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4,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道充(字 碧虚 )
钱若虚
陈宝琳(字 玉林 号 虚白先生 )
陈致虚(字 观吾 号 上阳子 )
黄翔凤(字 子羽 世称 虚谷先生 )
胡奎(字 虚白 号 斗南老人 )
朴宜中(字 子虚 名 实 )
僧妙虚
王钟(字 公虚 僖敏 )
朱柏( 湘王 号 紫虚子 )
朱权(号 臒仙、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 别称 大明奇土 宁王、南昌 献 )
僧大善(号 虚闻道人 )
元昊(字 子虚 号 观澜、雾巷 )
释慧旵(字 虚白 )
其它辞典(续上)
贾虚中道充(字 碧虚 )
钱若虚
陈宝琳(字 玉林 号 虚白先生 )
陈致虚(字 观吾 号 上阳子 )
黄翔凤(字 子羽 世称 虚谷先生 )
胡奎(字 虚白 号 斗南老人 )
朴宜中(字 子虚 名 实 )
僧妙虚
王钟(字 公虚 僖敏 )
朱柏( 湘王 号 紫虚子 )
朱权(号 臒仙、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 别称 大明奇土 宁王、南昌 献 )
僧大善(号 虚闻道人 )
元昊(字 子虚 号 观澜、雾巷 )
释慧旵(字 虚白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闽人。官国史检讨,与学士院鉴书博士柯九思为友,工诗善画。家藏古琴三张,名琼瑶音、环佩音、蓬莱音,皆九思所鉴定。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碧虚,见明李伯玙文翰类选大成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字玉林,号虚白先生。道士。住持金陵玄妙观。文宗为怀王时,眷遇甚厚。及即位,赐号并改其观为万寿宫,仍命主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字观吾,号上阳子。年四十始从赵友钦学道,讲神仙炼养之术。其说以金丹之道,当以《阴符》、《道德》为祖,《金碧》、《参同》次之。又称丹书多不可信。有《周易参同契分章注》和《金丹大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庆元慈溪人,字子羽。黄震族弟。尝为山长,学者称为虚谷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海宁人。官宁府教授。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二
奎字虚白,海宁人。洪武中以儒学徵授宁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六卷。 (《四库总目》:奎生元至顺间,尝游贡师泰之门,集前有宁王权序。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吾乡云东逸史曾手录其稿,旧藏项氏天籁阁,继归高氏稽古堂,后为华山马思赞所藏。」案今世所传奎集皆出天籁阁钞本,止有四卷,前有项元汴题识,而无宁王原序。此本为明初宁王府文英馆所刊,见于《宁府书目》。昆山徐氏传是楼又从原刻影钞,实分六卷,凡诗一千九百馀首。与项氏所藏互校,乃知彼多所脱佚,不为足本。观宁王序中载宗哲徐将军居西山,有道士过访食蕨,道士吟一绝句云:「一拳打得地皮穿,握住东风不放拳。只待杜鹃啼血后,放开凤尾始朝天。」问其所作,以箸书斗南老人四字。时先生未有是称,后得先生稿,方知先生诗也。与所载「望湖亭」一事,文相连属。而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独未采录,知彝尊所见惟天籁阁残本,其记「望湖亭」事亦从都穆《南濠诗话》摭入耳。