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08,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虚左
虚言
虚皇
虚灵
虚誉
虚授
虚廊
虚静
虚寂
一虚
涵虚
虚伫
虚馆
心虚
逃虚
《國語辭典》:虚左(虛左)  拼音:xū zuǒ
古礼以左为尊位,后以虚左指留著尊位以待贤者。《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他虚左下英材,论慇勤礼意休猜。」
《國語辭典》:虚言(虛言)  拼音:xū yán
不切实际的言辞。《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老夫当日认假为真,虽妻子跟前不敢说破,其实所称八拜为交,皆虚言耳。」
《漢語大詞典》:虚皇
道教神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并证心清,俱漏身浊。离有离无,且华且朴。结号虚皇,筌法正觉。”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九:“爰从太微上,肆覲虚皇尊。” 宋 陆游 《江上观月》诗:“诗成莫驾长鲸去,自是虚皇白玉京。”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知君旧籍隶虚皇,列近侍班行,謫来尘土离仙仗。”
《漢語大詞典》:虚灵(虚靈)
(1).指心灵。朱子语类卷一○二:“况 罗先生 於静坐观之,乃其思虑未萌,虚灵不昧。”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 朱本思 问:‘人有虚灵,方有良知,若草木瓦石之类,亦有良知否?’”
(2).空灵。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心之虚灵,无有限量。如六合之外,思之则至,前乎千百世之已往,后乎千万世之未来,皆在目前。” 明 李东阳 《惺惺斋记》:“夫惺惺者,欲人不死其心,心不死则可以入道矣。夫心本虚灵,而理斯具,而事斯应。”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如均一‘心’字,有以虚灵知觉而言者,‘心之官则思’之类是也。”
分類:空灵心灵
《國語辭典》:虚誉(虛譽)  拼音:xū yù
不实的美誉。《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自今若有过称誉,尚书皆宜抑而不省。」
《漢語大詞典》:虚授
谓授职给德才不相称的人。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授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 唐 刘禹锡 《让同平章事表》:“臣闻以德詔官,以劳定赏。苟或虚授,人无劝心。”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宋子京 明道,初召试学士院,试《琬圭赋》,其辞有曰:‘尔功既昭,则增圭之重;彼绩不建,则貽玉之羞。是以上无虚授,下靡妄求。’”
《分类字锦》:虚廊(虚廊)
刘兼 秋夕诗 风送秋荷满鼻香,竹声敲玉近虚廊。
分类:
《國語辭典》:虚静(虛靜)  拼音:xū jìng
内心恬淡寂静。《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北史。卷六四。韦孝宽传》:「晚年虚静,唯以体道会真为务。」
《漢語大詞典》:虚寂
犹清静;虚无寂静。《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以待,势利不能诱也……勇者不能恐也,此真人之道也。”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崇盛归朝闕,虚寂在川岑。” 唐 于鹄 《山中访道者》诗:“山院不洒扫,四时自虚寂。”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 释氏 却要尽絶事物,把心看做幻相,渐入虚寂去了。”
《骈字类编》:一虚(一虚)
晋书皇甫谧传:君无常籍,臣无定名。损义放诚,一虚一盈。 庄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 太元经:一虚一赢,踦奇所生。炀帝迷楼记:费用金玉帑库为之一虚。
《國語辭典》:涵虚(涵虛)  拼音:hán xū
水气㳽漫的样子。唐。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分類:
《漢語大詞典》:虚伫(虚佇)
虚心期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范 虽实投 桓 ,而恐以趋时损名,乃曰:‘虽怀朝宗,会有亡儿瘞在此,故来省视。’ 桓 悵然失望,向之虚佇,一时都尽。” 唐 杜甫 《北征》诗:“圣心颇虚佇,时议气欲夺。” 宋 陈亮 《制举》:“肆我主上,切於求言……其於国家之大略,当世之大计,人之所不敢言而上之虚佇以待者,固将无所不闻矣。”
《漢語大詞典》:虚馆(虚館,虚舘)
亦作“虚馆”。
(1).寂静的馆舍。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虚馆絶諍讼,空庭来鸟雀。” 南朝 梁 沈约 《直学省愁卧》诗:“虚馆清阴满,神宇曖微微。” 明 唐顺之 《天宁寺尘外楼》诗之三:“虚舘静听宵蚁战,远山时见夏云蒸。”
(2).空着馆舍等待。谓礼贤。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天下大乱,闻 公孙度 令行於海外,遂与 原 及 平原 王烈 等至于 辽东 。 度 虚馆以候之。”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四郊失壁垒,虚舘开逢迎。”
《國語辭典》:心虚(心虛)  拼音:xīn xū
1.自知理亏而内心害怕不安。《三国演义》第四回:「操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矣。」《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劳航芥在对面窗内瞧见了他,自己心虚,命把窗门掩上。」
2.谦虚不自满。《列子。仲尼》:「南郭子貌充心虚。耳无闻,目无见,口无言,心无知,形无惕。往将奚为。」《文明小史》第四○回:「可见这些人还不心虚,自己不曾涉猎过的学问,就不愿意听。」
3.中医泛指心脏的气血不足,容易心悸、短气、健忘、胸闷、盗汗等。亦称某些心律不整、神经衰弱的症状为「心虚」。
《漢語大詞典》:逃虚
逃避世俗,寻求清静无欲的境界。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之二:“白日忆君聊远望,青林嗟我似逃虚。” 宋 王十朋 《自鄂渚至夔府途中记所见一百十韵》:“孺子《沧浪曲》,渔人《欸乃謡》。逃虚音可喜,得雋语同嚣。” 明 文徵明 《次韵施肤庵先生夏日读佛书》:“解脱烦劳初见性,悟空诸妄欲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