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添蛇足
   
安蛇足
 
蛇安足

相关人物
陈轸


《战国策》卷九《齐策二》
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圭。」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例句

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李商隐 有感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韩偓 安贫

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霜白趋埃尘。 韩愈 感春四首

典故 
握灵蛇
   
觅明珠
 
灵蛇吐
 
握蛇珠
 
报恩鳃
 
报恩蛇
  
抱灵蛇
   
灵蛇报
 
灵蛇满袖
 
灵珠报
 
明珠吐著
   
报恩蛇珠
 
隋掌明月
 
随侯蛇珠
 
随掌夜光

相关人物
曹植


《搜神记》卷二十
隋县溠水侧,有断蛇邱。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邱。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
《水经注疏》卷三十一〈涢水〉~264~
《春秋·鲁庄公四年》,楚武王伐隋。令尹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军临于隋,谓此水也。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而见大蛇中断,因举而药之,故谓之断蛇丘。后蛇衔明珠报德,世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曹子建(植)《与杨德祖书》
「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唐·李善注引《淮南子》曰:「隋侯之珠。」

例句

有声真汉相,无颣胜隋珠。 刘禹锡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怀赠答十韵

自握蛇珠辞白屋,欲凭鸡卜谒金门。 刘禹锡 送周鲁儒赴举诗

自非随氏掌,明月安能持。 孟郊 答友人

顾兔云初蔽,长蛇谁与勍。 孙纬 中秋夜思郑延美有作

隋侯恩未报,犹有夜珠圆。 崔备 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张说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唯于方寸内,暗贮报恩珠。 戎昱 上桂州李大夫

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 方干 送郑端公

苦摇求食尾,常曝报恩腮。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只同燕石能星陨,自得隋珠觉夜明。 杜甫 酬郭十五受判官

汉皇虚诏上,容有报恩珠。 沈佺期 移禁司刑

不是灵蛇吐,非缘合浦还。 独孤绶 投珠于泉

不须泥沙底,辛苦觅明珠。 白居易 放鱼

珠生骊龙颔,或生灵蛇口。何似双琼英,英英曜吾手。 皎然 答裴集阳伯明二贤各垂赠二十韵今以一章用酬两作

山川去接汉江东,曾伴隋侯醉此中。 罗隐 商于驿楼东望有感

烦君更枉骚人句,白凤灵蛇满袖中。 罗隐 秋日汴河客舍酬友人

夜光失隋掌,骥騄伏盐车。 钱起 送沈仲

不祈灵珠报,幸无嫌怨并。 韩愈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典故  
杯中蛇
  
雕弓落影
 
广客蛇
  
画蛇杯
 
杯里无蛇
 
赤蛇悬弩影
 
挂蛇杯
 
酒误蛇
 
清樽照画蛇
 
忘弓莫问蛇
 
悬蛇疾
 
移杯失画蛇
 
照影落清杯
 
弓舌
 
映弩
 
盏底弓影
 
相关人物
杜宣
 
乐广


《晋书》卷四十三〈乐广列传〉~244~
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痾顿愈。
《风俗通义校注》卷九〈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自伤者〉 ~388~
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诣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窥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官至尚书,历四郡,有威名焉。

简释

樽中弩:喻无端多疑,自相惊扰。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疑惑樽中弩,淹留冠上簪。”


例句

送客屡闻帘外鹊,销愁已辨酒中蛇。 包佶 答窦拾遗卧病见寄

撒枕销行蚁,移杯失画蛇。 李端 酬秘书元丞郊园卧疾见寄

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可叹悬蛇疾,先贻问鵩灾。 苏颋 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

人去门栖鵩,灾成酒误蛇。 卫象 伤李端

典故 
北山愚
  
子又生孙
 
北公
 
愚叟移
 
移太行
 
操蛇北叟
 
夸娥
 
山能移
 
孙子又生孙
 
负锸移山
  
相关人物
夸娥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晋·张湛注:「夸娥氏,传记所未闻,盖神力者也。」

例句

虚中始讶巨灵擘,陡处乍惊愚叟移。 林滋 望九华山

题柱心犹壮,移山志不忘。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

东堂旧屈移山志,南国新留煮海功。 许浑 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

恐是夸娥怒,教临巀嶭衰。 陆龟蒙 奉和袭美古杉三十韵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 韩愈 南山诗

