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三九三
正受(一一四六——一二○八),字虚中,号雷庵,平江府常熟(今江苏常熟)人,俗姓邵。少肄儒业,后出家依净慈寺月堂昌禅师。庆元初驻湖州寿星院,后遁迹藏密庵。嘉定元年卒,年六十三。著有《嘉泰普灯录》(存)、《楞严经注》、《楞伽经集注》(存)等,并行于世。见黄汝霖《雷庵受禅师行业记》(《嘉泰普灯录》目录卷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怀敞,号虚庵,住天台万年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移主庆元府天童寺。事见《攻瑰集》卷五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0—1219 【介绍】: 金僧。济州人,字虚明,俗姓王。七岁出家,十三岁受大戒。累主道场。诏住燕都庆寿寺,徒众常万人,继主少林,旋引去,往来于嵩、少之间。
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教亨字虚明。济州任城王氏子也。先有汴京慈济寺僧福安。居任城有年。精修白业缁素仰重。一日赴斋于芒山村。乃倚树化去。是夕示梦于女弟冯自彭村。见其乘白马而下曰。我生于西陈村王光道家。冯觉语母。及其子三人梦皆同。诘旦至光道家询之。其母刘氏先夕亦梦。安公求寄宿焉。是日果诞亨。乃拳右拇指似不能伸。但瞬而未笑。次日有同业僧福广福坚。闻而来谒见即呼云。安兄无恙耶。亨熟视举手伸指而笑。其母尝卧师于室中。若有人诵摩诃般若之声。及睟或以佛经酒杯试之。竟取经卷。素不茹荤血。见僧喜从之游。人皆呼为安山主。故芒山村乃以师事碑于石纪其异。年七岁出家依州之崇觉寺圆和尚薙染。十三受大戒。遇苦瓜先生相之曰。此儿他日坐道场。必领僧万指。年十五游方。闻郑州普照宝和尚法席之盛。于是荷锡自汴发足。宝公夜梦。庆云如金芙蕖缤纷乱坠。因语众曰。吾十年无梦矣。今有此。是何祥也。翌日亨至。宝独异之。师朝夕参叩。宝亦痛劄之。一日往睢阳。忽马上忆击竹因缘。凝情不散。如入禅定。将抵河津浑无知觉。同行德满呼曰。此河津也。亨惊遂下马悲喜交集。及归涕以语宝公。宝曰。此僵人耳。切须更苏转动始得。曾看日面佛公案。否曰。儿时已念得。宝公笑曰。我只教尔参诸方掉下底禅。但再参去。自有得力处。一日亨于云堂静坐。忽闻打板声霍然證入。遂呈偈曰。日面月面。流星闪电。若更迟疑。面门著箭。咄宝公曰。我谩汝不得也。师后出世乃五坐道场。若嵩山之戒坛韶山之云门郑州之普照林溪之大觉嵩山之法王。次因金国丞相夹谷清臣请主中都潭柘。迁济州普照。未几忽方丈后丛树中有一株。亭亭高丈馀。而群鸦以次来巢。状若浮图。上下十二级。众贺曰。和尚佛法愈大振乎。不十日诏住庆寿寺。众常万人。三年继主少林。法席大盛。无何师引去乃徜徉于嵩少之间。或放歌或长啸。如是数年。一日忽觉四大弦缓。杜门坚坐谢绝宾客。至金兴定己卯七月十日诫其众曰。汝辈各自勤修。索浴说偈端坐而逝。享年七十。坐夏五十有八。阇维焰如莲华开合。牙齿目睛不坏。舍利无算。师自儿时额有圆珠涌现于皮间。至是爆然飞去。弟子分设利罗以建塔焉。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字虚明。济州任城王氏子也。先有汴京慈济寺僧福安。居任城有年。精修白业。缁素仰重。一日赴斋于芒山村。乃倚树化去。是夕示梦于女弟冯自彭村。见其众白马而下。曰我生于西陈村王光道家。冯觉。语母及其子。三人梦皆同。诘旦至光道家询之。其母刘氏。先夕亦梦安公求寄宿焉。是日果诞亨。乃拳右拇指。似不能伸。但瞬而未笑。次日有同业僧福广福坚。闻而来谒。见即呼云。安兄无恙耶。亨熟视举手。伸指而笑。其母尝卧师于室中。若有人诵摩诃般若之声。及睟。或以佛经酒杯试之。竟取经卷。素不茹荤血。见僧喜从之。游人皆呼为安山主。故芒山村。乃以师事碑于石。纪其异。七岁出家。依州之崇觉寺圆和尚薙染。十三受大戒。遇苦瓜先生相之曰。此儿他日坐道场。必领僧万指。年十五游方。开郑州普照宝法席之盛。于是荷锡。自汴发足宝公夜梦庆云。如金芙蕖。缤纷乱坠。因语众曰。吾十年无梦矣。今有此。是何祥也。翼日亨至。宝独异之师朝夕参叩。宝亦痛劄之。一日往雎阳。忽马上忆击竹因缘。疑情不散。如入禅定。将抵河津。浑无知觉。同行德满呼曰。此河津也。亨惊。遂下马悲喜交集。及归涕以语宝公。宝曰。此僵人耳。切须更苏。转动始得。曾看日面佛公案否。曰儿时已念得。宝公笑曰。我只教你参诸方掉下底禅。但再参去。自有得力处。