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66,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虫使
虫跂
虫纽
虫妖
斗虫
眉虫
蜜虫
蛲虫
鸟虫书
母大虫
蛩虫
磬虫
驱虫剂
三叶虫
瓢虫
《漢語大詞典》:虫使(蟲使)
对 五代 后唐 庄宗 时伶官 朱国宾 的蔑称。 宋 陶谷 清异录·虫使:“ 庄宗 时,伶官 朱国宾 天资乖很,众皆畏恨,以其 闽 人,号为虫使。”
《骈字类编》:虫跂(虫跂)
晋书卫瓘传见上
《韵府拾遗 有韵》:虫纽(虫纽)
陈孚安南即事诗玳簪穿短发虫纽刻顽肤
《漢語大詞典》:虫妖(蟲妖)
虫类造成的灾害。多指蝗灾。语本《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季冬行秋令,则白露蚤降,介虫为妖。”隋书·五行志下:“虫妖: 梁 大同 初,大蝗, 篱门 松柏叶皆尽。”
《漢語大詞典》:斗虫(鬥虫)
亦作“鬭虫”。 斗蟋蟀。 邓之诚 《骨董琐记·蛐蛐罐》:“闻故老言, 道光 时 长安 贵人鬭虫之风极盛。”
分類:斗蟋蟀
《漢語大詞典》:眉虫(眉蟲)
犹蛾眉。指女子。 宋 梅尧臣 《梅花》诗:“坠萼谁将呵在鬢,蘂残金粟上眉虫。”
分類:蛾眉女子
《漢語大詞典》:蜜虫(蜜蟲)
吸食花蜜之虫。多指蜂蝶。 宋 黄庭坚 《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药材根氐罗斸掘,蜜虫夺房抱飢渴。”
分類:吸食花蜜
《國語辭典》:蛲虫(蟯蟲)  拼音:ráo chóng
动物名。一种白色小寄生虫。圆形动物门。寄生于小肠下部及盲肠内,雄性蛲虫长约三至五釐米,雌性则长达一公分左右。雌蛲虫会在夜里爬出,在肛门及会阴部产卵。
《國語辭典》:鸟虫书(鳥蟲書)  拼音:niǎo chóng shū
书体名。是春秋战国到两汉期间,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吴、楚、宋、越等地区的美术字体。此种字体是在篆书结构的基础上,加上鸟虫形体的纹饰,因而得名。最初纯属装饰,多铸刻于兵器、乐器及酒器铭文,后由于此种字体的笔画盘旋屈曲,花样繁多,不易作伪,所以渐用于书写旗帜及符信,后也用于玺印、带钩等题名。传世有吴王子于戈、楚王酓璋戈、宋公栾戈、越王句践剑等器。
《國語辭典》:母大虫(母大蟲)  拼音:mǔ dà chóng
大虫,老虎。「母大虫」比喻凶悍的女人。含有贬义。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九。叛贼。妇人行劫》:「畿南霸州文安之间,忽有一健妇剽掠,诨名母大虫。」《通俗常言疏證。妇女。母大虫》引《还魂记》:「军中母大虫,绰有威风。」
《骈字类编》:蛩虫(蛩虫)
陈普 秋兴赋 蛩虫脩其坯户,鹰鸷奋其抟攫。
《漢語大詞典》:磬虫(磬蟲)
一种鸣声如击磬的秋虫。 唐 李郢 《秋晚寄题陆勋校书义兴禅居时淮南从事》诗:“谷寒霜狖静,林晚磬虫悲。”按,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 蜀 道﹞有虫,其声清越如击磬然。”
分類:鸣声秋虫
《國語辭典》:驱虫剂(驅蟲劑)  拼音:qū chóng jì
1.驱除肠内寄生虫的药品。
2.驱除蚊、蝇、蟑螂等害虫的药品。
《國語辭典》:三叶虫(三葉蟲)  拼音:sān yè chóng
动物名。古生代地层中特产的甲壳类,在寒武纪和奥陶纪繁衍甚众,化石遍布全球,为动物中最古者。体椭圆,分头、胸、尾三部,背甲发达,有纵沟二条,分划全体为三,故称为「三叶虫」。
《國語辭典》:瓢虫(瓢蟲)  拼音:piáo chóng
动物名。昆虫纲瓢虫科。是一种体作半球形,背上有赤或黑色斑纹的甲虫,因体形像倒盖著的水瓢,故称为「瓢虫」。体长约六公釐,翅鞘为黄褐或黑褐等色,其中肉食性的瓢虫是专门捕食蚜虫和介壳虫的益虫,素食瓢虫则专门啃食植物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