终令夸蛾抉汝出,卜师烧锥钻灼满板如星罗。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典故
壁上雕弓蛇暗猜
 
瓮中蛇


《晋书》卷四十三〈乐广列传〉~244~
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痾顿愈。
《新增月日纪古》卷之五上〈五月卷上·夏至〉~748~
《风俗通》:予之祖父彬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饮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宜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彬因事至宜家,窥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彬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使门下吏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廖平。
典故
相关人物
申包胥


《春秋左传·定公四年》
「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晋·杜预注:「荐,数也。言吴贪害如蛇豕。」

例句

长蛇稽天讨,上将方北伐。 独孤及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

皇运偶中变,长蛇食中土。 独孤及 季冬自嵩山赴洛道中作

典故
常山蛇阵


《孙子·九地》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庾子山集》卷一《哀江南赋》
昆阳之战象走林,常山之阵蛇奔穴。

例句

即墨龙文光照曜,常山蛇阵势纵横。 杜牧 东兵长句十韵

典故 
蛇分
 
大蛇中断
 
赤帝孙
 
白蛇死
 
汉高斩蛇
 
蛇母哭
 
斩蛇人
   
高祖斩蛇
  
大泽诛蛇
 
断蟒长途
 
汉祖白蛇
 
沛公斩蛇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347~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故老云高祖斩蛇处,至县西十五里入泡水也。」

简释

赤龙子:喻指帝王。唐李贺《公莫舞歌》:“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例句

火德道将亨,夜逢蛇母哭。 于濆 秦原览古

赤龙已赴东方暗,黄犬徒怀上蔡悲。 储嗣宗 长安怀古

又疑汉高帝,西方未斩蛇,人不识,谁为当风杖莫邪。 刘叉 冰柱

地识斩蛇处,河临饮马间。 张九龄 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

秦皇矻矻筑长城,汉祖区区白蛇死。 张碧 野田行

惠子休惊学五车,沛公方起斩长蛇。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汉高偶试神蛇验,武王龟筮惊人险。 李咸用 西门行

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李贺 公莫舞歌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韩愈 桃源图

马去遥奔郑,蛇分近带丰。 骆宾王 过故宋

典故  
投蚓
 
蛇蚓集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7~
制曰: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可足观。末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誇尚,竞其工拙。伯英临池之妙,无复馀踪;师宜悬帐之奇,罕有遗迹。逮乎钟王以降,略可言焉。钟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至于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但其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兼斯二者,故翰墨之病欤!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谷之皮,敛无半分之骨;以兹播美,非其滥名邪!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馀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简释

春蚓秋蛇:喻书法拙劣。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于云。”

典故
大泽龙蛇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四〈襄公·传二十一年〉~592~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例句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典故
覆蛇龙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983~
是时平阳主寡居,当用列侯尚主。主与左右议长安中列侯可为夫者,皆言大将军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骑从我出入耳,柰何用为夫乎?」左右侍御者曰:「今大将军姊为皇后,三子为侯,富贵振动天下,主何以易之乎?」于是主乃许之。言之皇后,令白之武帝,乃诏卫将军尚平阳公主焉。褚先生曰:丈夫龙变。传曰:「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丈夫当时富贵,百恶灭除,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
典故
武库火
 
剑飞
 
武库烧
 
汉剑飞
 
斩蛇剑烧上天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
晋惠帝元康五年,武库火,烧汉高祖斩白蛇剑、孔子履、王莽头等三物。中书监张茂先惧难作,列兵陈卫,咸见此剑穿屋飞去,莫知所向。

例句

汉帝斩蛇剑,晋时烧上天。自兹繁巨蟒,往往寿千年。 元稹 巴蛇

晋末武库烧,脱然排户牖。为欲扫群胡,散作弥天帚。自兹失所往,豪英共为诟。今复谁人铸,挺然千载后。 元稹 说剑

祸集钩方失,灾生剑忽飞。 张左丞 张左丞挽歌二首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李贺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 柳宗元 行路难三首