一日亨于云堂静坐。忽闻打板声。霍然證入。遂呈偈曰。日面月面。流星闪电。若更迟疑。面前著箭。咄。宝公曰。我谩汝不得也。师后出世乃五坐道场。若嵩山之戒坛。韶山之云门。郑州之普照。林溪之大觉。嵩山之法王。次因金国丞相夹谷清臣请。主中都潭柘。迁济州普照。未几忽方丈后丛林中。有一株亭亭高丈馀。而群鸦以次来巢。状若浮图。上下十二级。众贺曰。和尚佛法愈大振乎。不十日。诏住庆寿寺。众常万人。三年继主少林。法席大盛。无何师引去。乃倘徉于嵩少之间。或放歌。或长啸。如是数年。一日忽觉四大弦缓。杜门坚坐。谢绝宾客。至金兴定己卯七月十日。诫其众曰。汝辈各自勤修。索浴说偈。端坐而逝。年七十。坐夏五十有八。阇维。舍利无算。师自儿时。额有圆珠。涌现于皮间。至是爆然飞去。弟子分舍利。罗以建塔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六
释教亨,字虚明,任城王氏子也。先有汴京慈济寺僧福安居任城有年,精修白业,缁素仰重。一日托钵于芒山村,乃倚树化去。是夕,示梦于女弟冯,自彭村见其乘白马而下,曰: “我生于西陈村王光道家。”冯觉,语母及其子,三人梦皆同。诘旦,至光道家询之,其母刘氏先夕亦梦安公求寄宿焉,是日,果诞亨,乃拳右拇指似不能申,但瞬而未笑。次日,有同业僧福广、福坚闻而来谒,见即呼“云安兄无恙耶?”亨熟视,举手伸指而笑。其母尝卧儿于室中,若有人诵摩诃般若之声。及睟,或以佛经酒杯试之,竟取经卷。素不茹荤血,见僧喜从之游,人皆呼为“安山主”,故芒山村乃以亨事勒诸石记其异。年七岁出家,依州之崇觉寺圆公薙染,十三受大戒,遇苦瓜先生相之曰:“此儿他日坐道场,必领僧万指。”年十五游方,闻郑州普照宝法席之盛,于是荷锡自汴发足,宝公夜梦庆云如金芙蕖,缤纷乱坠,因语众曰:“吾十年无梦矣,今有此,是何祥也?”翌日亨至,宝独异之。朝夕参叩,宝亦痛剳之。一日,径睢阳,忽马上忆击竹因缘,凝情不散,如入禅定,将抵河津,浑无知觉,同行德满呼曰:“此河津也。”亨惊,遂下马,悲喜交集,及归,涕以语宝公,宝曰:“此僵人耳,切须更苏转动始得。曾看日面佛公案否?”曰:“儿时已念得。”宝公笑曰:“我只教汝参诸方掉下底禅,但再参去,自有得力处。”一日,亨于云堂静坐,忽闻板声霍然證入,遂呈偈曰:“日面月面,流星闪电。若更迟疑,面门著箭。咄!”宝公曰:“我谩汝不得也。”亨后出世,乃五坐道场,若嵩山之戒坛、韶山之云门、郑州之普照、林溪之大觉、嵩山之法王,复因金丞相夹谷清臣请,主中都潭柘,迁济州普照。未几,忽方丈后丛树中有一株,亭亭高丈馀,而群鸦以次来巢,状若浮图,上下十二级,众贺曰:“佛法将大振乎?”不十日,诏住庆寿寺,众常万人。三年继主少林,法席大盛。无何,引去,乃徜徉于嵩少之间,时或放歌长啸。如是数年,忽杜门坚坐,谢绝宾客。金兴定己卯七月十日,诫众曰:“汝辈各自勤修。”索浴说偈,端坐而逝,年七十,坐夏五十有八。阇维燄如莲华开合,牙齿、目睛不坏,舍利无算。亨自儿时额有圆珠涌现于皮间,至是爆然飞去。弟子分设利罗,以建塔焉。

人物简介

中州集
俣,字子玉,太原人。正隆二年进士,仕至河东北路转运使。子居简,字仲宽,进士不第,有诗名太原平阳间。居中,字仲纯,枢密院令史出身,尝刺坊州,人物楚楚,所谓文献不足,犹超人群者也。正大末,除凤翔治中、南山安抚使,诗亦有功。子玉自号虚舟居士,有集行于世,如云:劳生虽可厌,清景亦自适。殊有古意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4—1243 【介绍】: 金藁城人,字从之,号慵夫。章宗永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著作佐郎、平凉府判官,累官翰林直学士。金亡北归。论诗文主张辞达理顺,反对险怪雕琢。有《慵夫集》、《滹南遗老集》。
中州集
若虚,字从之,槁城人。承安二年经义进士。少日师其舅周德卿及刘正甫,得其论议为多。博学强记,诵古诗至万馀首,他文称是。善持论,李屏山杯酒间谈辩锋起,时人莫能抗。从之能以三数语窒之,使噤不得语,其为名流所推服类此。释褐鄜州录事,历门山令,入翰林,自应奉转直学士,居冷局十五年。崔立之变,群小献谄,为立起功德碑,以都堂命召从之,从之外若逊辞,而实欲以死守之,时议称焉。北渡后,居乡里。癸卯三月东㳺,与刘文季辈登泰山,憩于黄岘峰之萃美亭,谈笑而化,时年七十。从之天资乐易,负海内重名,而不立厓岸,虽小书生,登其门,亦折行辈交之。滑稽多智,而以雅重自持,谋事详审,出人意表,人谓从之于中外繁剧,无不堪任,直以投閒置散,故百不一试耳。自从之没,经学、史学,文章人物,公论遂绝,不知承平百年之后,当复有斯人否也。子恕,字宽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字明可。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官南剑州顺昌尉。应诏上封事,议论恳恻;立朝荐引,多知名之士。宁宗嘉定间,主管官告院,累迁至刑部尚书、知平江府。为时相史弥远所亲,躐跻通显,人以此轻之。
