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遣虚存实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重唯识之一。(参见:唯识)
福智虚空藏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参见:虚空藏)附录。
邻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邻虚尘。新译曰极微。色法之最极少分,邻似虚空者,此为色法之根本。胜论外道谓此邻虚于三灾劫末时亦不坏,分散于虚空而常住。佛教之小乘有部宗,虽立极微为实有。然以为因缘所作,业力尽,极微亦坏,故明为无常生灭。是内外道之区别也。楞严经三曰:「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百论序疏曰:「外道计,邻虚无十方分,圆而是常,(中略)毗昙明亦有邻虚尘,无十方分,具二缘生,故是无常。一因缘,二增上缘。」止观三曰:「如释论解檀波罗蜜,破外道邻虚云。此尘为有为无,若有极微色,则有十方分。若无极微色,则无十方分。」
【三藏法数】
谓诸识色及定中色,无障无碍,似于虚空,而实非虚空,故名邻虚也。
邻虚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邻虚)。
观虚空藏菩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昙摩蜜多译。说欲治人罪者,应先决定毗尼,观想虚空藏菩萨。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俗语佛源】
俗语中以谓本无其事因传说者多,大家就信以为真。此语源自佛教《景德传灯录·契纳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又《五灯会元·临济玄禅师法嗣》:「僧问:『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李君冈)
做贼心虚
【俗语佛源】
「贼」是盗窃分子,是危害社会治安的罪犯。当他行窃时,表面上胆大包天,但实际他心里是害怕的——害怕别人发现,害怕被抓受到法律制裁。所以称之为「做贼心虚」。此语出自宋代悟明编《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师问侍者:「过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答:「有。」师云:「做贼心虚。」他为何说这句话?可能是禅家的机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这句话作为谴责之词。如某人作了坏事但又怕别人知道,由于他心中有愧,疑神疑鬼,总觉得有人在盯住自己,所以谴责这种人为「做贼心虚」。如曹禺《北京人》剧本中亦有「做贼心虚」一语,此处的语气是取笑。如说「你看你这做贼心虚的劲儿。」(无名氏)
虚花
【俗语佛源】
虚花,又称为「虚空华」、「空华」,是佛经上一个著名的比喻。《楞严经》中说,患眼病或用眼过劳的人,往往会看到虚空中有许多似花非花的幻影在晃动。众生「无明」妄动,「尘劳」不断,因此无中生有,执幻象为实在,引发诸多的烦恼。如《楞严经》卷六所说:「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又如《楞伽经》卷一所说:「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佛经用「虚花」比喻一切事物为因缘所生的幻相。后俗语中亦用以泛喻虚幻不实。如《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那爵位乃虚花之事,金银是臭污之物,有何希罕?」(李明权)
虚头
【俗语佛源】
遮人眼目的骗局、花招,俗谓之「虚头」。如《西游记》第三二回:「好大圣!你看他弄个虚头,把眼揉了一揉,揉出些泪来。」也指虚假不实的部分。如叶圣陶《四三集·感同身受》:「你可知道,我每天同它要碰几回面——不说虚头,平均总有两百回。」「虚头」出于禅宗的《景德传灯录2全豁禅师》:「德山曰:『梨是昨日新到否?』曰:『是。』德山曰:『什么处学得遮个虚头来!』」虚头,与真参实修相对而言。(李明权)
五尘──邻虚五尘
【三藏法数】
(出决定藏论)
尘即色尘,谓眼、耳、鼻、舌、身五种胜义根,及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禅定中所发之色识,心缘想过去未来之境,皆是尘也。以此色尘微细难见,不可分析,邻于虚空,故名邻虚。然于此极微之中,又有五种不同,非人、天之眼能见,乃慧眼等所见之色也。(胜义根者,即五根所具,能照境发识清净之色也。慧眼者,智慧之眼,即二乘所證之眼也。)
〔一、极微细〕,谓此色尘分析,至于至微至细之极,人、天之眼所不能见,是为极微细也。
〔二、色边际〕,谓此色尘分析,至于微细色相之际,人、天之眼所不能见,是为色边际也。
〔三、极略色〕,谓此细色略之至极,无可与比,人、天之眼所不能见,是为极略色也。
〔四、无方分〕,谓极微之色,无有影像,不碍方分,是为无方分也。
〔五、邻虚〕,谓诸识色及定中色,无障无碍,似于虚空,而实非虚空,故名邻虚也。
十义──性虚空十义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谓真如性体,广博无量,犹若虚空,有斯十义也。
〔一、无障碍义〕,无障碍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诸法,圆融通达,悉无障碍也。
〔二、周遍义〕,周遍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处,无不周遍也。
〔三、平等义〕,平等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法,等无有异也。
〔四、广大义〕,广大者,谓真如性体,广而无边,大而无外也。
〔五、无相义〕,无相者,谓真如性体,圆明寂绝,离诸色相也。
〔六、清净义〕,清净者,谓真如性体,湛然莹彻,无所染污也。
〔七、不动义〕,不动者,谓真如性体,圆常凝静,不迁不变也。
〔八、有空义〕,有空者,谓真如性体,本来空寂,能灭一切有为之法也。
〔九、空空义〕,空空者,谓真如性体,本来空寂,于诸空相,亦不可得也。
〔十、无得义〕,无得者,谓真如性体,诸佛众生,本来具足;虽有能證之智,而所證之理,体元寂绝,亦不可得也。
法身如虚空遍
【三藏法数】
谓法性之身,本体周遍如太虚空,无有障碍,诸佛众生,平等具足,故名法身如虚空遍。
身如虚空
【三藏法数】
谓愿我身如虚空,包含万物,与诸众生,平等无二,同證法性。
虚明妄想
【三藏法数】
虚明妄想者,即受阴也。谓诸众生,欲想登高,足先酸涩,违顺二相,损益现驰,是则受阴无体,虚有所明。经云: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身遍诸处犹如虚空
【三藏法数】
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者,谓如来为诸众生处处现身说法,犹如虚空,了无形相可得,随缘应化,自在无碍也。经云:虚空之性,不可得见;如来亦尔,实不可见。以自在故,令一切见。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