剑飞终上汉,鹤梦不离云。 卢纶 和王仓少尹暇日言怀

典故
占熊
 
维熊占梦
 
虺不如熊
 
吉梦灵蛇
 
吉梦占蛇虺
 
惟熊佳梦
 
祥生熊帐
 
吉梦兆维熊
 
灵蛇吉梦
 
梦虺熊
 
熊罢吉兆
 
熊罢梦
 

《毛诗正义》卷十一之二〈小雅·鸿雁之什·斯干〉~384~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典故
袖青蛇
 
袖里青蛇
 
洞庭一剑
 
青蛇飞起
 
袖剑飞吟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


《宋朝事实类苑》卷四十三〈仙释僧道·吕先生〉~560~
吕洞宾者,多游人间,颇有见之者。丁谓通判饶州日,洞宾往见之,语谓曰:『君状貌颇似李德裕,它日富贵,皆如之。』谓咸平初,与予言其事,谓今已执政。张洎家居,忽外有一隐士通谒,乃洞宾名姓,洎倒屣见之。洞宾自言吕渭之后,渭四子,温、恭、俭、让。让终海州刺史,洞宾系出海州房,让所任官,唐书不载。索纸笔,八分书七言四韵词一章,留与洎,颇言将佐鼎席之意。其末句云:『功成当在破瓜年』,俗以破瓜字为二八,洎年六十四卒,乃其谶也。洞宾诗什,人间多传写,有自咏云:『朝辞百越暮三吴,袖有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又有『饮海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之句,大率词意多奇怪类此,世所传者百馀篇,人多诵之。
典故

