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乌臼(烏臼)  拼音:wū jiù
植物名。大戟科臼属,落叶亚乔木。原产热带亚洲。高二丈许,叶卵形,夏日开小黄花,子可制油,并可为肥皂、蜡烛的原料。也称为「乌桕」、「鸦舅」。
《國語辭典》:蜡花(蠟花)  拼音:là huā
1.蜡烛的火焰。唐。李商隐独居有怀〉诗:「蜡花长递泪,筝柱镇移心。」也作「烛花」。
2.燃烧后的烛芯。《红楼梦》第二九回:「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著剪筒,照管剪各处的蜡花。」也作「烛花」。
《漢語大詞典》:衔烛(銜燭)
(1).口含火炬。楚辞·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汉 王逸 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八:“兰膏停室,不思衔烛之龙。” 隋 薛道衡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竟夕鱼负灯,彻夜龙衔烛。”
(2).指口含蜡烛。旧唐书·西戎传·高昌:“ 文泰 又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尺餘,性甚慧,能曳马衔烛。”
分類:火炬蜡烛
《國語辭典》:蜡灯(蠟燈)  拼音:là dēng
燃烛的灯。唐。李商隐 无题诗二首之一:「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分類:蜡烛
《漢語大詞典》:萤烛(螢燭)
萤火和蜡烛。谓微弱之光。亦喻微力。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萤烛末光,增暉日月。”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 宣尼 入则 少卯 梟,犹震雷骇则鼛鼓咽,朝日出则萤烛幽也。”《晋书·刘颂传》:“臣受詔之日,喜惧交集,益思自竭,用忘其鄙,愿以萤烛,增暉重光。”
《漢語大詞典》:继烛(繼燭)
一支接一支地点燃蜡烛。 唐 戴叔伦 《留别宋处士》诗:“留欢方继烛,此会岂他人。” 宋 苏轼 《次韵李公择以诗相迎》之二:“相从继烛何须问,蝙蝠飞时日正晨。”
《漢語大詞典》:金炬
以金粉作饰的蜡烛。 元 袁桷 袁裒 《远游联句》:“摛文剪金炬,展采簇天仗。”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三四:“衣冠南渡依 江 左,文献中州灭没间;谁与诗场鬭金炬, 剑南 身后有 遗山 。”
分類:金粉蜡烛
《漢語大詞典》:烛心(燭心)
亦作“ 烛芯 ”。 蜡烛中心用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 宋 苏轼 《物类相感志·器用》:“烛心散,以綫缚之。” 元 张宪 《良宵》诗:“铁拨忽敲壶口破,金刀顿翦烛心齐。”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艾:“其茎乾之……亦可代蓍策,及作烛心。” 巴金 《寒夜》八:“烛芯结了小小的烛花,她也不把它剪去。”
《國語辭典》:信子  拼音:xìn zi
装在器物当中的芯子。如蜡烛的捻子、爆竹的引信。《红楼梦》第四五回:「冬天下雪,戴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下这圈子。」
《國語辭典》:信石  拼音:xìn shí
即「砒霜」。因产于信州(江西上饶县)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蜡烟(蠟煙)
亦作“ 蜡烟 ”。 蜡烛的烟。 唐 温庭筠 《觱篥歌》:“蜡烟如纛新蟾满,门外沙平草芽短。” 宋 苏轼 《次天字韵答岑岩起》:“徘徊月色留坛影,縹緲松香泛蜡烟。” 清 金农 《短睡》诗:“睡乡蚩蚩人乐哉,此中讶我久弗来。得毋以夜为日在酒国,蜡烟如纛花成埃。”
分類:蜡烛
《漢語大詞典》:豹髓
洞冥记:“ 帝 既耽於灵恠,尝得丹豹之髓,白凤之膏,磨青锡为屑,以湻苏油和之,照於神坛,夜暴雨,火光不灭。”后以“豹髓”指名贵的蜡烛。 唐 崔致远 《幽州李可举太保别纸》:“龙膏豹髓,偏宜卜夜於欢筵;凤笔鹅牋,亦可依仁於末席。”
《漢語大詞典》:桕烛(桕燭)
用桕脂做成的蜡烛。 宋 慕容百才 《大剑山》诗:“阶走枫林叶,窗催桕烛花。”《元诗纪事·方回》引 元 方回 逸句:“糟薑三盏酒,桕烛一甌茶。”
《國語辭典》:泪蜡(淚蠟)  拼音:lèi là
蜡烛因燃烧而溶化下垂,有如泪水一般。北周。庾信对烛赋〉:「铜荷承泪蜡,铁铗染浮烟。」
《漢語大詞典》:翠蜡(翠蠟)
一种带有香气的蜡烛。 唐 皮日休 《秋夕文宴得遥字》诗:“风吹翠蜡应难刻,月照清香太易消。” 清 钱谦益 《绛云楼上梁以诗代文》之八:“緑窗云重浮香母,翠蜡风微守谷神。”按,古代以兰草炼制的油燃灯,有香气。故楚辞·招魂曰:“兰膏明烛,华容备些。” 唐 宋 诗词中常用“兰烛”一语。兰为绿色草本植物。“翠蜡”当亦为芳香之烛。
《漢語大詞典》:蜡焰(蠟燄)
蜡烛的火苗。 唐 李群玉 《王内人琵琶引》:“翠幕横云蜡燄光,银龙吐酒菊花香。”
分類:蜡烛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