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46—708 【介绍】: 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必简。高宗咸亨元年进士。善五言诗,工书翰,有能名。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历迁隰城尉、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武则天时,累擢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配流岭外。寻召授国子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卒年六十余。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5?—708 字必简。排行五。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父迁居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高宗咸亨元年(670)登进士第,其后任隰城尉,累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与同僚不睦,为州司马周季重等所构陷,系狱,将被杀。审言子杜并年方十六,刺杀季重,当即杜并亦被杀。武后闻此,甚加叹异,召见审言,授著作佐郎,俄迁膳部员外郎。神龙元年(705),因谄附张易之兄弟,为中宗流放峰州。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景龙二年(708)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杜审言考》对其生平事迹多所考證。审言为杜甫祖父,杜甫诗法深受其影响。审言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晚年与沈佺期、宋之问唱和,对近体诗之形成颇有贡献。审言今存诗43首,仅两首古体,五律、五排、七律、七绝诸体有佳作,其中五律尤为量多质高,庄严典丽。有宋本《杜审言集》1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杜审言(648?—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类),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授隰城尉,迁江阴尉,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寻免归,武则天召见,拜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部。中宗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流峰州。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卒。审言善五言诗,工书翰,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有《杜审言集》十卷,已佚。今《杜审言诗集》三卷乃后人所辑。《全唐诗》编诗一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学士高才命世,凌轹同等,律调琅然,极其华茂。然其心灵流畅,不烦构结,而自出雅致。旷代高之,以为家祖。少陵雄生后代,威凤之丸,不离苞素者也。《守岁》篇云:“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庭灯烛上薰天”,气色高华,罕得其比。
《艺苑卮言》
杜审言华藻整栗,小让沈、宋,而气度高逸,神情圆畅,白是中兴之祖,宜其矜率乃尔。
艺圃撷馀
杜必简性好矜诞,至欲“衙官屈、宋”。然诗自佳,华于子昂,质丁沈、宋,一代作家也。乃有杜陵鬯其家风,盛哉!
诗薮
初唐无七言,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五言则“行止皆无地”、“独有宦游人”,排律则“六位乾坤动”、“北地寒应苦”,七言则“季冬除夜”、“毗陵震泽”,皆极高华雄整。少陵继起,百代模楷,有自来矣。
诗镜总论
杜审言浑厚有馀。
唐诗归
钟云:初唐诗至必简,整矣,畅矣。吾尤畏其少。古人作诗不肯多,意其不善。又云:必简数诗,开诗家齐整平密一派门户,在初唐实亦创作。
《诗源辨体》
杜审言五言律体巳成,所未成者,长短两篇而已。今观沈、宋集中,亦尚有四、五篇未成者。然则五言律体实成于杜、沈、宋,而后人但言成于沈、宋,何也?审言较沈、宋复称俊逸,而体自整栗,语自雄丽,其气象风格自在,亦是律诗正宗。
《唐诗绪笺》
五言律诗贵乎沉实温丽,雅正清远。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无艰难之患。最不宜轻浮俗浊,则成小人对属矣。似易而实难。又须风格峻整,音律雅浑,字字精密,乃为得体。初唐惟杜审言创造工致,最为可法。
《唐律消夏录》
必简诗用意深老,措辞缜密,虽极平常句中,一字皆不虚设。其于射洪,犹班之于史也。后来尽得其法者,唯文孙工部一人。
《载酒园诗话又编》
杜必简散朗轩豁,其用笔如风发漪生,有遇方成圭、遇圆成璧之妙。即作磊砢语,亦犹苏子瞻坐桄榔林下食芋饮水,略无攒眉蹙额之态。此僻涩苦寒之对剂也。但上苑芳菲,止于明媚之观。
石洲诗话
杜必简于初唐流丽中,别具沉挚,此家学所有启也。
三唐诗品
承流散藻,词非一骨,间有六代遗音,而律诗清柔,无复陈隋健响,于初唐最为晚派。自诞“衙官屈宋”,殊太过情。乃如“云霞出海”、“草绿长门”,亦自独辟生蹊,发为孤秀,以罕见长耳。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荥阳(今属河南)人。善五言诗。武后长寿年间,年已老,方授江左一尉。卒于官。事迹见《大唐新语》卷八。《全唐诗》存诗1首。
唐诗汇评
郑蜀宾,生卒年不详,荥阳(今属河南)人。善五言诗。长寿中,年已老,方授江左一尉。竟卒于官。《全唐诗》存诗一首。

作品评论

《大唐新语》