《苏轼诗集》卷八〈望海楼晚景五绝〉其二
〈望海楼晚景五绝〉其二:「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誇。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國語辭典》:画蛇著足(畫蛇著足)  拼音:huà shé zhuó zú
比喻多此一举而于事无补。参见「画蛇添足」条。唐。韩愈〈感春〉诗四首之四:「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國語辭典》:画蛇添足(畫蛇添足)  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战国时有楚人以比赛画蛇决定谁可以喝酒,有人画好后又添画四只脚,此时第二个人也已画成,第一个人则因为多画了根本不存在的蛇足,反而失去本已赢得的酒。典出《战国策。齐策二》。后比喻多此一举而于事无补。《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也作「画蛇著足」、「为蛇添足」、「为蛇画足」。
《國語辭典》:画蛇添足(畫蛇添足)  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战国时有楚人以比赛画蛇决定谁可以喝酒,有人画好后又添画四只脚,此时第二个人也已画成,第一个人则因为多画了根本不存在的蛇足,反而失去本已赢得的酒。典出《战国策。齐策二》。后比喻多此一举而于事无补。《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也作「画蛇著足」、「为蛇添足」、「为蛇画足」。
《漢語大詞典》:报恩珠(報恩珠)
(1).艺文类聚卷八四引 辛 氏《三秦记》:“ 昆明池 昔有人钓鱼,纶絶而去,遂通梦於 汉武帝 ,求去钩。 帝 明日戏於池,见大鱼衔索, 帝 曰:‘岂梦所见耶?’取而放之。间三日,池边得明珠一双, 帝 曰:‘岂非鱼之报耶!’”后用为报恩之典,称“报恩珠”。 唐 沈佺期 《移禁司刑》诗:“ 汉皇 虚沼上,容有报恩珠。”
(2).即隋珠。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您吻儿鼓,爪儿露,这是蛇啣径寸的报恩珠,俺怎对付?”参见“ 报珠 ”。
分類:报恩为报
《漢語大詞典》:报珠(報珠)
相传 隋侯 见大蛇伤断,为敷药救治,后蛇衔明月珠相报。见《淮南子·览冥训》 高诱 注。后用为报恩之典。 唐 杜甫 《寄韦有夏郎中》诗:“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
《漢語大詞典》:汉东珠(漢東珠)
即 隋 珠。 清 顾炎武 《松江别诸友人》诗:“欲将方寸报,惟有 汉 东珠。”
《漢語大詞典》:蛇珠
亦作“虵珠”。
(1).珍珠。比喻卓越的才华。语出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 之玉。” 唐 刘禹锡 《送周鲁儒赴举诗》:“自握蛇珠辞白屋,欲凭鸡卜謁金门。” 唐 黄滔 《祭崔补阙文》:“矧其岳岳之曰男子,鏘鏘之号 鲁 儒,识通龟策,握耀蛇珠。”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入握蛇珠欣满把,起看鸥鸟若为情。”
(2).蛇吐之珠。谓贱物。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虵珠,虵所吐者。 南海 俗谚云:虵珠千枚,不及玫瑰。言虵珠贱也。玫瑰亦美珠也。”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西市胡人贵蚌珠而贱虵珠,虵珠者,虵所吐尔,唯胡人辨之。”
《漢語大詞典》:衔珠(銜珠)
(1).相传曾有鹤为猎人所射, 哙参 医其疮,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 参 执烛视之,见鹤雌雄至,各衔明珠以报 参 。又, 隋侯 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事见《淮南子·览冥训》 汉 高诱 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诗文中常用为报恩之典。 汉 焦赣 《易林·谦之泰》:“白鹤衔珠,夜寳反明。怀我德音,身受光劳。”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灵蛇衔珠以酬德,慈乌反哺以报亲。” 唐 张说 《和朱使欣》诗之一:“空传人赠剑,不见虎衔珠。”
(2).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黄帝 之子名 青阳 ,是曰 少昊 ,一名 挚 ,有白云之瑞,号为 白帝 。有凤衔明珠致於庭, 少昊 乃拾珠怀之,使照服於天下。”后用恩赏之典。 唐 李峤 《沙吒忠义等官爵制》:“宜膺剖珪之锡,兼峻衔珠之宠。”
《漢語大詞典》:长蛇(長蛇)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名。山海经·北山经:“ 大咸之山 无草木……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长蛇》:“长蛇百寻,厥鬣如彘。飞羣走类,靡不吞噬。”
(2).泛指大蛇。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岸类长蛇搅,陵犹巨象豗。”
(3).喻指贪残凶暴者。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长虵固能翦,奔鲸自此曝。” 唐 独孤及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长蛇稽天讨,上将方北伐。”参见“ 封豕长蛇 ”。
(4).古杂戏的一种。魏书·乐志五:“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以备百戏。”
(5).指 长江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诸王自述》:“夫 长江 者,古号为长蛇, 湖北 为头, 安省 为中,而 江 南为尾。”
《國語辭典》:封豕长蛇(封豕長蛇)  拼音:fēng shǐ cháng shé
比喻贪暴的人。《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后汉书。卷五六。张皓传》:「翼赞日月,而专为封豕长蛇,肆其贪叨。」也作「封豨修蛇」。