全宋文·卷六五九六
赵汝述,字明可,宗室。登淳熙十一年进士第,调南剑州顺昌尉。嘉定六年,主管官告院,迁将作少监,权侍立修注官。八年,为朝议大夫,任起居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兼枢密副都承旨(一作都承旨)。十年,为兵部侍郎。服阕,改刑部侍郎,迁尚书,知平江府,卒,谥荣虚。见《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九二、崇儒七之三三,《宋史》卷二四七《宗室传》四。
钟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乐平人,字远之,一字子虚,号了斋。宁宗嘉定间进士。历建德主簿、贵溪丞,皆有惠绩。由两浙漕属入为太学录。后谒告省亲,累擢不起。有《论语约说》、《了斋缀稿》。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智愚(一一八五~一二六九),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十六岁依近邑之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后辞亲出乡,首依雪窦焕和尚、净慈中庵皎和尚。过金山,掩室和尚一见甚器重。从运庵和尚薙染,自此遍历诸老宿之门。游江淮湘汉,经荆门玉泉,过庐山东林。依福严无二月和尚,为典藏。参有修首座于南岳,深相契合。又访北禅礼和尚。回浙到净慈,见净和尚。由灵隐笑翁和尚荐为虎丘典藏。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出世嘉兴府兴圣寺。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迁报恩光孝寺。又移庆元府显孝寺。复迁瑞岩开善寺,居二年乞退,住万松山延福寺。继迁婺州云黄山宝林寺,居五年婴强寇之难,应东谷和尚举,入主冷泉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此据《语录》,《行状》作六年),在灵隐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寺。景定元年(一二六○),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此据《语录》,《行状》作三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有《虚堂智愚禅师语录》十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法云撰《行状》。 释智愚诗,以辑自《语录》及《语录》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五卷。辑自他书的诗附于卷末。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智愚。字虚堂。四明人。具戒游参。见运庵颜公。言下了旨。出世历住十刹。化道风行。咸淳末。被诏住径山。室中设三转语。勘验学人。鲜有觏其机者。曰。己眼未明底。因甚将虚空。作布裤著。曰。画地为牢。因甚透这个不过。曰。入海算沙底。因甚向针锋头上翘足。又云。虚堂。初无门户。与人近傍。亦不置之于无何有之乡。只要诸人如铁。入土与土俱化。然后可以发越。其如运粪入者。吾末如之何。一日。举松源师临济示寂告众云。久参兄弟正路上行者。有只不能用黑豆法。临济之道。将泯绝无闻。伤哉。拈云。鹫峰老大。似倚杖骑马。虽无僵卧之患。未免傍观者丑。师先在净慈。入院日问答绝。忽天使踵门。传旨。问赵州因甚八十行脚。虚堂因甚八十住山。师。即举赵州行脚到临济话。颂曰。赵州八十方行脚。虚堂八十再住山。别有一机恢佛祖。九重城里动龙颜。使以颂回奏。上大悦。特赐米五百石。绢一百缣。开堂安众。后示寂。塔于直岭下曰天然。先是。高丽国王。请师于彼国说法。八载还山。问法弟子。随侍千指。至我明嘉靖间。高丽尚遣法嗣来此扫塔云。彼国法道。甚盛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9—1256 【介绍】: 宋宗室,字用父,号虚斋。寓居长乐。宁宗嘉定十年进士。历知邵武军、漳州,皆有治绩。理宗嘉熙初为枢密都承旨,次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淳祐初罢。寻加资政殿学士,进吏部尚书兼侍读,诏与刘克庄同纂修国史。有《易通》、《虚斋乐府》。
