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65
词典
3
分类词汇
62
共65,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1
2
3
4
5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逆迹
麟迹
明辙
无行止
蹊辙
劣迹
銮躅
韬照
迥躅
退藏于密
韬光灭迹
养晦韬光
萍踪不定
绳厥祖武
韬迹匿光
《漢語大詞典》:
逆迹
犹劣迹。罪恶的行迹。 郭沫若
《请看今日之蒋介石》
:“他的罪恶书不胜书,我现在只把他三月二十三日在 安庆 屠杀党员、屠杀民众的最近的逆迹向我们的同志及各界民众公布。”
分類:
劣迹
罪恶
行迹
《漢語大詞典》:
麟迹
(1).麟的行迹。 唐
康骈
《
剧谈录·袁相雪换金县令
》
:“东部 敦化坊 有麟迹见於 兴庆观 ,殿宇悉皆頽毁。”
(2).比喻皇后的遗迹。
《
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
》
:“皇帝悼鸞掖以追怀,感麟迹而增慟。”
分類:
皇后
行迹
遗迹
《漢語大詞典》:
明辙(明轍)
贤明者的行迹。 唐 沈佺期
《枉繫》
诗之二:“今代多秀士,谁能继明辙?”
分類:
贤明
明者
行迹
《國語辭典》:
无行止(無行止)
拼音:
wú xìng zhǐ
行为不端。《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您莫是奸细的人?今官司缉捉无行止目生异色人。可依直向咱说来!」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那厮无行止,失口信。」
分類:
行踪
不定
行迹
可疑
《漢語大詞典》:
蹊辙(蹊轍)
行迹,踪迹。 清
龚自珍
《尊隐》
:“大忧无蹊辙,大患无畔涯。”
分類:
行迹
踪迹
《國語辭典》:
劣迹(劣跡)
拼音:
liè jī
恶劣的事迹。如:「过去的劣迹一一被揭发后,他不得不自动请辞。」
分類:
劣迹
恶劣
行迹
《漢語大詞典》:
銮躅(鑾躅)
銮驾行迹。借指銮驾。
《
文选·王俭〈褚渊碑文〉
》
:“出陪鑾躅,入奉帷殿。” 吕延济 注:“鑾,天子法驾也;躅,跡也。”
分類:
銮驾
行迹
《漢語大詞典》:
韬照(韜照)
犹韬映。谓掩藏才智、行迹。 唐
顾况
《归阳萧寺作诗》
:“韜照多密用,为君吟此篇。”
分類:
掩藏
才智
行迹
《漢語大詞典》:
迥躅
亦作“逈躅”。 指高卓的行迹。 唐
柳宗元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
:“其来也,盍以徵其歌诗,以焜耀逈躅。”
分類:
行迹
《國語辭典》:
退藏于密(退藏於密)
拼音:
tuì cáng yú mì
退隐藏身,不使人知,而使才能存养于内。《易经。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分類:
后退
退隐
隐藏
秘密
不露
行迹
哲理
精微
深邃
《國語辭典》:
韬光灭迹(韜光滅跡)
拼音:
tāo guāng miè jī
比喻隐藏才能,不露于外。《太平广记。卷四九二。灵应传》:「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也作「晦迹韬光」。
分類:
隐藏
自己
行迹
不使
外人
得知
《漢語大詞典》:
养晦韬光(養晦韜光)
谓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罗浮幻迹》
:“苟能养晦韜光,始许了却前缘,重联仙侣。”
分類:
隐藏
藏行
行迹
才能
不露锋芒
《国语辞典》:
萍踪不定(萍踪不定)
拼音:
píng zōng bù dìng
行踪如浮萍。比喻四处飘泊,行迹不定。如:「他常年在国外游历,萍踪不定。」
分类:
行踪
浮萍
四处
飘泊
行迹
不定
《国语辞典》:
绳厥祖武(绳厥祖武)
拼音:
shéng jué zǔ wǔ
遵守、继承祖先的行迹规范。比喻继承祖业。明。汪廷纳《狮吼记》第二七出:「他志在青云,料非身终白屋,倘能绳厥祖武,庶几不负慈恩。」也作「绳其祖武」。
分类:
遵守
继承
祖先
行迹
规范
祖业
《国语辞典》:
韬迹匿光(韬迹匿光)
拼音:
tāo jī nì guāng
隐藏行迹与光采,不表现出来。《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彭越观时,韬迹匿光,人具尔瞻,翼尔鹰扬。」
分类:
隐藏
藏行
行迹
光采
不表
现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