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4,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谢远涵(字 敬虚 )
陈蝶仙( 寿嵩、栩 字 昆叔、栩园 号 天虚我生 )
潘受(字 虚之 名 国渠 号 虚舟 )
其它辞典(续上)
王竹修(字 养拙 号 虚庵、逸叟 )谢远涵(字 敬虚 )
陈蝶仙( 寿嵩、栩 字 昆叔、栩园 号 天虚我生 )
潘受(字 虚之 名 国渠 号 虚舟 )
人物简介
全台诗
王竹修(1865~1944),字养拙,号虚庵,又号逸叟。台中人,光绪间生员。〖参考连横《台湾诗荟》附录,作者简介。〗其父因施九缎事件遭受牵连,光绪十六年(1890)王竹修自请代父受罪,然未获台湾巡抚刘铭传同意〖参考王竹修〈敬步紫蕉赠韵〉一诗自注云:「是时,余廿一,方遭施案所累」、「庚寅(1890)十一月,余自泉州到台北禀请代父受罪,刘爵抚(按:指刘铭传)不许。」〗,致使生活困蹇穷愁。日治后,王氏丧妻又患耳病,幸赖诸弟资助,始度过难关。昭和四年(1929)创「东墩吟社」,并任社长,后因病力辞,与同宗王石鹏担任该社顾问。王氏擅诗,与新化王则修、南投张达修并称「三修」,又因工于书法,与王石鹏、王则修并称「三王」。除閒咏诗外,王竹修亦热衷击钵联吟与课题徵诗,连横《台湾诗荟》谓其著有《养拙诗钞》,未刊。〖参考张淑玲《台湾南投地区传统诗研究》,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年5月。〗今王氏诗作据《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报》、《诗报》、《南瀛诗选》等报刊合集辑录编校。(向丽频撰)
人物简介
维基
谢远涵(1875年—1950年),字敬虚,江西兴国长冈乡塘石村人。清末及民国政治人物。光绪元年(1875年)他出生于江西兴国长冈乡塘石村。幼年他随父亲肄业于兴国县文澜书院。17岁时他考入县学。他是光绪癸巳科举人、甲午科进士,次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1905年,谢远涵任监察御史。1910年,他出任江西咨议局议长。次年,清政府简派为江西宣慰使,谢远涵辞不就任。中华民国成立后,1915年,他出任内务部次长兼北京市政督办,并代理内务部长。1918年,任广东军政府秘书长,与蒋介石等组织「民治社」,并任理事。1922年,他被任命为江西省长,未到职,转任九江商埠督办。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秘书处处长。1932年8月,任命为江西第十一行政公署行政长官兼赣县县长。抗日战争初期,他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抗战胜利后,他隐居于赣州、兴国寓所。1950年冬,他病逝于江西赣州。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陈蝶仙(1879-1940) 原名寿嵩,字昆叔,后改名栩,字栩园,号天虚我生。清末贡生。钱塘人,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早年从事艳情小说创作。著有诗词曲汇集《栩园丛稿》,长篇小说《泪珠缘》、《玉田恨史》、《井底鸳鸯》等。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潘受(一九一一——一九九九)字虚之,又名国渠,号虚舟,福建南安人,早年旅居新加坡,杰出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太平洋战争后曾一度回国,与当时在重庆的诗人章士钊、潘伯鹰、乔大壮等时相唱和。有《海外庐诗》、《诗馀偶录》。词学图录
潘受(1911-1997) 又名国渠,字虚之,号虚舟。福建南安人,移居新加坡。有《海外庐诗》,附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