全宋诗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居长乐(今属福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知监利县。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宝庆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
全宋文·卷七六七六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又号芝山老人、云泉野客,彦括子,居长乐(今福建长乐)。嘉定十年登进士第,历知邵武军、漳州。嘉熙初为枢密都承旨,二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淳祐初罢。寻加资政殿学士,进吏部尚书兼侍读。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著有《易通》、《虚斋乐府》(均存)。见刘克庄《虚斋赵公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普度(一一九九~一二八○),号虚舟,俗姓史,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年十二,出家本郡天宁寺,继事东堂院龙溪祖信,后参无得通禅师得法。理宗淳祐初住建康府半山报宁禅寺。历住镇江府金山龙游禅寺、潭州鹿苑褒忠禅寺、抚州疏山白云禅寺、平江府承天能仁禅寺、临安府中天竺天宁万寿永祚禅寺、灵隐景德禅寺,终于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卒,年八十二。有净伏等编《虚舟普度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元释行端撰《行状》,《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 释普度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普度(一一九九——一二八○),字虚舟,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史氏子。出家郡之天宁寺,继事武林东堂院祖信,后参无碍通公得法。出主金陵半山,润之金山;潭之鹿苑,抚之疏山,苏之承天。景定间住临安中天竺、灵隐。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诏住径山。十七年卒,年八十二。著有《虚舟普度禅师语录》一卷(存)。事迹见该书卷末所附《行状》。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普度。字虚舟。维扬江都史氏子。稍长虽习世书。绝无处俗意。母识其志。俾依郡之天宁出家。毕将军与语。大奇之曰。此儿短小精悍。音吐如钟。他日法中向上爪牙也。携归武林。礼东堂院祖信。为受业师。执侍五年。奋志参方。初见铁牛印于灵隐。已而江东西。河南北。悉遍历焉。时无碍通。唱道饶州荐福。师决志叩请。其迁福严华藏。亦与之俱。入室次。通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师曰。金香炉下铁昆崙。通曰。将谓这矮子。有长处见解只如此。师曲躬作礼曰。谢和尚證明。若天童晦岩光。大慈石岩琏。虎丘石室迪。皆一见器异。留与法务。淳祐初。制府赵信庵。以金陵半山请出世。迁润之金山。潭之鹿苑。抚之疏山。苏之承天。景定间。贾太傅。奏补中天竺。复请旨升灵隐。至元丁丑。被命住径山。师说法。直捷简要。肩荷法门。老而无倦。尝云。万法是心光。诸缘惟性晓。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又云。既无迷悟人了个甚么。无人契其机者。其住径山。值火馀。志图兴复。将有绪俄示恙。索笔大书曰。八十二年。驾无底船。踏翻归去。明月一天。遂寂。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
