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蚕曲(蠶曲)
即蚕箔。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蚕具·蚕薄》:“河上纬萧人,女归又织苇,相与为蚕曲,还殊作筠篚。”参见“ 蚕箔 ”。
分類:蚕箔
《國語辭典》:蚕箔(蠶箔)  拼音:cán bó
养蚕的器具。多用萑苇、细竹等编成,呈圆形或长方形。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崦里〉:「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明。于谦采桑妇〉诗二首之一:「归来喂叶上蚕箔,谁问花开与花落。」也称为「曲薄」、「蚕薄」。
《漢語大詞典》:蚕胎(蠶胎)
蚕卵。 元 王冕 《望雨》诗:“蚕胎在纸秧在穀,未知何以供官输?”
分類:蚕卵
《漢語大詞典》:蚕蜕(蠶蜕)
蚕眠起所脱的皮。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一·蚕﹝发明﹞引 掌禹锡 曰:“蚕蜕,今医家多用初出蚕子退在纸上者,东方诸医用老蚕眠起所蜕皮,功用相近,当以蜕皮为正。”
分類:发明
《骈字类编》:蚕役(蚕役)
唐 元稹 春六十韵 蚕役投筐妾,耘催荷蓧翁。
《分类字锦》:花蚕(花蚕)
吴下田家志五日寒食便下田寒食过了无时节娘养花蚕郎种田
分类:
《韵府拾遗 覃韵》:縠蚕(縠蚕)
方千里词新样衣裳巧刻缯䌽枝环绕万年藤生香吹透縠蚕冰
《骈字类编》:虫蚕(虫蚕)
魏书异术传皇魏承百王之季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巧言为辩小儿为䨲神虫为蚕如斯甚众皆不合孔氏古书史籀大篆许氏说文石经三字也
《漢語大詞典》:地蚕(地蠶)
(1).虫名。即蛴螬。形似蚕而大,身短节促,足长有毛。中医用以治瘀血。广雅·释虫:“地蚕、蠹、蟦,蠀螬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蛴螬
(2).菜名。即草石蚕,又名甘露子。以地下茎形似蚕而得名。可食,根入药。 宋 杨万里 《甘露子一名地蚕》诗:“甘露子,甘露子,唤作地蚕亦良似。”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草石蚕
(3).方言。地老虎。夜蛾的幼虫。形如蚕,吃作物的根和苗。参见“ 地老虎 ”。
《漢語大詞典》:地老虎
一种夜蛾的幼虫,形似蚕,灰褐色,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吃作物的根和苗,主要危害棉花。
《漢語大詞典》:桑蚕丝
又称“家蚕丝”。桑蚕结茧时所吐出的丝缕。大多呈白色,也有黄色或其他颜色。吸湿性好,吸收和散发水分快,保温性和电绝缘性好,强力较高,不耐日光照射。其织物光泽优美,手感柔软。工业上可用作电气绝缘材料等。
《漢語大詞典》:余蚕(餘蠶)
指老熟将上簇的蚕。 宋 秦观 《田居》诗之二:“入夏桑柘稠,阴阴翳虚落。新麦已登塲,餘蚕犹占箔。”
分類:
《漢語大詞典》:蚖蚕(蚖蠶)
蚖珍蚕的二化蚕。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永嘉记》曰: 永嘉 有八辈蚕:蚖珍蚕、柘蚕、蚖蚕、爱珍、爱蚕、寒珍、四出蚕、寒蚕。凡蚕再熟者,前辈皆谓之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蚖珍三月既绩,出蛾,取卵;七八日便剖卵蚕生,多养之,是为蚖蚕。” 石声汉 注:“‘蚖’字可能是‘原蚕’的‘原’。周礼中的‘原蚕’,正是多化蚕。”参见“ 蚖珍蚕 ”、“ 螈蚕 ”。
《漢語大詞典》:蚖珍蚕(蚖珍蠶)
八熟蚕的头熟蚕。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永嘉记》曰: 永嘉 有八辈蚕:蚖珍蚕、柘蚕、蚖蚕、爱珍、爱蚕、寒珍、四出蚕、寒蚕。凡蚕再熟者,前辈皆谓之珍。”原注:“三月绩。”亦省称“ 蚖珍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蚖珍三月既绩,出蛾,取卵;七八日便剖卵蚕生,多养之,是为蚖蚕。”
《國語辭典》:螈蚕(螈蠶)  拼音:yuán cán
一年中收成二次的蚕。也作「原蚕」。
分類:二次孵化
《漢語大詞典》:原蚕(原蠶)
二蚕,即夏秋第二次孵化的蚕。周礼·夏官·马质:“若有马讼,则听之,禁原蚕者。” 郑玄 注:“原,再也。”《淮南子·泰族》:“原蚕一岁再收,非不利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部·原蚕:“雄原蚕蛾﹝气味﹞咸温有小毒。”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原蚕:“原蚕丝恶,恐妨民用,此亦一理。”
《漢語大詞典》:蚁蚕(蟻蠶)
刚孵化的蚕。色黑褐,乍看似蚂蚁,故名。又名蚕蚁。参阅 明 黄省曾 《蚕经·育饲》、 清 沈公练 广蚕桑说辑补卷下。
《國語辭典》:柞蚕(柞蠶)  拼音:zuò cán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天蚕蛾科。比家蚕大,色绿,食柞、栎等叶,所吐的丝较桑蚕丝粗而黄,可取制为丝织品。其蛾黄褐色,间杂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