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波罗尼蜜
【佛学大辞典】
(界名)Paranirmita-vas/avartin,天名。译曰他化自在。玄应音义三曰:「波罗尼蜜天,或云婆舍跋提天,此云他化自在天。」
波罗蜜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播啰弭多,(参见:波罗蜜)
波罗蜜形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明妃之表相,即女形也。明妃即三昧之形,见秘藏记钞一。
波罗颇迦罗蜜多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波颇)
帛尸梨蜜多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Srimitra,又作帛尸黎蜜多罗,西域三藏名,译曰吉友。梁高僧传一曰:「帛尸黎蜜多罗,此云吉友。」帛者应为西域国名之略。
帛尸黎蜜多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同帛尸梨蜜多罗。
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旋护译。佛在鹫峰为帝释说般若之义无边,又说颂说咒。与通行之般若心经别本同。
毗世沙蜜多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Vis/es!amitra,成唯识论十大论师之一。译曰胜友。见唯识述记一本。
毗末罗蜜多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Vimalamitra,论师名。译曰无垢友。见西域记四。
毗奢蜜多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梵音Vis/va%mitra,纪元前六世纪顷之人。释尊幼年时师事之人也。
食蜜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喻学佛道也。四十二章经曰:「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犹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持戒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度之一。(参见:戒波罗蜜)
【佛学常见辞汇】
六度之一。(参见:六度)
六度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波罗蜜也。旧称波罗蜜,译言度。新称波罗蜜多,译言到彼岸。度为度生死海之义,到彼岸为到涅槃岸之义,其意一也。其波罗蜜之行法有六种: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仁王经上曰:「六度四摄一切行。」(参见: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名数)初五度如前。第六智慧,分别真理也,此六度为万行之总体。前五为福行,后一为智行。以福行助成智行,依智行而断惑證理,渡生死海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瞋恚,精进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能度愚痴。请参见附表。



┌───────────────────┐
6   5   4   3   2   1
般   禅   精   忍   持   布
若   定   进   辱   戒   施
│   │   │   │   │   │
┌┴┐ ┌┴┐ ┌┴┐ ┌┴┐ ┌┴┐ ┌┴┐
一法生 意口身 求修断 无法生 饶摄律 无法财
切空空 定定定 化精精 生忍忍 益善仪 畏施施
智智智     精进进 法   有法戒 施
智       进   忍   情戒

└┬┘ └┬┘ └┬┘ └┬┘ └┬┘ └┬┘
│   │   │   │   │   │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愚   散   懈   瞋   毁   悭
痴   乱   怠   恚   犯   贪
【佛学次第统编】
大般若经云:「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密中。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波罗密。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故,应具足尸罗波罗密。心不动故,应具足羼提波罗密。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应具足毗梨耶波罗密。不乱不昧故,应具足禅波罗密。于一切法不著故,应具足般若波罗密。」
【三藏法数】
(出六度集经)
〔一、檀那〕,梵语檀那,华言布施。施有二种:一者财施,谓以饮食、衣服、田宅、珍宝及一切资身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谓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以清净心转为他说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善也。又翻为戒,谓戒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
〔三、羼提〕,梵语羼提,华言忍辱。忍辱有二种:一者生忍,谓于恭敬供养中,不生憍逸,于嗔骂打害中,不生怨恨也。二者法忍,谓于寒热风雨饥渴等法,恼害之时,能安能忍,不生嗔恚忧愁也。
〔四、毗梨耶〕,梵语毗梨耶,华言精进。精进有二种:一者身精进,谓若勤修善法,行道礼诵,与夫讲说,不自放逸也。二者心精进,谓若勤行善道,心心相续,不自放逸也。
〔五、禅那〕,梵语禅那,华言静虑。专心歛念,守一不散之谓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谓色界、无色界、凡夫所修禅也。二者出世间禅,谓声闻、缘觉、菩萨所修禅也。
〔六、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
祇多蜜
【佛学大辞典】
(人名)Gitamitra,沙门名。译曰歌友。开元释教录三曰:「沙门祇多蜜,或云祇密多,晋云歌友。西域人,识性通敏,聪达宏远。志存弘化,无惮远游,爰于晋代译菩萨十住等经二十三部。
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像
【佛学大辞典】
(图像)于白莲华等上结跏跌坐,身黄金色,众宝璎珞,遍身庄严,首戴宝冠,冠系白绘,两边垂下,左手当心,持般若之梵箧,右手当乳,作说法印,以大拇指压无名指之头是也,即想菩萨顶至于足,身之诸毛孔,流出光明,作种种之色,遍满法界。一一光中,化无量之佛,遍于虚空界之诸世界中。普为众生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之法,皆使悟解也。见仁王般若念诵法。陀罗尼集经三画大般若像法曰:「其菩萨身,除天冠外身长一肘,通身白色,面有三眼,似天女相,形貌端正如菩萨形。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头戴天冠,作簸箕光,其耳中著真珠宝珰,于其项下著七宝璎珞,两臂作屈,左臂屈肘侧在胸上,其左手仰五指申展,掌中画作七宝经函,其中具有十二部经,即是般若波罗蜜多藏。右手垂著右膝之上,五指舒展,即是菩萨施无畏手。(中略)菩萨右厢安梵摩天,通身白色,耳著宝珰,其项上著七宝璎珞,立毹上。(中略)菩萨左厢安帝释天,通身白色,耳著宝珰,其项上著七宝璎珞,立毹上。」
般若波罗蜜多根本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以两手背相附,而收二头指,以二小指屈掌中,以二大拇指各压二指之头,置于心上,诵经中之陀罗尼七遍,结此印,诵此陀罗尼,而行法之行者,即变成般若波罗蜜菩萨,为一切诸佛之母。见仁王般若念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