奎诗不事雕饰,往往有自然之致。彝尊谓其功力既深,格调未免太熟,诵之若古人集中所已有者,其言诚不为过。然舂容和雅,其长处亦不可掩。视后来之捃拾摹拟者固有间矣。 《清江集》:虚白从民曹贡公玩斋学诗,公为指授三经、三纬法,及论汉、魏以下之变。故虚白未三十,已进于诗,凡触物而成者,粲然春翘之擢颖,翕然天籁之投曲。 《诗谈》:海昌胡虚白:一鹗横秋,群鸟敛翼。 《七修类槁》:浙省员外郎张光弼名昱,庐陵人,元末政坏,遂弃官不仕,以诗酒自适,号一笑居士。尝曰:「吾死埋骨西湖,题曰『诗人张员外墓』足矣。」后果如其言。海昌胡虚白作诗以吊云:「二仙坊里张员外,头白相逢只论诗。今日过门君不见,小楼春雨燕归迟。」「西子湖头碧草春,天留山水葬诗人。老逋泉下应相见,为说梅花写得真」二仙坊在杭之寿安坊西,即今之花市也。 田按:虚白长于乐府,七言断句,风藻翩翩,殊有标致。余所见《斗南集》系影钞宁国文英馆本,与《四库》著录一千九百馀首之数适合,洵为罕见之笈,《诗综》第录六诗,不足见其所长,特广为甄录,与海内谈艺家共赏之。)
人物简介
贞斋先生逸稿卷之二·本传
朴宜中字子虚。初名实。密阳人。父仁杞。版图总郎。宜中恭悯朝擢魁科。授典仪直长。累转献纳,司艺。王祦时。除门下舍人。升左司议大夫。与郑釐上疏曰。近日宪司所申数事。允合公论。而殿下未尽俞允。玆竭愚衷。辄冒言之。书曰。明王奉若天道。树后王群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是以。古之人君。无轻民事而惟难。无安厥位而惟危。怵惕惟厉。中夜以兴。坐以待旦。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奚暇为逸豫哉。我国家自圣祖创业已来。列圣相承。持盈守成。殿下以明睿之资。幼冲嗣位。亦克持守。九年于玆。比年以来。倭贼日炽。深入为寇。杀掠天民。焚毁庐舍。州郡凋弊。田野荒芜。加之水旱饥馑荐臻。而饿殍相望。仓廪虚耗。而用度不足。又草贼窃发。私相屠戮。人民离散。父子不保。祸乱之极。莫此为甚。矧惟上国不许通好。屯兵近境。窥伺衅隙。又况天灾人妖地怪与夫鸟兽泉鱼之异叠见谴告。一国人民。大小战慄。罔不忧惧。殿下诚宜兢兢业业。无敢逸豫。广延众论。以图治安。以消变异。不可一日之或怠。一事之或忽。况可为不急之务。纵耳目之娱。恣心志之欲。而盘乐怠仿哉。昔在有夏。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厥弟五人。述大禹之戒以作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饮。峻宇雕墙。有一于此。靡或不亡。大禹之训如是其严。而太康乃盘游无度。罔有悛心。卒以不保。商之太甲。欲败度纵败礼。伊尹训之日。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惟玆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太甲以是为戒而克终允德。为商之令王。夫太甲太康之所以有间者。顾训之行与不行耳。先儒谓以此二训。揭之座隅。铭之楹席。若古圣人俨临乎前。则保国之金汤。全生之药石也。伏望殿下以太甲为法。太康为戒。日以二训。三省于身。辍酒色歌舞之乐。绝鹰犬游畋之戏。无侮圣言。无逆忠直。无远耆德。无比顽童。崇素俭戒逸豫。远谗听谏。任贤去邪。夙夜孜孜。小心翼翼。常以敬天勤民为务。则可以答上天立君之意。可以胜祖考付托之重。可以慰臣民期望之心。而盈成之业。可永保矣。不报。迁成均大司成。拜密直提学。如京师请还铁岭迤北。自恭悯朝奉使者多赍金银土产。市彩帛轻货。虽有识者。迫于权贵所托。私装居贡献十分之九。中国人以为高丽人假事大。贪贸易来耳。及林,廉用事。其弊尤甚。宜中不赍一物。辽东护送镇抚徐显索布。宜中倾橐视之。解所着苧衣与之。显叹其清白。以告礼部官。天子引见。待之有加。显出语人曰。契宰相以下。吾所见高丽使臣多矣。至尊待礼。未有如朴宰相者。帝又命礼部官享宜中于会同馆。