长寿中,有荥阳郑蜀宾颇善五言,竟不闻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7—918 【介绍】: 五代时前蜀创建者。许州舞阳人,一说陈州项城人。字光图。少无赖,贩私盐为业。唐末,从忠武军为队将,随杨复光破黄巢军,擢为都头。后赴成都僖宗行在,被田令孜收为养子。僖宗返长安,建为神策军宿卫。僖宗光启二年,护驾幸兴元,出为壁州刺史。文德元年,授永平军节度使。后建攻破成都,据两川。唐昭宗天复三年,封蜀王。后梁灭唐,建遂自立为蜀帝,史称前蜀。在位十六年。庙号高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7—918 字光图,排行八、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一作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少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生,人称“贼王八”。后投忠武军,累迁列校。广明乱后,为都头,入蜀驰援。僖宗归京后,分典神策军。不久,出为壁州(一说利州)刺史。在蜀召集亡命及溪洞酋豪,先后攻占剑南西川、东川、山南西道等地。昭宗天复三年(903),被封为蜀王。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在成都称帝,建前蜀。在位12年,蜀中颇为安定。庙号高祖。事迹见《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本传、《十国春秋》本纪。《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建字光图。许州舞阳人。初为列校。田令孜养为假子。拜诸卫将军。大顺中累加检校司徒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招抚等使。景福二年加同平章事。乾宁四年。攻杀东川节度使顾彦晖。遂据有两川之地。光化三年加中书令。命以西川节度使兼东川武信军两道都指挥制置等使。赐爵琅琊王。四年改封西平王。天复三年加守司徒。进爵蜀王。七年。梁受唐禅。遣使宣谕。拒不纳。遂称帝。国号大蜀。改元武成。光天元年六月殂。年七十二。僭谥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庙号高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唐末诗人。与诗人方干友善,干有《别孙蜀》诗。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七一。《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6 名不详。成都(今属四川)人徐耕之长女。唐末与其妹(一说即花蕊夫人)同为王建所纳。王建即前蜀帝位后,封为淑妃。后主王衍时,封翊圣太妃。咸康元年(925)随王衍游青城山,与其妹顺圣太后历观诸景,赋诗唱和。是年十一月前蜀亡,与王衍等降后唐军。次年四月,在赴洛阳途中,被杀于秦川驿。事迹据《鉴诫录》卷五、《蜀梼杌》卷下,参浦江清《花蕊夫人宫词考證》。《全唐诗》存诗8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6 名不详。成都(今属四川)人徐耕之次女。唐末与其姊同为王建所纳。王建即前蜀帝位后,封为贵妃。王衍即位,册为顺圣太后。咸康元年(925),随王衍游青城山,与其姊翊圣太妃赋诗唱和。是年十一月前蜀亡。次年四月,随王衍赴洛阳,于秦川驿被杀。事迹据《鉴诫录》卷五、《蜀梼杌》卷下。《全唐诗》存诗8首,小传中误以妹为姊。参见花蕊夫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4—934 【介绍】: 五代时后蜀创建者。邢州龙冈人,字保胤。李克用以弟女妻之,以为左教练使。后唐庄宗时授太原尹。后唐灭前蜀,拜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明宗立,知祥遂割据一方,暗有王蜀之志。约东川董璋同反,已而攻杀璋,兼据两川,自领东、西川节度使。明宗以两川之重,屈意招抚,册封蜀王。闵帝应顺元年于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闭关自守,免除苛税,兴修水利,招募流亡。未一年,卒。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知祥字保允。邢州龙冈人。李克用镇太原。以为亲卫军使。后唐天成中累加太尉兼侍中。封平原公。长兴二年。击败董璋。得梓绵龙剑普果阆蓬渠九郡。遂并有两川。四年加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行成都尹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管内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兼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等使。封蜀王。明年称帝。国号蜀。改元明德。是年殂。年六十一。僭谥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庙号高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仕前蜀。王建通正元年,为小臣给事内庭,有大秃鹫飞于摩诃池上,夐为诗咏之,遭人谗毁,几遭不测。久之,擢茂州刺史。累官至太尉。工词,多写艳情,《花间集》录其作。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前蜀通正元年(916)为小臣给事内庭,时有大秃鹙鸟飞于摩诃池上。夐作《感秃鹙潜吟》诗以讥刺之,为人谗毁,祸几不测。久之,擢茂州刺史。后复事后蜀孟知祥,官至太尉,世称顾太尉。一说顾夐实未尝仕后蜀。生平见《鉴诫录》卷六、《十国春秋》本传。夐善小词,为花间词派作者。其《醉公子》曲尤为时人所艳称。所作词多描述艳情,倚红偎翠,浓香软艳,然造诣颇高。况周颐谓其词乃“五代艳词上驷也。