禅师普度者。出史氏。刊江人也。刊俗浮华。度不乐家居。邀正信友。出入僧伽蓝。结出世缘。熏久机熟。竟斩发焉。自号虚舟。入讲肆。精贯楞伽唯识。昼倦𠙥几假寐。梦游于俗。俗境宛然。佥有术士。相其面曰。公乃玉堂金马中客。何堕于僧数。度唾之曰。我既登释谱。不受你辈雌黄也。觉则汗流愧悚。于是废卷枯坐。不言者累日。同学请入筵。度曰。此非究竟。听之何为。且诸佛涅槃之旨。岂言诠能及哉。同学病其狂。度即负钵袋而去。遍走江南。诸有道名之社弗生怠忽。乃谒无得通禅师于常州之华藏寺。是日同谒者三十馀人。通公独许度参堂。度得入通公之室。每求佛法大意。通每低声曰。佛法尽有待无人处向你说。度益心疑。夜静私抵通公榻下。哀求不已。通又低声曰。将谓无人那。乃指度复自点胸数下。则瞑目悄然。度惊趋出。于是参究愈切。坐立如木偶人。会通公示众曰。破一微尘出大经。鸢飞鱼跃更分别。不将眼看将心看。已见重敲火里冰。度脱然省发于座下。通乃召度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度对曰。金香炉下铁昆崙。曰。将谓者矮子有甚长处。见解却只如此。度拜曰。谢和尚證明。通大喜之。度于是久侍华藏。师子相契。如水乳也。通公每勉度出世。度启曰。行道之日无穷。事师之期有限。师寿纵愈赵州。恐普度薄福。一旦填沟壑。再欲蒙师教诲。其可得乎。通公为之俛首恻然。公殁。度乃离华藏。经行石头城。夜宿袈裟院。适东西两房。争法产搆讼。数年不已。度释以片言。两僧悲泣悔过。俱以家业属度。度发笑而去。自此随方说法。或久或近。三十馀年如一日。尝示众曰。邪人说正法。正法悉皆邪。正人说邪法。邪法悉皆正。卓拄杖云。正耶邪耶。又卓云。说邪不说邪。向者里拣辨得出。黄金为屋未为贵。玉食锦衣何足荣。又曰。万法是心光。诸缘惟性晓。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既无迷悟。了个甚么。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值径山燬。朝旨以度居之。度年八十。力图兴复。巨细行役。尚自董焉。其谦让不遑。待后进如先辈。从未以老自称。不二载。径山落成。时元世祖庚辰也。度每逢通公忌日。必展真烧香进食垂涕。门下感之。率白首亲依。故唱和妙叶。冠绝一时。竺西坦归省于度。度大书一偈委之。俄就匡床化去。其偈曰。八十二年。驾无底船。踏番归去。明月一天。时坦居天童。天童及门复有怀信等。而大度公之声。盖怀信为松源岳五世之孙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7—1307 【介绍】: 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元诗选
回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人。宋景定壬戌,别省登第,提领池阳茶盐,累迁知严州。元兵至迎降,即以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徜徉杭、歙间以老。虚谷傲睨自高,不修边幅。贾似道败,尝上十可斩之疏。晚而归元,终以不用,乃益肆意于诗。吟咏最多,亦不甚持择也。其自序《桐江续集》云:「予自桐江休官閒居,万事废忘,独于读书作诗,未之或辍。」是时年已六十馀矣。仇仁近尝赠诗云:「老尚留樊素,贫休比范丹。」颇为时论所笑。尝选唐、宋以来近体诗评论之,名曰《瀛奎律髓》,于情景虚实之间,三致意焉。而尤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标准。海虞冯定远曰:「方君所娓娓者,止在西江一派。观其议论,全是执己见以绳缚古人,以古人无碍之才,圆变之学,曲合于拘方板腐之辈。吾恐其说愈详而愈多所戾耳。」此言可谓深中虚谷之病矣。
