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1,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蛮花
八蛮
蛮獠
蛮溪
蛮荆
蛮江
平蛮
蛮人
蛮徼
蛮奴
蛮腰
蛮陬
触蛮
蛮歌
蛮府
《漢語大詞典》:蛮花(蠻花)
蛮地的花。 唐 李商隐 《和孙朴韦蟾孔雀咏》:“瘴气笼飞远,蛮花向坐低。” 宋 王安石 《溯栰》诗:“野果寒林寂,蛮花午簟温。” 明 徐渭 《扶桑花》诗之一:“忆别 汤江 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 清 唐孙华 《戏为友人代忆》诗之二:“蛋户惊妆靨,蛮花照泪痕。”
《漢語大詞典》:八蛮(八蠻)
古谓南方的八蛮国。《周礼·夏官·职方》:“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礼记·王制》“南方曰蛮” 孔颖达 疏引尔雅 汉 李巡 注云:“一曰 天竺 ,二曰 咳首 ,三曰 僬侥 ,四曰 跛踵 ,五曰 穿胸 ,六曰 儋耳 ,七曰 狗軹 ,八曰 旁春 。”后以泛指外族。 唐 王维 《故右豹韬卫长史任君神道碑》:“授鉞以董八蛮,可传首於魏闕。”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中国知之可也,九夷八蛮,何自知之?”
分類:南方
《漢語大詞典》:蛮獠(蠻獠)
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摩缕波国:“此国东山阜连接,无大国都,境接西南夷,故其人类蛮獠矣。”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朱砂膏治白花蛇毒》:“州连蛮獠,三月草长蛇盛,则当防戍。”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华族寒门,别若鸟鱼;蛮獠都士,絶出智愚。”
《漢語大詞典》:蛮溪(蠻溪)
指南方的溪流。 宋 梅尧臣 《杜挺之赠端溪圆砚》诗:“案头蛮溪砚,其状若圆璧。”按,此指 广东 高要 之 端溪 。 明 区大相 《入罗滂水》诗:“潮响蛮溪合,林光瘴峒消。”
《漢語大詞典》:蛮荆(蠻荆)
古代称 长江 流域中部 荆州 地区,即 春秋 楚国 的地方。亦指这一地区的人。《诗·小雅·采芑》:“蠢尔 蛮荆 ,大邦为讎。” 朱熹 集传:“ 蛮荆 , 荆州 之蛮也。”后汉书·李膺传:“ 緄 前讨 蛮荆 ,均 吉甫 之功。” 宋 欧阳修 《金鸡》诗:“ 蛮荆 鲜人秀,厥美为物怪。”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一直到 周宣王 的时候, 长江 流域的中部都还是所谓 蛮荆 ,所谓南蛮。”
《國語辭典》:蛮江(蠻江)  拼音:mán jiāng
闽江的别名。参见「闽江」条。
《骈字类编》:平蛮(平蛮)
齐书百官志平蛮校尉永明三年置隶益州晓王璲送翰林王孟旸参将安南诗暂辍含香值 班新参将阃出平蛮
《國語辭典》:蛮人(蠻人)  拼音:mán rén
1.南方的少数民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本蛮人也。」王利器。集解:「『蛮』为当时居住河南境内之少数民族。」
2.野蛮人。如:「你怎么像蛮人一样,蛮不讲理。」
《漢語大詞典》:蛮徼(蠻徼)
蛮地、边徼。泛指边远地区。指南方边塞。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深仁洽蛮徼,愷乐周寰县。”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一:“其为諫官,不避诛责,极陈中宫废立之失,远贬蛮徼,非知有今日之报也。”
《國語辭典》:蛮奴(蠻奴)  拼音:mán nú
供人使唤的蛮人。《通俗常言疏證。流品。蛮奴》引《新方言》:「扬子方言,臧甬侮获奴婢,贱称也。侮嫚双声对转,亦转如蛮,今云蛮奴本此。」
《國語辭典》:蛮腰(蠻腰)  拼音:mán yāo
灵活的细腰。《西游记》第九回:「殷小姐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樱桃小口,绿柳蛮腰,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漢語大詞典》:蛮陬(蠻陬)
泛指南方边远地区人民聚居处。文选·左思〈魏都赋〉:“蛮陬夷落,译道而通。” 张载 注:“陬落,蛮夷之居处名也。一名聚居为陬。”晋书·刑法志:“ 江 左无外,蛮陬来格。” 唐 李涉 《岳阳别张祜》诗:“ 巫峡 洞庭 千里餘,蛮陬水国何亲疏。” 明 唐顺之 《重修泾县儒学记》:“国家建学徧宇内,蛮陬海徼,莫不有学。”
《國語辭典》:触蛮(觸蠻)  拼音:chù mán
庄子则阳篇中所假设的两个小国。比喻细微的地方。参见「蛮触相争」条。清。程先贞〈还山春事〉诗三○首之七:「触蛮俄诧三军勇,雉犊频惊一注孤。」
《漢語大詞典》:蛮歌(蠻歌)
南方少数民族之歌。 唐 杜甫 《夜》诗之一:“蛮歌犯星起,重觉在天边。” 唐 皇甫松 《浪淘沙》诗之二:“蛮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风野艇秋。” 明 徐熥 《送李太守擢宪滇南》诗:“开府定能宽 汉 法,采诗自可入蛮歌。”
《漢語大詞典》:蛮府(蠻府)
旧指主管少数民族的官署。 明 陈子龙 《送吴峦稚司李桂林》诗:“蛮府官閒能作赋, 汉 廷恩近忆鸣珂。” 明 袁宗道 《送郭少参希彦之蜀》诗:“蛮府传新檄,宾人候去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