工致丽密,时复清疏。以艳之神与骨为清,其艳乃益入神入骨”(《餐樱庑词话》)。王士祯亦谓其词“已为柳七一派滥觞”(《花草蒙拾》)。《全唐诗》存诗1首,并收录所作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9—926 【介绍】: 五代时前蜀国君,字化源,旧名宗衍。王建幼子。有才思,好靡丽之辞。初封郑王。十八岁嗣位,史称后主。年少荒淫,委政宦官,日夜酣饮,为后唐所灭,被诛。在位八年。史称前蜀后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9—926 字化源,原名宗衍,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前蜀先主王建第十一子。初封郑王。永平三年(913)立为太子。光天元年(918)嗣位,改名衍。在位九年,宴游无度,所用非人,国势日衰。咸康元年(925)降后唐,国亡。次年初,被押送洛阳。行至秦川驿,被杀。世称后主。《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有传。王衍好诗文,尤喜为艳丽之辞。曾集录古今艳诗200篇,编为《烟花集》5卷,已佚。《全唐诗》存诗4首,断句1联,词2阕。《全唐诗续拾》又补1句。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衍字化源。先主第十一子。初封郑王。为左奉驾军使。先主殂。袭位。改元乾德。六年。后唐庄宗伐蜀。明年。唐师入成都。帝出降。唐遣使杀之于秦川。年二十八。天成三年追封顺正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965 【介绍】: 五代时后蜀国君。字保元,初名仁赞。孟知祥第三子。知祥称帝,昶为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唐末帝清泰元年嗣位。大将李仁罕恃功骄横,昶于朝堂执杀之,满朝慑服。又取秦、凤、阶、成四州,尽有前蜀之地。在位三十年,适逢中原多故,以据险无事,遂奢侈淫靡,至以七宝饰溺器。宋太祖乾德三年降宋,俘至京师,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旋卒,谥恭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9—965 字保元,初名仁赞,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人。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明德元年(934)继位,史称后主。在位32年,奢侈无度,然好学能文。广政二十八年(965)国亡,降宋,封秦国公,其年卒。生平见新、旧《五代史》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唐诗汇评
孟昶(919-965),初名承赞,字保元,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蜀主知祥第三子。后蜀明德二年(935)嗣位,在位二十八年,国亡降宋,封秦国公,卒,谥恭孝。《全唐诗》存诗一首。
词学图录
孟昶(919-965 )五代后蜀国君,初名仁赞,字保元。孟知祥第三子。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昶字保元。初名仁赞。先主第三子。起家西川节度行军司马。先主称号。进检校太保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先主殂。袭位。仍以明德纪元。五年改元广政。二十八年。宋师入成都。后主降。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越七日薨。年四十七。赠尚书令。追封楚王。谥恭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蜀翁,姓名未详。与熊禾(退斋)有交(《武夷山志》卷二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89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景仁。仁宗宝元元年进士第一。累官知谏院,尝连上十九章劝仁宗立嗣,因罢谏职,改集贤殿修撰。英宗即位,迁翰林学士,旋出知陈州。神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遂致仕。哲宗时,起为端明殿学士,提举崇福宫。累封蜀郡公。卒谥忠文。尝与修《新唐书》、《仁宗实录》,著有《范蜀公集》、《东斋记事》等。
全宋诗
范镇(一○○八~一○八九),字景仁,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宝元元年(一○三八)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二),调新安主簿。召试学士院,授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开封府推官。擢起居舍人、知谏院,改集贤殿修撰,纠察在京刑狱,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英宗立,迁翰林学士。明年,出知陈州。神宗即位,召复翰林学士兼侍读、知通进银台司。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熙宁三年(一○七○)以户部侍郎致仕。哲宗立,起提举中太一宫兼侍读,恳辞不就,改提举崇福宫。数月复告老,再致仕,累封蜀郡公。元祐三年闰十二月卒,年八十一。谥忠文。有文集百卷,已佚。事见宋韩维《南阳集》卷三○《忠文范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三七有传。 范镇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九《范蜀公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八六二
