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周旋 拼音:zhōu xuán
1.本为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后引申为应酬、交际。《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红楼梦》第六回:「如今太太事多心烦,有客人来了,略可推的也就推过去了,都是凤姑娘周旋迎待的。」
2.追逐,指战争之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宋。苏轼 〈和子由苦寒见寄〉诗:「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3.对抗、应付。如:「为保护生命与财产的安全,村民决定与贼匪周旋到底。」
4.盘旋、环绕。《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
5.周而复始。《国语。越语下》:「必顺天道,周旋无究。」宋。洪咨夔 〈漩口〉诗:「麦登粟事起,竟岁相周旋。」
6.照顾。《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我昔贫困时仗岳父周旋,毕姻后又赖吾妻综理家政,吾安能负之更娶他人乎?」《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往昔承挈同行周旋,至今想念。」
7.美丽、漂亮。《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丑女缘起》:「毁谤阿罗汉果业,致令人貌不周旋。」
2.追逐,指战争之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宋。苏轼 〈和子由苦寒见寄〉诗:「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3.对抗、应付。如:「为保护生命与财产的安全,村民决定与贼匪周旋到底。」
4.盘旋、环绕。《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
5.周而复始。《国语。越语下》:「必顺天道,周旋无究。」宋。洪咨夔 〈漩口〉诗:「麦登粟事起,竟岁相周旋。」
6.照顾。《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我昔贫困时仗岳父周旋,毕姻后又赖吾妻综理家政,吾安能负之更娶他人乎?」《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往昔承挈同行周旋,至今想念。」
7.美丽、漂亮。《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丑女缘起》:「毁谤阿罗汉果业,致令人貌不周旋。」
《國語辭典》:鞠躬 拼音:jú gōng
弯腰行礼。《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赤心到殿下,金甲人喝令拜。赤心鞠躬跪拜。」《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张果道:『不可!不可!弟子当侍立。』小道士遵师言,鞠躬傍站。」
《國語辭典》:昭穆 拼音:zhāo mù
1.宗庙的辈次排列。古代宗庙制度,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以天子而言,太祖庙居中;二、四、六世居左,称为「昭」;三、五、七世居右,称为「穆」。见《礼记。王制》。祭祀时,子孙也按此规定排列行礼。《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2.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文选。潘岳。扬荆州诔》:「系自有周,昭穆繁昌,枝庶分流。」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四出:「况且昭穆伦次,立福王亦无大差。」
3.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周礼。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
2.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文选。潘岳。扬荆州诔》:「系自有周,昭穆繁昌,枝庶分流。」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四出:「况且昭穆伦次,立福王亦无大差。」
3.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周礼。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
《國語辭典》:招呼 拼音:zhāo hū
相邀、唤请。《东观汉记。卷一○。李忠传》:「收太守宗广及忠母妻子皆系狱,而令亲属招呼忠。」《三国演义》第一四回:「飞于城外招呼士卒,出城者尽随飞投淮南而去。」
《國語辭典》:招呼 拼音:zhāo hu
1.以言语、手势彼此寒暄、问候。《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群人来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儿的,有作揖的。」
2.招揽、招罗。《书经。立政》:「吁俊尊上帝」句下汉。孔安国。传:「招呼贤俊与共尊事上天。」《三国志。卷二八。魏书。诸葛诞传》:「后毋丘俭、文钦反,遣使诣诞,招呼豫州士兵。」
3.照料。《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我想著受主子恩典,又招呼了你这么大,撂下走了,天良何在?」
4.吩咐、通知。《文明小史》第二八回:「西卿自去招呼仆从,捲字画、藏骨董。」
5.呼唤。如:「你妈妈正在招呼你回家吃饭呢!」
2.招揽、招罗。《书经。立政》:「吁俊尊上帝」句下汉。孔安国。传:「招呼贤俊与共尊事上天。」《三国志。卷二八。魏书。诸葛诞传》:「后毋丘俭、文钦反,遣使诣诞,招呼豫州士兵。」
3.照料。《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我想著受主子恩典,又招呼了你这么大,撂下走了,天良何在?」
4.吩咐、通知。《文明小史》第二八回:「西卿自去招呼仆从,捲字画、藏骨董。」
5.呼唤。如:「你妈妈正在招呼你回家吃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