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潘融春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潘融春(1640年12月12日—?年),号与偕,四川夔州府达州人,习《礼记》,康熙二年癸卯科四川乡试中式举人,康熙六年丁未科会试中式进士。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又性融,三昧广济周氏子。童时见朝黄梅者,即起信心,愿往从之。及长,礼普陀,回舟放洋遇飓风,波涛大作,船众漂没,独性融负尸得度,望海礼拜。因感无常,欲超尘网。父母既丧,诣黄梅求度。因事不果,后至黔,遇本空,始从剃度。乙未游滇,参无住,遂入定远白马山,结茅潜修。时土官李仁舍宅为庵,延性融居之。复于狮子窝开建妙吉祥寺,数十年间,绀殿嶷然,法物备具。清康熙甲子岁,绥远将军蔡公,为请大藏,作镇名山。寂年六十,无疾告终。
马纯融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四川铜梁人。精于医术,尤擅长针灸。治病取穴不多,而每获良效。卒年八十余。
马融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人。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部将。历天朝九门御林羽林军副总提泳天安,升至主将。陈玉成被擒,撤颍州之围往救,未成。后转战河南、湖北,拟东援天京,遇阻而止。后常与捻军汇合,一度西进至陕西。再东返,经河南、湖北至安徽霍山黑石渡,率部降清。一说被清吏所杀。一说官至总兵,在福建晋江执获辅王杨辅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有《南宋元明僧宝传》。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超普,字融峰,号萍寄,兴化人,本姓李。主栖贤庵。有《禅馀集》。
释寂融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四
释寂融,字莲城。姓张氏,宛陵人也。家本望族,生具福相。幼性敏悟,夙好诗书。长甘澹泊,归志清净。从益念剃落,殚心教典,靡不通贯。年二十,登华山,受具足于见月。随侍巾拂,数易寒暑,亦见器重。出参名宿,得礼心空于翠微。师资道合,两相印许。遂传以毗尼,授之法衣。于是刻苦自持,勉励行修。乃于韵松岭头,别筑一亭。冬汤夏茗,利济行者。远道流传,誉问宣昭。邑宰陈公闻而敬之,请主韵松,西乡檀越,又乞驻钖翠微。道化覃延,胜会无遮,两地戒法一时振兴。往岁太邑祭祀,皆用鹿羞。猎火焚炎,响穷山谷。飞毛雨血,恻焉伤之。融为请于陈公,卒得免焉,里人深感之。暮年仍还韵松,多与士林赋诗往还。每于赠答,随机诱迪,故文学之士多愿皈依。后邑宰王公,又创“瓣香禅室”以供养之。融年逾八十,鹤发童颜,望之起敬。其修诵操行,老而弥笃。示期垣化,日月不爽。建塔山左,程绳武为撰铭。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十二
字蕙纕,钱塘人,举人关某室。有《碧香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西泰和人,字侣新。王愈扩弟。诸生。与兄从魏禧游。亦善古文。与兄同撰《瑞竹亭合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六
马继融,字愚公,号舫斋,桐城人。贡生。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有《菜香园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平湖人,字融谷,号柘西。康熙时贡生。官湖南辰州府同知。工诗词。有《楚游草》、《燕游草》、《拓西精舍词》等。
黄洽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黄洽,字融之,号杏江,山西绛州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主事。官至湖南衡州府知府。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大融,字伯冲,号煦堂,贵州凤冈人,同进士出身。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进士,三甲七十五名,官甘肃渭源县知县。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马三俊,字命之,号融斋,桐城人,咸丰元年优贡生,荐举孝廉方正,粤寇之乱殉难,年三十五。有《马征君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3—1881 【介绍】: 清江苏兴化人,字伯简,一字融斋。道光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左中允。与大学士倭仁以操尚相友重,论学则有异同。自子史、天文、算法、字学、韵学,无不通晓。论文艺尤具卓识。晚主讲上海龙门书院。有《持志塾言》、《艺概》、《昨非集》等。
词学图录
刘熙载(1813-1881) 字伯简,号融斋。室名古桐书屋。江苏兴化人。晚清经学家、批评家。道光二十四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三年奉命值上书房,为皇室子弟讲学。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北京,"官吏多迁避,熙载独留。"隔年赴武昌任江汉书院主讲。同治三年任国子监司业,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广东学政。同治六年应敏斋聘请,讲学于上海龙门书院,光绪六年夏天,因疾返归故里。熙载一生以治经学为主,诗、赋、词曲、书法、声韵、算术无不通晓。有《艺概》、《昨非集》、《四音定切》、《说文双声》、《古桐书屋六种》、《古桐书屋续刻三种》。
维基
刘熙载(1813年2月25日—1881年),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晚清经学家、批评家。刘熙载生于嘉庆十八年正月癸巳(1813年2月25日)。十岁丧父,数年后又丧母,笃行力学。道光十九年(1839年),赴南京乡试中举。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春,赴北京参加会试,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咸丰三年(1853年)奉命值上书房,为皇室子弟讲学,帝书“性静情逸”赐之。咸丰六年,年终考绩,二乐察,名列一等,记名以道府用。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北京,“官吏多迁避,熙载独留。”胡林翼称他“贞介绝俗”。隔年赴武昌任江汉书院主讲。同治三年(1864年),补国子监司业,同年秋,补左春坊左中允,出督广东学政,作《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四箴,“进诸生而训之,如家人父子”。同治六年(1867年)应敏斋聘请,讲学于上海龙门书院,至光绪六年(1880年),前后十四年,“每五日必一问其所读何书,所学何事,讲去其非而趋于是。丙夜,或周视斋舍,察诸生在否。”,时人誉之为“以正学教弟子,有胡安定风。”光绪六年(1880年)夏,因疾返归故里。晚年自称“于古人志趣,尤契陶渊明。其为学与教人,以迁善改过为归,而不斤斤为先儒争门户。”光绪七年二月乙未(1881年3月2日),卒于古桐书屋。《清史稿》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