坐之前元平章院使上。遂寝铁岭立卫之议。时张子温死于锦衣卫。其从行二人。尚未东还。帝附宜中遣之。行数日。辽东以崔莹举兵闻。宜中到辽海。从者恐为辽东所执。中路皆逃。宜中单骑到辽东。略无惧色。王昌立。赐推诚补祚功臣号。恭让王时为同知经筵。一日王御经筵。谓侍讲官曰。予年齿已暮。虽读圣经。恐无益也。宜中对曰。昔晋平公谓师旷曰。吾年七十七。歚学恐年耆矣。师旷日。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戏其君者乎。帅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吾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平公然之。今殿下春秋尚富。学未晚也。王嘉纳。书云观上疏曰。道诜密记。有地理衰旺之说。宜幸汉阳。以休松都地德。王谓宜中曰。卿以迁都为如何。对曰。古昔人君。以谶纬术数。保其国家。臣未之问。况今下民多疑。有书来自上国。则曰必有事西北界。有报牒急骑。则曰天兵将至。禁宫门阑入。则是必有以也。民心既如是。又动众以迁。则下民尤惑矣。供亿之费。搔扰之弊。不可胜言。书曰。匹夫匹妇。不获自尽。人主罔与成厥功。愿殿下察焉。王曰。吾非不知其弊。阴阳之说。岂可尽诬也。不听。寻拜艺文馆提学兼成均大司成。入本朝。拜检校参赞议政府事。不就卒。年六十七。天资明敏。学问笃实。廉清慷慨。夷险一节。为文章。精深典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成都府绵竹人。自幼出家,投礼鳌山和尚。后游江西,谒海禅师,得其心印。丛林争归之。洪武间坐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公虚。洪武中为小吏,坐事戍辽东。以荐授太仆寺典簿,进燕王府纪善。燕王举兵,钟侍世子守北京,为世子所重。永乐元年升北京刑部郎中,寻升户部右侍郎。卒谥僖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1—1399 【介绍】: 明太祖第十二子。封湘王,国荆州。性嗜学,开景元阁招纳俊乂之士,日事校雠。喜道家言,自号紫虚子。建文初有告其反者,恐惧,自焚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8—1448 【介绍】: 明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宁王,国大宁。永乐元年改封南昌。晚年深自韬晦,自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好学博古,诸书无所不窥,旁通释老,尤深于史。著《汉唐秘史》、《通鉴博论》、《神奇秘谱》及戏曲《私奔相如》等。又传奇《荆钗记》,《曲品》谓作者系元柯丹丘,王国维考为权作。卒谥献。明诗纪事·甲签·卷二(上)
王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七年就藩大宁。永乐二年移南昌,正统十三年薨。有采芝吟四卷。 (《名山藏》:王白皙美髯,负气好奇,嗜学博古。自其髫龁时,自称大明奇土,老号臒仙。所论著及于卜筮、修炼、琴弈诸书,手制博山炉及古瓦砚,皆极精致。 《列朝诗集》:王恃靖难功,颇骄恣,多怨望不逊。作日蚀诗云:「光浴咸池正皎然。忽如投暮落虞洲。青天俄有星千意点,白昼争看月一弦。蜀鸟乱啼疑入夜,杞人狂走怨无天。举头不见长安日,世事分明在眼前。」以此诗征之,王之怨望信矣。又作嚷云诗云:「蒸入琴书润,粘来几榻寒。小斋非岭上,弘景坐相看。」王每月令人往庐山之巅,囊云以归,结小屋曰云斋,障以帘莫日放云一囊,四壁氤氲,如在岩洞。余观周宪王有送雪诗。臞仙囊云,宪王送雪,此宗藩中佳话可属对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号虚闻道人。有《西溪百咏》。