分類:长蛇贪暴
《國語辭典》:隋珠  拼音:suí zhū
比喻珍贵的宝物。参见「隋侯之珠」条。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僮仆六千,姬女五百,隋珠照日,罗衣从风,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
《國語辭典》:随侯之珠(隨侯之珠)  拼音:suí hóu zhī zhū
古代传说中的大明珠。比喻珍贵的物品。参见「隋侯之珠」条。《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虽出随侯之珠、夜光之璧,犹结怨而不见听。」
分類:宝珠
《漢語大詞典》:随珠(隨珠)
见“ 随侯之珠 ”。
《國語辭典》:随侯之珠(隨侯之珠)  拼音:suí hóu zhī zhū
古代传说中的大明珠。比喻珍贵的物品。参见「隋侯之珠」条。《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虽出随侯之珠、夜光之璧,犹结怨而不见听。」
分類:宝珠
《漢語大詞典》:灵蛇(靈蛇)
(1).神异的蛇,有灵应的蛇。楚辞·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汉 王逸 注:“山海经云:南方有灵蛇,吞象,三年然后出其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法由斩祀杀灵蛇,非己之咎先人瑕。” 刘师培 文说·宗骚篇:“赤豹文貍备其用,灵蛇玉虺记其奇。”
(2).指传说中衔珠报答 隋侯 的蛇。 南朝 梁 沈约 《梁鞞舞歌·明之君四》:“灵蛇及瑞羽,分素復衔丹。” 唐 薛能 《怀汾上旧居》诗:“投暗作珠何所用,被人专拟害灵蛇。” 唐 皎然 《答裴集阳伯明》诗:“珠生驪龙頷,或生灵蛇口。”参见“ 灵蛇珠 ”。
(3).指灵蛇之珠。珍奇的宝物。比喻胸中藏有锦绣文才的人。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龙文已远,轻图剸兕之功;鱼目滥持,自拟灵虵之色。”
(4).比喻美好的文才或文章。晋书·文苑传序:“ 西都 贾 马 耀灵蛇於掌握; 东汉 班 张 ,发雕龙於綈槧。” 唐 虞世南 《门有车马客》诗:“高谈辩飞兔,摛藻握灵蛇。” 明徐复祚《投梭记·应聘》:“他只为胸藏啸虎,手握灵蛇,岂肯老死田间牖。”
(5).敬称妇女所怀之胎。 宋 晁补之 《鹧鸪天·杜四侍郎郡君十二姑生日》词:“吉梦灵蛇朱夏宜,佳辰阿母会 瑶池 。”参见“ 珠胎 ”。
(6).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清 陈维嵩 《海棠春·闺词再和阮亭韵》词:“粧成谁见灵蛇样,分咐与百花閒赏。” 清 叶舒崇 《浣溪沙·孤山别墅有感》词:“生小画眉分细茧,近来綰髻学灵蛇。”参见“ 灵蛇髻 ”。
《漢語大詞典》:灵蛇珠(靈蛇珠)
相传 春秋 时 隋侯 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使人以药傅之,蛇乃能走。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事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后以“灵蛇珠”喻绵绣文才。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祖德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 之玉。” 清 黄宗羲 《寿李杲堂五十序》:“而当日所为之文章,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抱 荆山 之玉者,竟不异虫讙鸟聒,过耳已泯。”
《國語辭典》:珠胎  拼音:zhū tāi
蚌中尚未剖取的珠。《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方椎夜光之流离,剖明月之珠胎。」唐。张说〈卢巴驿闻张御史张判官欲到不得待留赠之〉诗:「合浦识珠胎,白发因愁改。」后比喻妇人怀孕。如:「珠胎暗结」。
《國語辭典》:灵蛇髻(靈蛇髻)  拼音:líng shé jì
一种古代妇女的发式。相传为魏文帝皇后甄氏所创。其梳法是将头发挽起,束为一股或双股,再盘成如灵蛇般蟠曲扭转的发髻。如东晋顾恺之所绘〈洛神赋〉图中的洛神,即梳此发髻。
《國語辭典》: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相传杜宣夏至日赴宴,见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饮。酒后胸腹极痛,医治不瘉,后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于是病痛立刻痊瘉。见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后比喻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惊惶。也作「杯底逢蛇」、「杯中蛇影」、「弓影杯蛇」、「弓影浮杯」、「影中蛇」。
《漢語大詞典》:杯蛇
见“ 杯弓蛇影 ”。
《國語辭典》: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相传杜宣夏至日赴宴,见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饮。酒后胸腹极痛,医治不瘉,后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于是病痛立刻痊瘉。见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后比喻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惊惶。也作「杯底逢蛇」、「杯中蛇影」、「弓影杯蛇」、「弓影浮杯」、「影中蛇」。
《漢語大詞典》:樽中弩
