大事。青龙疏下曰:「由行与愿互相依持,此二俱修,不偏起故。」菩提心论曰:「凡人欲为善之与恶,皆先标其心,而后成其志。所以求菩提者,发菩提心,修菩提心。」次第禅门一上曰:「有愿而无行,如人欲度彼岸,不肯备于船筏,当知常在此岸终不得度。」
【佛学常见辞汇】
1。实行和心愿。2。实践自己的愿望。
行愿胜义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龙树之菩提心论分别菩提心之相为行愿,胜义,三摩地三种。第一起利益一切众生而使成佛之愿谓之行愿菩提心。论曰:「行愿者,谓修习之人,常怀如是心:我当利益安乐无馀有情界,观十方含识,犹如己身。」
行愿品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大方广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之略称。出于四十华严经卷第四十。说普贤菩萨之十大愿者。
行愿赞
【佛学大辞典】
(书名)普贤行愿赞之略称。唐不空译。惟行愿品中普贤自赞之偈,为别出者。与本经之偈,同本异译。
行愿品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清凉大师澄观著。世云贞元疏。
行愿品疏钞
【佛学大辞典】
(书名)又云行愿品随疏义记。六卷,宗密著。解行愿品疏者。
行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行与證悟。依于行道而證理也。行者因,證者果。三藏法数十三曰:「如来灭后,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修行證果,是名末法。」
【佛学常见辞汇】
修行和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