全宋诗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馀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颜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證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万里,号虚谷。宋景定三年别省登第,累知严州。入元为建德路总管。有桐江集。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江心宇,字虚白,号天多,婺源(今属江西)人。度宗咸淳间著《杜诗章旨》六卷。事见《宋诗纪事补遗》卷七七。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熊瑞,字西玉,号冕山,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朝弟。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进士,调庐陵教授,迁国子正。宋亡,自号清虚道人。有《瞿梧集》,已佚。事见《养吾斋集》卷一○《瞿梧集序》、清同治《馀干县志》卷九。今录诗十七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善入。傅姓。世居定海。大蓬因法师。见而异之。淳祐十一年。从半山彬公受具戒。游诸方。辨解究诣。客东掖山。著教家四书。据会执约。不以文字溺泥。指画勤恳。从者乐其易简。初佛光法师。居上竺。提其徒悉使出门下。于时有善良者。与师相讲习。各植立不肯和附。师与良议曰。吾师大蓬。兄能嗣之。愿再拜以伺。良后嗣圆觉顽空。而师卒能昌大蓬。始典谒南明。后首教坐。主赭山东皋。世忠。其说以角立为大病。支离为末流。泛不溢词。约不厓绝。禅人士子。咸倾仰之。兴仆复侵。安众靡懈。至大中。诏宣政院。慎采选勿阿意贪倖。集议者曰。南湖缺席。舍师孰能。遂以昔日所传授者。深省。密启空假破。建一性明静。而互议交毁。讫忘于言。大蓬果有闻于世。崇本担志。师于是有成焉。大者如是。其见于修植。施于人事。不复著也。锡号慧观弘教法师。而自号曰秋虚。延祐中。示寂。为僧六十三期。年七十有八。师讷若不能言。聆其坐讲。则汪洋罔极。秉行洁清。癯容俨修。粹然古德。有足兴起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平江路人,字子虚。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元诗选
宋逸士无(亦作无。)无字子虚,旧以晞颜字行,名名世,家于晋陵。以兵乱迁吴,冒朱姓。至元辛巳,其父国珍领征东万户案牍,适病痿,无丐以身代,许之。入海抵竹岛,风雹交作,随惊涛上下。经高丽诸山,罹沉痾,瘦骨柴立,未尝废吟咏。岁丁亥,中丞王西溪举茂才,以奉亲辞。子虚初侍亲西江,从欧阳巽斋学。壮岁负气,视富贵若不经目。性畏酒,处众多漠然。遇故人,辄抵掌剧谈,绝倒而后已。自为《吴逸士铭》曰:「无生宋景定庚申,髫年斡流东西,时虽抢攘而学不怠。乙亥世变,旧业俱废。游方遐览,寸阴靡留;谷隐岩栖,暮景将迫。淟涊随时,以微吟自怡。得瘗骨先人冢傍,见高曾于地下,幸已。」时子虚年八十有一,至正庚辰岁也。赵子昂称其诗风流蕴藉,皆不经人道语。邓中父云:其大篇如天孙织绡,云经雾纬,自出机轴。小律则日光虹彩,浑然金璧。秾丽缜密而不艳,含郁静婉而不怨。其深于唐之变也。冯海粟与知最晚,一见其《翠寒集》,亟序而锓之。谓如「承恩金马诏,失意玉环词」,「落月今谁吊?长庚夜自明。」虽使太白复生,亦当为子虚击节。子虚诗雅秀绝伦,宜为当时名辈所推重也。他如《啽呓集》一卷,杂咏古人轶事,于文山、叠山、陆君实、韩氏诸作,尤有馀悲焉。邓中父所谓议论讽刺,探赜阐幽,又不当徒以诗论之矣。
全宋诗
宋无(一二六○~?),原名尤,字晞颜,宋亡后易名,改字子虚,吴(今江苏苏州)人。少从欧阳守道学,致力于诗。入元,随欧阳至台州,识邓光荐,为邓器重。曾举茂才,以奉亲辞。以诗跋涉南北,世祖至元末至燕,识赵孟頫,赵为其诗作序。晚年隐居翠寒山,自删定其诗为《翠寒集》。卒年八十馀。事见本集卷首赵孟頫序。顺帝至元二年(一三三六)自序,明正德《姑苏志》卷五四、《宋季忠义录》卷一五有传。 宋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毛氏汲古阁《元人十集》本(简称汲古阁本)。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子虚,商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