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0,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嵇绍血
血压
血躯
血雠
血缕
活血
鸡血
地血
失血
啑血
啑血
死血
嚼血
盘血
血本
《漢語大詞典》:嵇绍血(嵇紹血)
见“ 嵇侍中血 ”。
《漢語大詞典》:嵇侍中血
晋书·忠义传·嵇绍:“ 绍 以天子蒙尘,承詔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 荡阴 ,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 绍 儼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輦,飞箭雨集。 绍 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 嵇侍中 血,勿去。’” 绍 为 嵇康 之子,官至侍中。后因以“嵇侍中血”指忠臣之血。 宋 文天祥 《正气歌》:“为 严将军 头,为 嵇侍中 血。”亦作“ 嵇绍血 ”。 唐 杜甫 《伤春》之四:“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岂无 嵇绍 血,霑洒属车尘?”
《國語辭典》:血压(血壓)  拼音:xiě yā
血液施于血管壁的压力。心脏收缩时压力较高,为收缩压;放松时,血压减小,为舒张压。测量血压可预防心脏血管类的疾病。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约在一一○至一四○,舒张压约在七十至九十毫米水银柱之间。
《漢語大詞典》:血躯(血軀)
指有生命的躯体。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他可便一上青山化血躯。”《封神演义》第八九回:“且人死不能復生,谁不爱此血躯,而轻弃以死耶!”
分類:生命躯体
《漢語大詞典》:血雠(血讎)
见“ 血仇 ”。
《漢語大詞典》:血仇
亦作“ 血讎 ”。
(1).指有亲人被杀害的仇恨。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於血讎。”
(2).指仇恨很深的冤家。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惟 蔡 及 许 ,旧为血仇。命公并侯,耕借之牛,束其弓矢,礼让优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土司·缅甸盛衰始末:“ 景泰 二年, 缅 人入 麓川 ,又执 思机法 以去。至五年三月,献俘於朝,自是 麓川 与 缅 世为血仇。”
《漢語大詞典》:血缕(血縷)
丝缕状的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方手举以示众,鱼忽拨剌掉尾,击中左颊,仆水中。众怪其不起,试扶之,则血缕浮出。”
分類:丝缕
《國語辭典》:活血  拼音:huó xiě
使血液循环畅通。如:「通筋活血」、「活血散瘀」。
《韵府拾遗 屑韵》:鸡血(鸡血)
汉书天文志:始皇之时,荧惑守心及天市,芒角,色赤如鸡血。
《骈字类编》:地血
陆玑诗:疏:茹藘、茅蒐,茜草也。一名地血,齐人谓之茜,徐州人谓之牛蔓。 尔雅翼说文曰:茹芦,人血所生,故一名地血。又本草:茜根可以染绛,一名地血 紫草释名地血。
《國語辭典》:失血  拼音:shī xiě
血液大量流出体外。因身体有调节作用,少量失血并不危险。但大量失血,则需要立刻输血,以补充失去的血液,否则将危及生命。
《漢語大詞典》:啑血
歃血。会盟时以牲血涂于口旁,表示诚信。啑,通“ 歃 ”。史记·吕太后本纪:“始与 高帝 啑血盟,诸君不在邪?”
《國語辭典》:啑血  拼音:jié xuè
1.踏血而行。喻杀人众多,血流满地。《史记。卷一○。孝文本纪》:「今已诛诸吕,新啑血京师,以此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也作「喋血」、「蹀血」。
2.古代结盟时,以牲血涂于口,用以表示昭信。《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始与高帝啑血盟,诸君不在邪?」也称为「唼血」、「歃血」。
《漢語大詞典》:死血
瘀血。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远志:“远志酒:治一切痈疽发背癤毒。恶候侵大,有死血阴毒在中则不痛,傅之即痛。”
分類:瘀血
《高级汉语词典》:嚼血
嚼唇出血
《骈字类编》:盘血(盘血)
史记平原君传:毛遂捧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國語辭典》:血本  拼音:xuè běn
辛苦积聚的资本。《福惠全书。卷二○。刑名部。杂犯》:「非扯垫他帐,即侵欺入己,使远人羁绊异乡,血本亏折。」《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当典里的钱,都是东家的血本。」
分類:生利本钱
《漢語大詞典》:血疏
封建时代,为向皇帝申诉而刺血写成的奏疏。 清 黄宗羲 《明周端孝先生血疏跋》:“ 佩兄 出血疏贴黄读之,血光尚与灯影相射。” 清 梁章钜 《明周端孝先生血疏跋》:“五人墓头血成碧,血疏更作黄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