范镇(一○○八——一○八八),字景仁,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宝元元年进士及第,调新安主簿,累擢起居舍人、知谏院,言事务引大体。仁宗无子,镇连上十九章请立嗣。乃罢知谏院,改集贤殿修撰,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判太常寺,出知陈州。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知通进银台司。反对王安石变法,以户部侍郎致仕。哲宗立,拜端明殿学士,起提举宫观,欲以为门下侍郎,固辞,复告老,累封蜀郡公。元祐三年闰十二月卒,年八十一,谥忠文。有文集百卷,又著《东斋记事》十卷(今有辑本)等。见韩维《范公神道碑》(《南阳集》卷三○),苏轼《范景仁墓志铭》(《东坡集》卷三九),《宋史》卷三三七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40 【介绍】: 金宗室。太祖初为部落联盟长时,奉使赴辽。还言辽可伐之状,太祖始决意反辽。后从攻辽,历宁江州等役,追获辽天祚帝。后从完颜宗翰攻宋,屡有战功。累官中书令,封蜀王。卒谥武襄。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蜀僧,失名。钦宗靖康初曾游方过长沙。事见《梁溪漫志》卷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7—1187 【介绍】: 即宋高宗,字德基。徽宗第九子。宣和初封康王。钦宗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乃即帝位于南京。拒李纲、宗泽抗金主张,从黄潜善、汪伯彦南迁避敌之议,先退至扬州,继又渡江南奔,建行都于临安,史称南宋。镇压钟相、杨么等起义。一度任用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为求和,与宰相秦桧设计收诸大将兵权,杀害岳飞,割地、称臣、纳贡于金。绍兴三十二年,传位于赵慎。称太上皇帝。在位三十六年。有《翰墨志》。
全宋诗
宋高宗赵构(一一○七~一一八七),字德基,徽宗第九子。初封蜀国公,广平郡王。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封康王。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使金,得还。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帝北去,乃即帝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后建行都于临安,史称南宋。在位三十六年,建元建炎、绍兴。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传位于孝宗赵慎,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卒,年八十一,葬思陵。谥曰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加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著有《翰墨志》一卷,今存。事见《宋史》卷二四至三二《高宗本纪》。 宋高宗诗,据《宝庆会稽续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词学图录
赵构(1107—1187) 即宋高宗,字德基,徽宗第九子,钦宗弟。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精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得晋人神韵,自谓:"余自魏、晋以来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取舍,至若禊帖,测之益深,拟之益严,以至成诵。"明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陆游:"思陵妙悟八法,留神古雅,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清闲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 著有《翰墨志》一卷,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及《光明塔碑》等。
全宋文·卷四四三九
宋高宗赵构(一一○七——一一八七),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母韦贤妃。初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大观二年封广平郡王。宣和三年进封康王。靖康元年冬,被诏使河北,至磁州,不进,转赴相州,拜河北兵马大元帅,开帅府。二年夏,闻金兵俘徽、钦二帝北去,遂南赴南京应天府。五月,即帝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初用李纲为相,宗泽守汴,力谋恢复。然性素怯懦,拒绝李纲、宗泽抗金主张,复用黄潜善、汪伯彦逃跑之议,初退至扬州,继渡江奔杭州。三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发动政变,被迫退位,政变平,复位。寻为金人穷追至浙东海中,不得已,复任用岳飞、吴玠、韩世忠、刘锜等抗金名将,击退金人,还驻临安府,遂以为行都。然猥懦猜忌,坐失事机,相秦桧,杀岳飞,收诸大将兵权,乞和于金,于绍兴十一年与金订立割地、称臣、纳贡之屈辱和议,偷安忍耻达二十馀年。绍兴三十二年传位于孝宗,称太上皇帝。后累上尊号曰「光尧寿圣」。在位三十六年,年号二:建炎、绍兴。淳熙十四年崩,年八十一。喜书法。著有《翰墨志》一卷(存)、御集一百卷。见《宋史·高宗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玉海》卷二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