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实哩沙哩卜得啰。东印土拶葛麻国王之第二子也。父母感奇梦而生。在童真位。聪敏不凡。而百无所欲。唯见佛法僧。则深起敬信。年十六。请命出家。遣礼孤捺啰纳麻曷萨弥为师。薙落受具。资受学业。习通五明。阖国臣庶。以师戒行精严。智慧明了。尊称为五明板的达。师足迹周遍五天。从化得度者甚众。凡过道场塔庙。必躬伸尽敬。至地涌塔。修敬卓锡。而禅塔以久圮。劝国王修治。脱管心木。木下纪师名号。众咸异之。永乐甲午。入中国。谒文皇帝于奉天殿。应对称旨。命居海印寺。丁酉。奉命游清凉山。还都。召见武英殿。天语温慰。宠赉隆厚。授僧录阐教。命居能仁寺。岁甲辰。仁宗昭皇帝。举荐扬大典。师掌行。特授师号圆觉妙应慈慧普济辅国光范弘教灌顶大善大国师。赐金印宝冠供具仪仗。乙巳。宣宗章皇帝。举荐。亦命师掌行。师平生。不矜名。不崇利。外示声闻。内修大行。遇恩宠而志意愈谦。涉诸缘而戒行弥确。在京师。受度弟子数千辈。各随器宇诱掖之。渐引次升。不立遏捺。难行蹊径。使人望崖而不敢前。将化。谓弟子不啰加实哩等曰。吾自西天行化至此。今化缘已周。行将逝矣。汝等。各当善护如来大法。毋少懈怠。言讫。俨然而寂。实宣德丙午正月十三日也。讣闻。上悼叹之。命有司具葬仪。阇维。收舍利于香山乡。塔而藏之。遗命分藏清凉山。圆照寺亦建塔焉。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元昊(원호,1397年—1463年),字子虚,号观澜、雾巷,朝鲜王朝时期文人、政治家,为生六臣之一。本贯原州元氏。其父元宪,为国子监进士,亦为原州元氏之祖。世宗在位期间文科及第,文宗在位期间,任集贤殿直提学。1455年,端宗被世祖篡位,并被流放到宁越。他不顾危险,前去流放地问候端宗。1457年,端宗被世祖逼迫自杀后,他辞官退隐,回到原州。世祖以户曹参的官职希望他重新出山,被他拒绝,隐居直至逝世。
人物简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二
慧旵禅师者。楚人也。出王氏。字虚白。七岁。知诵佛陀名号。寤寐不息。又七岁。礼妙觉寺湛然祝发。祝发之顷。忽祥光四际。皆成五色。湛惊喜曰。此沙弥。他日定南针子也。遂以慧旵名之。师为人。奇伟方正。亲先敬后。犹如饥渴。然性刚不解软语。闻耳出口。若持券。人共称之曰楚直。至有难发之举。必激师发之。发俱中节。湛然每召师曰。浩浩光阴。切莫错过。对曰。不错过。湛每视而休去。一日湛问曰。今日作甚么。师曰。切萝卜。曰。你只会切萝卜。师曰。也会杀人。湛蓦引颈。师曰。降将不斩。湛吐舌而起。湛迁疏山。师别参松隐于云间。因睹孤松。了然自许。遍历户庭。不受控勒。之平江。见果林。果林掷下蒲团曰。试说看。对曰。只者消息。本无言说。破蒲团上。地迸天裂。林爱其神骏。指往邓尉。拽杖门送。抚师背曰。登泰华之巅。始知宇宙之大。投五犗之饵。可语沧溟之深。子往矣。毋迟。师敬诺。是时。宝藏持禅师。继席邓尉。进者虽云涌。而去者亦川流。盖其慎也。师谒之。持公问曰。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你云何会。师进步叉手而立。公大呵之。师乃愤疑参堂。株立不寐。至二夜洞彻临济宗旨。遂师资道合矣。持公迁化。师关隐安溪。三十载如一日。永乐年间。道风大播。名都会邑。重币交至。师俱却之。其节概严冷。一振风穴之风。姚斯道。以显望鸣当世。欲为师撰序。师亦却之。斯道叹曰。嗟乎。倒岳倾湫之际。卓立当阳。挥召不得者。若公也。至于跛鳖之行。飞龙之说。岂足恃哉。识者。皆多姚公之知人焉。海舟永慈。自出峡。负其知见。盛气加人。不肯挂搭诸方。灵谷堂头。强慈首众。有禅者。盛赞师之机略迥别。慈无可意。洎终期。即通谒于师。师攃其宝惜。绝其盖缠。慈乃归心。竟代师任持公之道。正统五年。师无病示化。先有遗嘱偈曰。字付慈海舟。访我我无酬。明年之明日。西风笑点头。更以衣钵。遣白庵明长老。送至东山。时。海舟慈。开化东山三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