典出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 郴 为 汲 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 杜宣 ,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盃中,其形如虵。 宣 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 郴 因事过至 宣 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虵,虵入腹中。’ 郴 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輦载 宣 於故处设酒,盃中故復有虵,因谓 宣 :‘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 宣 意遂解,甚夷懌,由是瘳平。”后多用以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疑惑樽中弩,淹留冠上簪。”参见“ 杯弓蛇影 ”。
《國語辭典》: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相传杜宣夏至日赴宴,见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饮。酒后胸腹极痛,医治不瘉,后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于是病痛立刻痊瘉。见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后比喻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惊惶。也作「杯底逢蛇」、「杯中蛇影」、「弓影杯蛇」、「弓影浮杯」、「影中蛇」。
《漢語大詞典》:蛇杯(蛇盃)
见“ 蛇影杯弓 ”。
《漢語大詞典》:蛇影杯弓
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记 杜宣 饮酒,见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不愈;后知为壁上所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也有类似的记述。后用“蛇影杯弓”形容因疑虑而引起恐惧。红楼梦第八九回回目:“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 顰 卿絶粒。” 方荣杲 《题红薇感旧记》诗:“无端虐燄黯 湘 城,蛇影杯弓处处惊。”亦作“ 蛇盃 ”。 五代 李瀚 《蒙求》:“ 广 客蛇影, 殷 师牛鬭。” 宋 戴埴 鼠璞·虎石蛇盃:“大率奇事易失实,虎石蛇盃意义略同,皆有二出。”红楼梦第八九回:“一片疑心,竟成蛇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况蛇盃弓影,恍惚无凭。”参见“ 杯弓蛇影 ”。
《漢語大詞典》:酒中蛇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载: 杜宣 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知杯中之蛇为壁上赤弩照于杯中之影,病遂愈。晋书·乐广传亦有类似记述。后用“酒中蛇”为因疑虑而引起疾病之典实。 明 高启 《次韵杨礼曹雨中卧疾》之二:“何事一春频謁告,只应来辨酒中蛇。”参见“ 杯弓蛇影 ”。
《國語辭典》: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相传杜宣夏至日赴宴,见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饮。酒后胸腹极痛,医治不瘉,后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于是病痛立刻痊瘉。见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后比喻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惊惶。也作「杯底逢蛇」、「杯中蛇影」、「弓影杯蛇」、「弓影浮杯」、「影中蛇」。
《國語辭典》:愚公  拼音:yú gōng
神话传说中欲移太形、王屋二山的老人。参见「愚公移山」条。后用以比喻看似愚笨,实则具有坚忍毅力,不怕挫折的人。宋。辛弃疾 玉楼春。青山不会乘云去词:「青山不会乘云去,怕有愚公惊著汝。」
《國語辭典》:愚公谷  拼音:yú gōng gǔ
1.地名。位于山东省临淄县西。相传谷中老人因知狱讼不公,听任少年持去所买小马,傍邻以为愚,遂取谷名为愚公谷。
2.比喻归隐的地方。唐。王维 愚公谷诗三首之三:「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
《國語辭典》:愚公移山  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相传北山愚公苦于家门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拦出路,因而率领子孙挖掘土石,决心铲平二山。后天帝为其真诚所感动,于是命夸蛾氏二子背负二山,移去他地。见《列子。汤问》。后以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艰难,自能成事。如:「这件事确实不易,但如果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怕不会成功吗?」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漢語大詞典》:移山
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 北山 愚公 举家移 太行 、 王屋 二山的寓言。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岂寃禽之能塞海,非 愚叟 之可移山。”旧唐书·哀帝纪:“壬寅,敕:‘前太中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 司空图 俊造登科,朱紫升籍,既养高以傲代,类移山而钓名。’”参见“ 愚公移山 ”。
《國語辭典》:愚公移山  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相传北山愚公苦于家门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拦出路,因而率领子孙挖掘土石,决心铲平二山。后天帝为其真诚所感动,于是命夸蛾氏二子背负二山,移去他地。见《列子。汤问》。后以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艰难,自能成事。如:「这件事确实不易,但如果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怕不会成功吗?」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漢語大詞典》:移山志
