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拼音:máo xì xiě guǎn
和小动脉相连的末端微细血管。参见「微血管」条。
《国语辞典》:全血输血(全血输血)  拼音:quán xiě shū xiě
将未经分离出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浆的血液,完全输给病人的输血方式。
《国语辞典》:泣血椎心  拼音:qì xuè zhuī xīn
眼睛哭得出血,并自捶胸脯。形容哀痛到了极点。如:「老年丧子,最是令人泣血椎心。」也作「椎心泣血」。
《国语辞典》:泣血稽颡(泣血稽颡)  拼音:qì xuè qǐ sǎng
稽颡,一种屈膝下拜,以额触地的古礼。泣血稽颡比喻丧家以沉痛的心情向吊唁者哭拜致谢。如:「公祭时,丧家泣血稽颡,不禁令人对死者痛、生者哀」。
《国语辞典》:泣血涟如(泣血涟如)  拼音:qì xuè lián rú
形容悲痛异常。《易经。屯卦。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后汉书。卷五七。刘瑜传》:「臣在下土,听闻歌谣,骄臣虐政之事,远近呼嗟之音,窃为辛楚,泣血涟如。」
分类:悲痛异常
《国语辞典》:泣血枕戈  拼音:qì xuè zhèn gē
悲愤得眼睛流血,睡觉时还枕著武器。形容化悲愤为力量,刻苦自厉,立志复仇。《南齐书。卷三八。萧赤斧传》:「萧雍州勋业盖世,谋猷渊肃,既痛家祸,兼愤国难,泣血枕戈,誓雪怨酷。」《梁书。卷六。敬帝本纪》:「朕以荒幼,仍属艰难,泣血枕戈,志复仇逆。」
《国语辞典》:歃血而盟  拼音:shà xuè ér méng
古代盟誓时,用牲血涂在嘴边,表示诚信不渝。《旧唐书。卷六○。宗室传。淮安王神通传》:「诸将与之歃血而盟,赤辞信之。」也作「歃血为盟」。
《国语辞典》:歃血为盟(歃血为盟)  拼音:shà xuè wéi méng
古代盟誓时,用牲血涂在嘴边,表示诚信不渝。唐。苏安恒〈请复位皇太子第二疏〉:「歃血为盟,指河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三国演义》第三三回:「幽州刺史乌桓触,聚幽州众官,歃血为盟,共议背袁向曹之事。」也作「歃血而盟」。
《国语辞典》:歃血为誓(歃血为誓)  拼音:shà xuè wéi shì
用牲血涂在口边立誓,表示决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七。金液法》:「受金液,经投金人八两于东流水中,歃血为誓,乃告之。」明。朱鼎《玉镜记》第一二出:「我自愿漆身吞炭,尝胆卧薪,同心协力期雪耻,须歃血为誓。」
《国语辞典》:人工血液  拼音:rén gōng xiě yè
以人工制造,具有类似血液功能的运输液体。其最大功能为可取代红血球中的血红素携带气及二氧化碳。可在真血因血型、抗原等不符且又急需的情况下作应急之用。目前以氟碳系列为最广泛的使用材料。
《国语辞典》:狗血喷脸(狗血喷脸)  拼音:gǒu xiě pēn liǎn
比喻被骂得很凶。《金瓶梅》第一九回:「骂的竹山狗血喷了脸。」
《国语辞典》:伏尸流血  拼音:fú shī liú xuè
语本《战国策。魏策四》:「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形容杀人众多。《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国语辞典》:父精母血  拼音:fù jīng mǔ xuè
父母所生。《三国演义》第一八回:「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分类:父母
《国语辞典》:高血糖症  拼音:gāo xiě táng zhèng
是血中葡萄糖过高的状况,最常见于糖尿病,但也可出现于其他疾病,如感冒、发烧、手术、受伤、中风、心肌梗塞、胰脏炎等。而服用类固醇药物、情绪不稳、压力太大也可导致高血糖。
《国语辞典》:开堂歃血(开堂歃血)  拼音:kāi táng shà xiě
秘密组织或帮派入会的仪式。用血涂嘴宣誓信守盟约,此外还有咬头、拽牙、鞭笞等方式。目的在考验会员勇气,以恐怖方式加强遵守团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