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幼真。肃宗时,自大理司直,迁殿中侍御史。上元中,在浔阳与李白游,白作《庐山谣》相寄。累官左司、吏部员外郎,官至秘书少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衢州人。少应举不第。好道,自称白云子。能诗,多咏武陵风物。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虚白,清河(今属河北)人,一作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少应举不第,遂为道士。自称白云子。常挑一铁葫芦,得钱便饮酒。宋太祖开宝间南游荆渚。后至武陵,居龙兴观,郡守深加礼重。死葬武陵城西。据云半年后有人在扬州酒肆中见之,世以为神仙。著《武陵春色》诗300首,多已散逸。事迹见《诗话总龟》卷四六引《郡阁雅谈》、《括异志》卷六引柳应辰《祠堂记》。《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收诗3首。
杨虚受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九
虚受。元宗朝官谏议大夫。充宣劳使。
清虚禅 朝代: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清虚禅师。石霜诸禅师法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女诗人。生平不详。《全唐诗》存诗1首,出《吟窗杂录》卷三一。
韦虚舟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韦虚心弟。举孝廉,自御史累至户部、司勋、左司郎中,历荆州长史,洪、魏二州刺史兼采访使,多著能政。入为刑部侍郎,官终大理卿。家有礼则,父子兄弟更践郎署,时称“郎官家”。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9 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人。幼好道。18岁时父母双亡,遂弃资产,入南岷山修道。宪宗元和四年(809)卒,时以为解化成仙。《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二有传。《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顺庆府部》存其诗5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隋程太虚,西充人。自幼学道,精修勤苦。隐居南岷山,绝粒,有二虎侍左右。九井十三峰,皆其修炼处也。一夕,大风雨,砌下得碧玉印。每乞符祈年,印以授之,辄获丰稔。唐元和中解体,后迁神于元宫,容貌不变。宣宗命人求之,过商山,宿逆旅,蹑险有居第如公馆。青童引见,一道士自称程太虚,祖居西充。且嘱曰:「明岁君自蜀至南岷,无忘我。」及至蜀,视画像,与前见者无异。宋赐号道济大师。(《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顺庆府部》引《总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虚受,一字嗣仁。代宗大历九年进士,累佐使府,历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重交游,尚然诺,与穆质、许孟容等为友。然性尚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及历二镇,尤事奢侈。入拜京兆尹。御史中丞李夷简与之素有隙,因劾凭江西奸赃及它不法事。宪宗以凭治京兆有绩,但贬临贺尉。俄徙杭州长史。以太子詹事卒。工文辞,与弟杨凝、杨凌皆有名,时号三杨。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虚受,一字嗣仁,排行十,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其家于安史之乱中移居苏州(今属江苏)。代宗大历九年(774)登进士第,为状元。历佐使府,德宗贞元中累迁太常少卿。十八年出任湖南观察使,顺宗永贞元年(805)徙镇江西。宪宗元和二年(807)入为左散骑常侍,转刑部侍郎。四年拜京兆尹,七月以赃罪贬临贺尉。累徙太子詹事。卒于穆宗长庆元年(821)前。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凭为柳宗元之岳父,与弟凝、凌皆有文名,号“三杨”。“文学者皆知诵其词,而以为模准。”(《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杨凭(?-817),字虚受,一字嗣仁,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大历九年(774)登进士第。屡佐使府、入为起庙舍人,历礼部郎中、太常少卿。贞元十八年,出为湖南观察使。永贞元年,迁江西观察使。元和初,授京兆尹。四年,以江西任上赃罪被劾,贬临贺尉。迁杭州长史,入为恭王傅、分司东都,迁太子詹事,卒。凭与弟凝、凌皆善文辞,时号“三杨”。与穆质、许孟容、李鄘友善,时称“杨穆许李”。《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八
凭字虚受。一字嗣仁。虢州宏农人。第进士。累官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入为左散骑常侍。迁刑部侍郎京兆尹。贬临贺县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常容。进士及第。宪宗元和中官至殿中侍御史。相传有《命书》三卷,题鬼谷子撰,虚中注。死后韩愈作墓志,称其深研五行书,以人之生年月日所值日辰干支推人寿夭贵贱,百不失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人。排行十八。少好群籍,博通三教。曾官协律郎。初卜居庐山。约于宪宗元和九年南游赴桂,于永州谒柳宗元,宗元赠序送行。复归庐山,结溪亭于五老峰下。时白居易谪江州,亦时与游从。又与韩愈有诗酬唱。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穆宗长庆二年(822)登进士第。后复中宏词科。事见《元和姓纂》卷九、《登科记考》卷一九。《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
虚舟。隰州刺史聿之子。中宏词科。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文宗开成末,与裴坦同砚席。宣宗大中十四年(860)裴坦以中书舍人权知礼部贡举,刘虚白犹是举子,试杂文日,于帘前献一绝句以寄感慨,即于是年登进士第。性嗜酒。事迹见《唐摭言》卷四、《唐诗纪事》卷六〇等。《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1联。
