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1,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融三世间土
圆融具德宗
法性融通
体用双融义
俱融无碍义
煖融成濡
纯音无尘,根境圆融
融形复闻
窦融(字 周公 安丰侯、宁武男 戴、戴侯 )
栗融(字 客卿 )
牟融(字 子优 )
霍融
马融(别称 绛帐先生 字 季长 )
佛类词典(续上)
约融通说融三世间土
圆融具德宗
法性融通
体用双融义
俱融无碍义
煖融成濡
纯音无尘,根境圆融
融形复闻
其它辞典
祝融( 重黎 )窦融(字 周公 安丰侯、宁武男 戴、戴侯 )
栗融(字 客卿 )
牟融(字 子优 )
霍融
马融(别称 绛帐先生 字 季长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颛顼之后代,名重黎。为高辛氏火正。共工氏作乱,帝使重黎诛之而不尽,为帝所诛,后世尊为火神。一说为炎帝后裔,曾奉帝命杀鲧于羽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6—后62 【介绍】: 东汉扶风平陵人,字周公。新莽末曾从王匡镇压绿林、赤眉,拜波水将军。后归刘玄,为张掖属国都尉。及刘玄败,酒泉太守梁统等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光武即位,遂决策归汉,授凉州牧,从破隗嚣,封安丰侯,历大司空、将作大匠,行卫尉事,备受贵宠,子孙多居高位。卒谥戴。全后汉文·卷十六
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孝文窦后弟广国之七世孙。莽居摄中,为强弩将军王俊司马,以从平翟义功封宁武男。地皇末,太师王匡请为助军,迁波水将军。更始即位,大司马赵萌以为校尉,知趣巨鹿太守,未行,迁张掖属国都尉,自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建武五年,遣使归诚,授凉州牧。八年,封安丰侯。十三年入朝,拜冀州牧,迁大司空。二十年免,寻加位特进,行卫尉事,兼将作大匠。永平二年致仕。五年卒,年七十八,谥曰戴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末齐人,字客卿。儒生。王莽时去官不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 【介绍】: 东汉北海安丘人,字子优。少博学,以《大夏侯尚书》教授,门徒数百人。明帝时举茂才,为丰令,治事三年,县无狱讼。累迁司空,举动方重,甚得大臣节。章帝即位,进太尉,参录尚书事。
人物简介
全后汉文·卷四十九
融,永元中待诏太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166 【介绍】: 东汉扶风茂陵人,字季长。马严子。师事挚恂,博通经籍。初为邓骘舍人,安帝永初四年拜校书郎,典校东观秘籍。因上《广成颂》忤邓太后,十年不得调,又遭禁锢。太后死召拜议郎,历武都、南郡太守。得罪大将军梁冀,免官髡徙朔方。赦还,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由此不敢忤权势,为梁冀起草劾李固章奏,又作《西第颂》颂之,颇为正直者所耻。后以病去官。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生徒千余,卢植、郑玄皆出门下。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生活奢华,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全后汉文·卷十八
融,字季长,严第五子。永初中,大将军邓骘召为舍人,拜校书郎,又拜郎中。在东观十年不调,自劾归,为邓太后所怒,禁锢六年。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召拜郎中。顺帝即位,移病去,为郡功曹。阳嘉中,举敦朴对策,拜议郎,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转武都太守。桓帝时,迁南郡太守。以忤梁冀免官,髡徙朔方,自刺不殊。遇赦,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官。延熹九年卒于家,年八十八。有《周易注》十卷,《尚书注》十一卷,《毛诗注》十卷,《周官注》十二卷,《丧服经传注》一卷,《孝经注》二卷,又《仪礼注》《礼记注》《春秋三传同说》《论语注》《列女传注》《老子注》《淮南子注》《离骚注》若干卷,《集》九卷。
约融通说
【三藏法数】
谓依报之土,正报之身,性本融通,身既说法,土亦能说;即一说一切说,故名约融通说。
谓依报之土,正报之身,性本融通,身既说法,土亦能说;即一说一切说,故名约融通说。
融三世间土
【三藏法数】
隔别名世,间差名间。三世间者: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也。谓如来法界之身,遍一切处,以一切众生国土,即是如来清净法身。如来之身,能为众生身,及国土虚空身,交彻混融,无障无碍,是名融三世间土。(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智正觉世间,即佛世间。)
隔别名世,间差名间。三世间者: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也。谓如来法界之身,遍一切处,以一切众生国土,即是如来清净法身。如来之身,能为众生身,及国土虚空身,交彻混融,无障无碍,是名融三世间土。(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智正觉世间,即佛世间。)
圆融具德宗
【三藏法数】
谓此宗说一切诸法,称性圆融,具足众德,周遍含融,事事无碍,主伴无尽,是为圆融具德宗。(主即佛也,伴即菩萨也。)
谓此宗说一切诸法,称性圆融,具足众德,周遍含融,事事无碍,主伴无尽,是为圆融具德宗。(主即佛也,伴即菩萨也。)
法性融通
【三藏法数】
谓法界之性,圆融通达无碍。然一切事法,依性建立,不异真性。性既融通,事亦如之。故一一微尘,各含法界。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是也。
谓法界之性,圆融通达无碍。然一切事法,依性建立,不异真性。性既融通,事亦如之。故一一微尘,各含法界。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是也。
体用双融义
【三藏法数】
体用双融者,谓会前异体相入相即,二种皆融通也。盖诸法体用,交涉无碍,方成缘起。以体无不用故,举体全是用;以用无不体故,举用全是体。互不相碍,交彻圆融也。
体用双融者,谓会前异体相入相即,二种皆融通也。盖诸法体用,交涉无碍,方成缘起。以体无不用故,举体全是用;以用无不体故,举用全是体。互不相碍,交彻圆融也。
俱融无碍义
【三藏法数】
俱融无碍者,谓融前同体相入相即,二种皆无碍也。盖体无不用,则有同体相入,而无相即之义;用无不体,则有同体相即,而无相入之义。今既全体全用,则亦入亦即也。
俱融无碍者,谓融前同体相入相即,二种皆无碍也。盖体无不用,则有同体相入,而无相即之义;用无不体,则有同体相即,而无相入之义。今既全体全用,则亦入亦即也。
煖融成濡
【三藏法数】
谓众生真如之心,虽随无明之缘,而起染用;然无明若尽,则本识还净。犹水之成冰,遇煖而融,濡性自成也。
谓众生真如之心,虽随无明之缘,而起染用;然无明若尽,则本识还净。犹水之成冰,遇煖而融,濡性自成也。
纯音无尘,根境圆融
【三藏法数】
谓菩萨音性纯净,离诸妄尘,根境相入,圆融无碍。能令怀忿恨人,瞋恚不生,是为无畏。经云: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是也。
谓菩萨音性纯净,离诸妄尘,根境相入,圆融无碍。能令怀忿恨人,瞋恚不生,是为无畏。经云: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是也。
融形复闻
【三藏法数】
谓融形则碍灭,复闻则性真。故涉入世间而不坏世间之相,能遍十方,供养微尘数佛,禀承其法,各为法子,以此无畏,施诸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经云:能令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是也。
谓融形则碍灭,复闻则性真。故涉入世间而不坏世间之相,能遍十方,供养微尘数佛,禀承其法,各为法子,以此无畏,施诸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经云:能令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