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蛊晦(蠱晦)
惑乱昏昧。 清 钱谦益 《武进白君遗爱记》:“自余里居以来,士友之下问者,未尝不谆復告之,而俗学之蛊晦已久,余之力固不足以表襮坠绪,障百川而东之也。”
分類:惑乱昏昧
《國語辭典》:蛊惑人心(蠱惑人心)  拼音:gǔ huò rén xīn
以谣言欺骗、迷惑、煽动人心。《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二》:「诸阴阳家者流,辄为人燃灯祭星,蛊惑人心者,禁之。」
《漢語大詞典》:蛊溺(蠱溺)
惑乱沉迷。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杂事秘辛》:“ 明 人若 汤玉茗 谱《牡丹亭》, 王弇州 撰《金瓶梅》,虽雅俗攸分,蛊溺则一,文人好事,不免泥犂。”
分類:惑乱沉迷
《漢語大詞典》:蛊杀(蠱殺)
用蛊术杀害。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后 徐来 亦坐蛊杀前王后 乘舒 ,及太子 爽 坐王告不孝,皆弃市。”
分類:杀害
《漢語大詞典》:蛊师(蠱師)
旧社会以迷信为职业,利用符咒等邪术为人安排吉凶祸福的人。 许地山 《命命鸟》:“我又不是蛊师,那有好方法离间他们?”
《韵府拾遗 麌韵》:谷蛊(谷蛊)
左传谷之飞亦为蛊注谷久积变为飞虫名曰蛊
《漢語大詞典》:蛊术(蠱術)
指祈祷鬼神、诅咒等厌魅邪术。 许地山 《命命鸟》:“她想父亲终久会用蛊术离间他们,不由得心里难过。”
《漢語大詞典》:蛊慝(蠱慝)
蛊虫引起的祸害。国语·晋语八:“故食穀者,昼选男德以象穀明,宵静女德以伏蛊慝。” 唐 刘禹锡 《鉴药》:“乃出药一丸,可兼方寸,以授余曰:‘服是足以瀹昏烦而鉏藴结,销蛊慝而归耗气。’”
分類:蛊虫祸害
《漢語大詞典》:蛊尾(蠱尾)
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南十里,曰 蛊尾之山 ,多礪石赤铜, 龙餘之水 出焉,而东南流注於 洛 。”
分類:山名
《漢語大詞典》:蛊心丧志(蠱心喪志)
迷惑心神,丧失意志。新唐书·贾曾传:“良以冶容哇咬,蛊心丧志,圣贤疾之最甚。”
《漢語大詞典》:蛊厌(蠱厭)
用邪术制人。 清 陈确 《与同社书》:“苟不惟其理,而惟其书,则丹药、符水、蛊厌、咒诅诸妖异之术皆有其书,苟信而行之,必为天下之大妄人矣。”
分類:邪术制人
《漢語大詞典》:蛊冶(蠱冶)
艳丽。蛊,通“ 冶 ”。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狐》:“婢等并妖媚蛊冶,眩惑丈夫,往来者多失志焉。”
分類:艳丽
《漢語大詞典》:蛊诱(蠱誘)
迷惑引诱。 梁启超 《记东侠》:“僧 月性 ,周防人也。尝读《西蕃纪传》。至 西班牙 以西教蛊诱 爪哇 ,遂夺其国,慨然挥泪曰:‘呜呼,彼得民心,有一天主教焉而已,彼既以教诱我,我亦不可不以教结吾民心。’”
分類:迷惑引诱
《漢語大詞典》:蛊狱(蠱獄)
因蛊咒而造成的案子。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治 陈皇后 蛊狱,深竟党与,於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
分類:造成案子
《漢語大詞典》:蛊灾
指鬼怪等作祟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