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降情  拼音:jiàng qíng
降心、屈意。《梁书。卷三三。刘孝绰传》:「殿下降情白屋,存问相寻,食椹怀音,矧伊人矣。」
分類:虚怀虚心
《漢語大詞典》:虚引
(1).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汉 蔡邕 《荆州刺史庾侯碑》:“事亲以孝,则行侔於 曾 閔 ;结交以信,则契明於 黄 石 。温温然弘裕虚引,落落然高风起世,信 荆 山之良宝,灵川之明珠也。”
(2).拉开无箭的弓,做出发射的样子。 唐 白居易 《宣州试射中正鹄赋》:“愜羣心而踊跃,骇众目而翕习,若然者,安知不能空弯而鴈惊,虚引而猿泣者也。”
(3).毫无事实根据而乱加攀扯。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四年:“ 朗 知其诈,乃上言:‘ 建 等无姦,专为 忠 平 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曰:‘即如是, 忠 平 何故引之?’对曰:‘ 忠平 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
《漢語大詞典》:虚宁
(1).虚佇。虚心期待。 宋 张孝祥 《青玉案》词:“将军行矣,九重虚宁,谈笑清寰宇。”
(2).谓帝位空悬。宁,指门内屏外,古代帝王视朝所立之处。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一:“ 武宗 大渐之时,既诛戮 江彬 ,人心未定,国未有君……时 杨右斋 秉政,卒能缉睦宫闈,镇安中外,使虚宁数月,天下晏然,真可谓社稷之臣矣。”
《漢語大詞典》:虚衿
虚怀,虚心。北史·卢玄传:“ 道将 涉猎经史,风气謇諤,颇有文才,为一家后来之冠……彭城王 勰 、 任城王 澄 皆虚衿相待。”隋书·史万岁传:“﹝ 史万岁 ﹞以功进位柱国。 晋王 广 虚衿敬之,待以交友之礼。”
分類:虚怀虚心
《漢語大詞典》:平虚
虚心平允。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 尹知章 注:“谓平意虚心也。”
《國語辭典》:闻过则喜(聞過則喜)  拼音:wén guò zé xǐ
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失就感到高兴。形容人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漢語大詞典》:虚壹
亦作“虚一”。 虚心专一。荀子·解蔽:“故治之要在於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公平生学道,虚一而静,故所至皆不言而治。” 宋 秦观 《叹二鹤赋》:“公 熙寧 时实守此邦,心虚一而体道,治清浄而忘言。”
《漢語大詞典》:虚中乐善
虚心并且乐意采纳善言善事。虚中:虚心。中,同“衷”,内心。善:善言善事,形容词用如名词。例如: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刘开《问说》
《国语辞典》:虚己受人(虚己受人)  拼音:xū jǐ shòu rén
不自满自傲,而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韩诗外传》卷二:「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
《國語辭典》:虚怀若谷(虛懷若谷)  拼音:xū huái ruò gǔ
心胸宽广如山谷能容纳万物。形容为人谦虚,能接纳他人的意见。《清史稿。卷三○六。柴潮生传》:「此诚我皇上虚怀若谷,从谏弗咈之盛心也。」
《国语辞典》:纳谏如流(纳谏如流)  拼音:nà jiàn rú liú
虚心接受谏言,从善如流。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㣿宗而罢刑肉。」
《国语辞典》:民主作风(民主作风)  拼音:mín zhǔ zuò fēng
不主观独断,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随时为大众利益著想,而本身常保容忍、谦让的作法和修养。
《国语辞典》:整瓶不摇半瓶摇(整瓶不摇半瓶摇)  拼音:zhěng píng bù yáo bàn píng yáo
(谚语)比喻饱学的人虚心不自满,知识浅薄的人反而自以为了不起。《镜花缘》第二三回:「刚才俺同那些童生讲话,倒不见他有甚通文,谁知酒保倒通起文来,真是整瓶不摇半瓶摇。」
《國語辭典》:不耻下问(不恥下問)  拼音:bù chǐ xià wèn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不以向身分较低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新唐书。卷一六二。列传。独孤及》:「然则多闻阙疑,不耻下问,圣人之心也。」《老残游记》第七回:「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宗旨何如?」
《漢語大詞典》:谦虚谨慎(謙虚謹慎)
亦作“谦虚敬慎”。 虚心、恭顺而慎重。晋书·张宾载记:“及为右长史、大执法,封 濮阳侯 ,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士无贤愚,造之者莫不得尽其情焉。”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十:“将来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一定还要坚持革命立场,还要谦虚谨慎,还要向人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