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91,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行教
行唯识
行华
行厕
行业
行善
行无色
行森
行童
行道
行道诵经
行解
行犍度
行满
行满成佛
行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普化道俗之教,谓之化教,偏制比丘行法之教,谓之行教。化教为经论二藏之所诠,行教为律藏之所诠也。南山戒疏一曰:「言行教者,起必因过,随过制约。(中略)戒律一宗,局斯教矣。」
【佛学常见辞汇】
偏重于修行的教法。
行唯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五种唯识)
行华
【佛学大辞典】
(仪式)以华配赋也。慈恩传二曰:「法师至,诸德起来,相慰讫,各各还就坐。令一僧擎鲜华一盘来,授法师。法师受已,将至佛前,散华礼拜讫,就木叉鞠多下坐,已复行华。」即此可见西域行之也。行华之行,同于行香之行。
行厕
【佛学大辞典】
(譬喻)身之不净,譬如受屎之厕。金光明经四曰:「是身不坚,无所利益。可恶如贼,犹若行厕。」释门归敬仪曰:「或比行厕画瓶,或拟危城坏器。」
行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口意之所作。法华经提婆品曰:「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又】善恶之所作,可感苦乐之果报者。无量寿经上曰:「行业果报,不可思议。」
【佛学常见辞汇】
1。身口意所造作的业。2。可以召感苦果的善恶行为。
行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止善而言。为进趣之善所谓诸善奉行也。与作持同义。
行无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种不还之一。(参见:不还)
行森
【佛学大辞典】
(人名)三十二祖传曰:「行森号茆溪,又号慈翁。博罗人,俗姓黎氏。参大觉普济能仁国师,玉琳秀,洞明心要。秀令分座说法,接引海众。一时目为大鹏劈海,又称为森铁棒。清康熙十六年,游华岩曰:此中修篁奇石,可以卧数江帆,吾老此画图中矣。乃自刻化期,手书封龛偈而寂。世寿六十四,僧腊三十有六。雍正十一年追封明道正觉禅师。」
行童
【佛学大辞典】
(杂名)僧仆也,睽车志曰:「朱三有子,年十三四,佣于应天寺僧为行童。」
行道
【佛学大辞典】
(仪式)为敬礼佛而向佛右方周围旋绕也。寄归传三曰:「诸经应云旋右三匝,若云佛边行道者非也。经云右绕三匝者,正顺其仪。」万善同归集二曰:「行道一法,西天偏重,绕百千匝方施一拜。经云:一日一夜行道,志心报四恩。如是等人,得入道疾。」尊胜陀罗尼经曰:「于四衢道,造窣堵波,安置陀罗尼。合掌恭敬,旋绕行道,归依礼拜。」大法会必行行道之式。【又】行其所知之道也。无量寿经下曰:「行道进德。」【又】与经行同用之。
行道诵经
【佛学大辞典】
(仪式)行道而诵经,天台之常行三昧是也。
行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识游行所对之境而解了之也。俱舍光记一之馀曰:「言行解者,唯是心等作用差别。(中略)作用名行解,影像名行相。」【又】修行与知解。释氏要览下曰:「宗鉴录云:禅僧行解有十。」
【佛学常见辞汇】
修行和知解。
行犍度
【佛学大辞典】
(书名)发智论说善恶行业之篇章名。八犍度之一。犍度者,译言类聚。犹言品。
【三藏法数】
行,即身、口、意三业所起善恶诸行也。善行者,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不贪、瞋、痴。恶行者,身行杀、盗、淫,口起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起贪、瞋、痴,故名行犍度。
行满
【佛学大辞典】
(人名)佛陇寺行满。荆溪之高弟也。日本传教师从之受天台之诸籍。佛祖统纪十,以为荆溪之旁出,揭其名,而无传宋高僧传二十二,有天台山智者禅院行满传,然其年代不同。唯日本明匠略传,记其为苏州人,二十出家。二十五具戒。大历三年就荆溪和尚学止观玄义各一遍文句三遍。住佛陇寺。
行满成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满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满成佛)
【三藏法数】
谓依究竟菩萨地,能除一切无明诸障,菩提愿行,悉皆具足,是为行满成佛。(究竟菩萨,即等觉菩萨也。梵语菩提,华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