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62,分185页显示  上一页  103  104  105  106  107  109  110  111  1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言听计行
言听事行
言听行从
言信行果
言行抱一
言文行远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言从计行
言不顾行
言不及行
言不愿行
言必信,行必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艳歌行
《國語辭典》:言听计行(言聽計行)  拼音:yán tīng jì xíng
说的话、出的计谋都被采纳听从。形容深被信任。《新唐书。卷一二六。魏知古等传。赞曰》:「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也作「言听计从」、「言听计用」、「言从计纳」、「言从计行」。
《漢語大詞典》:言听事行(言聽事行)
谓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
《國語辭典》:言听行从(言聽行從)  拼音:yán tīng xíng cóng
无论说话、行事均受人听从。形容极具威望。《鹖冠子。卷上。道端》:「圣人之功,定制于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
《漢語大詞典》:言信行果
见“言必信,行必果。”
《漢語大詞典》:言行抱一
犹言言行一致。 汉 贾谊 新书·道术:“言行抱一谓之贞,反贞为伪。”亦作“ 言行若一 ”。 汉 刘向 列女传·齐田稷母:“非义之事不计於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分類:言行一致
《漢語大詞典》:言文行远(言文行遠)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明 张溥 《〈壬申文选〉序》:“言文行远,国家赖之。”参见“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國語辭典》: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拼音:yán zhī bù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说话没有文采条理,就流传不久远。宋。陆游 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也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國語辭典》:言从计行(言從計行)  拼音:yán cóng jì xíng
说的话与献的计谋都被采纳听从。形容深被信任。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二。李德裕论命令》:「李德裕相武宗,言从计行。」也作「言听计行」。
《國語辭典》:言行计从(言行計從)  拼音:yán xìng jì cóng
说的话和献的计谋都被采用。形容深被信任。《宋史。卷三三六。司马光传》:「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
《國語辭典》:言不顾行(言不顧行)  拼音:yán bù gù xíng
言语和行为不相符合。《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漢語大詞典》:言不及行
谓言行不一。 明 薛瑄 《薛子道论》:“言不及行,可耻之甚,非特发于口谓之言,凡著于文词者皆是也。”
分類:言行
《高级汉语词典》:言不愿行
言语和行为不相符合
《國語辭典》:言必信,行必果  拼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讲话有信用,做事坚决果断。《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國語辭典》: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拼音: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
说话没有文采条理,就流传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也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漢語大詞典》: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亦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亦作“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孔子家语·正论》:“ 孔子 闻之,谓 子贡 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宋 陆游 《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捨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今人徒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
《漢語大詞典》:艳歌行(豔歌行)
古乐府曲名。简称艳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行 宋 郭茂倩 题解:“《艳歌行》非一,有直云《艳歌》,即《艳歌行》是也。若《罗敷》《何尝》《双鸿》《福钟》等行,亦皆《艳歌》。”
分類:乐府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