唐诗汇评
刘虚白,生卒年不详,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大中十四年(860),登进士第。《全唐诗》存诗一首。

作品评论

北梦琐言
刘虚白擢进士第,嗜酒。有诗云:“知道醉乡无户税,任他荒却下丹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袁州宜春人,字虚中,自号临沂子。为人尚节气,轻财重义,为乡里所称。应进士举,久困场屋。至昭宗乾宁五年方登第。历国子博士,后以郎官致仕。以歌诗擅名,尤工乐府。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虚中,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自号临沂子。为人尚节气,轻财重义,为乡里所称誉。初久困场屋,昭宗乾宁五年(898)登进士第。历国子博士,后以郎官致仕。生平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七〇、《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毂以歌诗擅名,尤长乐府。辛文房称其“辞多寄寓比兴之作,无不知名”(《唐才子传》)。《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王毂诗集》3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则记《王毂集》1卷。《唐才子传》尚谓其撰《前代忠臣临老不变图》1卷、《观光集》1卷等,今皆佚。《全唐诗》存诗18首,其中《秋》、《燕》、《牡丹》三首又作王睿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3—954 【介绍】: 五代时华阴人,字景度,号虚白、癸巳子、希维居士等。杨涉子。幼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唐天祐进士,授秘书郎,直史馆。后历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官至太子太保,人称杨少师。以心疾致仕。长于歌诗,善于笔札,尤工行草,得欧阳询、颜真卿笔法。洛川寺观蓝墙粉壁上,题纪殆遍,时人以其纵诞,有杨疯子之号。有《步虚词》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3—954 字景度,自号癸巳人、杨虚白、希维居士、关西老农。性狂傲纵诞,人称杨风子。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哀帝天祐二年(905)登进士第,释褐度支巡官,迁秘书郎。后梁开平时,任殿中侍御史,礼部、考功两员外郎。后唐时,累迁中书舍人,历右散骑常侍,工、礼、户、兵四部侍郎。又历仕后晋、后汉、后周三朝。显德元年(954),任左仆射、太子太保。是年冬卒。生平见《五代史补》卷一,新、旧《五代史》本传,《宣和书谱》卷一九。凝式博览经籍,能文工书,大为时辈所推。尤长于歌诗,遇山水胜景则流连赏咏。诗“多杂以诙谐”(《旧五代史》本传)。“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句,人称“清丽可喜”。《全唐诗》存诗4首、断句3,《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八
凝式字景度。华阴人。昭宗朝举进士。再迁秘书郎。梁开平中累迁考功员外郎。后唐同光初历给事中史馆修撰。明宗即位。拜中书舍人。长兴中历右常侍工户二部侍郎。清泰初迁兵部侍郎。晋天福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开运中除太子少保。分司于洛。汉乾祐中历少傅少师。周广顺中以右仆射致仕。显德初改左仆射。又改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五。赠太子太傅。
僧虚受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5 【介绍】: 五代时僧。嘉禾人。住会稽大善寺,博通内外。有《义评钞》、《述义章》及文集等。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虚受。嘉禾禦儿人。咸通中充左街鉴义。广明中住大善寺。后唐同光初住京左街敬爱寺。赐紫。三年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嘉永禦儿人。既纳戒。即负笈习学上都。通经明论。不怠宣导。咸通中累应奉圣节祝赞。仍充左街鉴义。流辈弭伏。广明中黄巢犯阙。逃难至越因开涅槃维摩二经于大善寺。且以谦雅诸师所释。崇福疏繁略不中。同光中。遂作义评钞十四卷。又钞解俱舍论疏贾曾侍郎。沙门圆晖等。序。馀若法华百法唯识各有别行义章。惟狷急与世寡合。畜弟子终无可其意者。尝自执㸑治食。薪生湿旅吹旅灭。怒沃之水。终日不复食。晚年目昏眩每讲辄载竹竺。以其不为日光所烁。尔或讥其慢众。受怡然不以介意。元帅武肃钱王行部。至越受出谒。王。素向风礼之。有加。乾化中。度戒召充监坛选练职。吴越此职自受始。同光间。王荐于朝。乞赐紫衣。诏且至受方讲上生经疏序有曰。若洪炉而虚受。受忽置麈尾顾众曰。某得名无典实乃尔耶。何谓虚受。众因状以闻。王叹曰。此僧之于荣命不可得矣。其言盖先谶也。岁乙酉受终诰牒降元帅府。时天下瓜裂。使者之来必由青州泛海而南。风波之险。非期月莫足以达岸。至是始询知。其登舟之日。正受谶言之日也。何武肃之能前察哉。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虚受。嘉禾禦儿人也。纳戒后于上都习学。内外博通传讲数本大经论不惮宣导。咸通中累应奉圣节充左街鉴义。辈流孰不弭伏。及广明中京阙盗据。逃难逦迤抵越大善寺。同好者命讲涅槃维摩二经。即天祐年中也。因愤谦雅等师释崇福疏繁略不中其犹以水济水终无必济焉。遂撰义评钞十四卷。同光中方毕轴。又因讲俱舍论疏。有贾曾侍郎序次僧圆晖序。皆著钞解之。其文富赡昔尝染指知焉。受于涅槃辩而非略。仍多驳议小远之疏。免为青蝇之玷。馀则法华百法唯识各有别行义章。受性且狷急与人不同。畜弟子无一可中。尝自执爨馔斋食。柴生火灭复吹又熸。怒发汲水沃之。终日不食而讲焉。及晚年眼昏甚。登师子座戴竹笠而讲。贵目不闪烁尔。或讥其慢众。受亦不介意。属武肃王钱氏按部至越。遂出谒见。王素向风。乃加优礼。言劳再三。暨乾化中于会稽开元寺度戒。命之充监坛选练。吴会间行此职者自受始也。王表于朝廷荐其紫衣。庄宗制赐行人赍至营丘。时受讲当上生经疏序。至若洪钟而虚受。受舍麈柄言曰。某得名无典实。今后更为虚受。小子识之。及状闻王。王曰。此僧必无恩命分。何名虚受乎。至同光乙酉岁。受终迨海舰赍诰牒来。稽其终日正到青社。果符武肃之言。有文集数卷。述义章三十馀卷行之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