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仁波切  拼音:rén bō qiè
西藏对转世修行者的尊称。为藏语rinpo che的音译。意译为珍宝。指经一定手续测试,證实为某一位大修行人的转世,再来度化、利益众生者。
《漢語大詞典》: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明 李贽 《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國語辭典》:版权页(版權頁)  拼音:bǎn quán yè
书内记载有版权登记的一页,中文书多印在封底内页,西文书印在书名页反面。版权登记事项一般包括出版品的著作人、出版人、出版地、发行人、发行地、出版时间和出版次数等,并注明行政院新闻局登记字号。
《國語辭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拼音: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谨防外界诱惑,因正气难以修得,而邪气却容易高过正气。《西游记》第五○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帐。」后用以比喻一事兴起,又会有一事超过其上。
《國語辭典》:十恶不赦(十惡不赦)  拼音:shí è bù shè
源自于法制史名词「十恶」的一种生活用语,指唐律中规定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等减刑规定,而且遇到大赦也不能赦免(常赦所不原),亦即「十恶不赦」。
《國語辭典》:十恶(十惡)  拼音:shí è
古代最严重的十大罪行。《隋书。卷二五。刑法志》:「又置十恶之条……,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你药杀亲夫,这是十恶大罪哩!」
《漢語大詞典》:宽话(寬話)
不着边际的话。《西游补》第九回:“ 行者 展开一看,原来是各殿旧案卷。第一张案上写着:‘本殿 严 : 秦檜 秉青蝇之性,构赤族之诛; 岳爷 存白雪之操,壮黄旗之烈。 檜 名“愚贼”, 飞 曰“精忠”。’ 行者 道:‘这些通是宽话,“愚”字,也説不倒 秦檜 。’”话,一本作“ 语 ”。
《漢語大詞典》:路赆(路贐)
送行者赠送的礼物或路费。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下官且到 成都 往回一番。待此行所得诸臺及诸郡餽遗路贐之物,悉将来为此女的嫁资。”
《國語辭典》:六根清净(六根清淨)  拼音:liù gēn qīng jìng
佛教用语。谓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都可以看、听一切和得到一切愉快的觉受。《妙法莲华经》卷六:「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后泛指断绝尘世间的一切欲念。
三阶行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奉三阶佛法者之称。
止观行者
【佛学大辞典】
(杂名)修天台止观法之行者也。止观之行法有四种,称为四种三昧。
行者
【佛学大辞典】
(职位)禅语。方丈之侍者。释氏要览上曰:「善见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钵,欲依寺中住者,名畔头波罗沙(未见译语)。今详,若此方行者也。」禅林象器笺八曰:「有发而依止僧寺,称为行者。」【又】(术语)A^carin,修行佛道者。释氏要览上曰:「经中多呼修行人为行者。」观无量寿经曰:「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佛学常见辞汇】
1。修行佛法的人。2。居住佛寺但留著头发修行的人。
【俗语佛源】
梵语(yogin)的意译。乃指观行者,或泛指一般佛法之修行者。又称行人,修行人。也指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出家者。如《善见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钵,欲依寺中住者,名畔头波罗沙。』今详,若此方行者也。」《观无量寿经》:「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后欲指出行的人。如清·阎尔梅《渔父辞》:「峒山居者笑行者,我自乘船君乘马。」(文贤)
念佛行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行念佛之人。唱六字名号之人。
行者不可食供物
【佛学大辞典】
(杂语)陀罗尼经三(般若心经轨)曰:「其坛所用饮食饼果,日别替换,更作新者。供养残食,咒师及病人,皆不得吃。吃者咒力无验。(中略)其所馀残食,将与贫穷者,最为第一。」苏婆呼童子经中曰:「勿吃供养及祭祀鬼神之食,或吃所弃著地食。」案此非一概之说。据轨亦有许者,惟阿阇梨多不许。
供过行者
【佛学大辞典】
(职位)供头行者之别称。见象器笺八。
供头行者
【佛学大辞典】
(职位)粥饮时,行饭羹茶果等之行者也。或单称供头。见象器笺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