移去大山的志气。比喻宏伟大志。 唐 许浑 《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诗:“东堂旧屈移山志,南国新留煮海功。” 宋 陆游 《杂感》诗之三:“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
《國語辭典》:斩蛇(斬蛇)  拼音:zhǎn shé
相传汉高祖刘邦起事前,曾夜行泽中,遇大蛇当道,拔剑斩之。典出《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后以斩蛇指有帝王之运的徵兆。唐。薛逢 重送徐州李从事商隐诗:「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
《漢語大詞典》:赤精
(1).谓南方之神。古代天子于立夏之日祭之南郊。《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 汉 郑玄 注:“礼南方以立夏,谓赤精之帝,而 炎帝 、 祝融 食焉。”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帝 炎帝 ,其神 祝融 ” 汉 郑玄 注:“此赤精之君,火官之臣…… 炎帝 , 大庭氏 也; 祝融 , 顓頊氏 之子,曰 黎 ,为火官。”
(2).见“ 赤精子 ”。
(3).谓眼球赤红。精,通“ 睛 ”。汉书·王莽传中:“ 莽 为人侈口蹷顄,露眼赤精,大声而嘶。”《文选·鲍照〈舞鹤赋〉》“精含丹而星曜” 李善 注引 浮丘公 《相鹤经》:“露目赤精则视远。”
《漢語大詞典》:赤精子
(1).指 汉高祖 刘邦 。汉书·哀帝纪:“待詔 夏贺良 等言 赤精子 之讖。”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高祖 感赤龙而生,自谓 赤帝 之精。”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七:“三季沦 周赧 ,七雄灭 秦嬴 。復闻 赤精子 ,提剑入 咸京 。”亦省称“ 赤精 ”。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赤精 斩 白帝 ,叱咤入 关 中。” 清 顾炎武 《子房》诗:“归来遇 赤精 ,奋戈起榛薄。”
(2).相传为 范蠡 的别号。齐民要术·养鱼引 陶朱公 《养鱼经》:“ 威王 聘 朱公 ,问之曰:‘闻公在湖为渔父,在 齐 为 鴟夷子皮 ,在 西戎 为 赤精子 ,在 越 为 范蠡 ,有之乎?’”
(3).道家谓 老子 的化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道家称 老子 化身,名号尤众…… 顓帝 时号 赤精子 。”
《漢語大詞典》:赤龙(赤龍)
(1).赤色的龙。传说以为神仙所乘。墨子·贵义:“﹝帝﹞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朱雀止冶上曰:‘ 安公 , 安公 ,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期,赤龙到。” 唐 钱起 《药堂秋暮》诗:“勉事 壶公 术,仙期待赤龙。”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
《漢語大詞典》:赤龙子(赤龍子)
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李贺 《公莫舞歌》:“ 项庄 掉箾拦前起,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人 赤龙子 。”参见“ 赤龙 ”。
分類:刘邦
《漢語大詞典》:赤龙(赤龍)
(1).赤色的龙。传说以为神仙所乘。墨子·贵义:“﹝帝﹞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朱雀止冶上曰:‘ 安公 , 安公 ,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期,赤龙到。” 唐 钱起 《药堂秋暮》诗:“勉事 壶公 术,仙期待赤龙。”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
《國語辭典》:春蚓秋蛇  拼音:chūn yǐn qiū shé
语本《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如蚯蚓和蛇般弯曲。宋。苏轼 和孔密州五绝五首之四:「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漢語大詞典》:春蚓笔(春蚓筆)
形容灵巧柔美的画笔。 宋 苏轼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诗之二:“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漢語大詞典》:熊梦(熊夢)
指贤才得遇。 明 吕坤 《答孙立亭论格物第四书》:“熊梦有徵,麟紱失繫,因喜成悲,高怀奈何!”参见“ 熊飞 ”。
分類:贤才得遇
《漢語大詞典》:熊飞(熊飛)
宋书·符瑞志上:“﹝ 文王 ﹞将畋, 史徧 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羆,天遗汝师以佐 昌 。’”史记·齐太公世家作“非虎非羆,所获霸王之辅”。 文王 卜此吉兆,后遇 吕尚 于 渭 之阳。后人讹“非”为“飞”,因以“熊飞”谓隐士出山佐世之典。 唐 王勃 《上刘右相书》:“宠冠斋坛,东向举熊飞之策。” 清 惜秋 《维新梦》:“二千餘年钧天醉,卿云復旦,才梦见了熊飞。”
《國語辭典》:金蛇  拼音:jīn shé
1.金色的蛇。《隋书。卷三六。后妃列传。宣华夫人陈氏》:「晋王广之在蕃也,阴有夺宗之计,规为内助,每致礼焉。进金蛇、金驼等物,以取媚于陈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金蛇》:「集解:金蛇生宾州、澄州,大如中指,长尺许,常登木饮露,体作金色,照日有光。」
2.闪电光。唐。顾云〈天威行〉:「金蛇飞状霍闪过,白日倒挂银绳长。」宋。陆游 南𣞼遇大风雨诗:「千群铁马云屯野,百尺金蛇电掣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