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投壶乐
雅咏投壶
宾从投壶
投壶接高宴
军中歌吟
投壶歌兴
徵虏投壶
《后汉书》卷二十〈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祭遵〉~742~
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唐·颜师古注曰:「雅歌谓雅诗也。」引《礼记投壶经》曰:「壶颈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矢以柘若棘,长二尺八寸,无去其皮,取其坚而重。投之胜者饮不胜者,以为优劣也。」
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唐·颜师古注曰:「雅歌谓雅诗也。」引《礼记投壶经》曰:「壶颈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矢以柘若棘,长二尺八寸,无去其皮,取其坚而重。投之胜者饮不胜者,以为优劣也。」
《汉书》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下·王褒〉~282~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壹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语在南越传。军死时年二十馀,故世谓之「终童」。唐·颜师古注:「言如马羁也。」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壹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语在南越传。军死时年二十馀,故世谓之「终童」。唐·颜师古注:「言如马羁也。」
简释
请长缨:指立志报国,降服强敌。唐白居易《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例句
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 元稹 哭吕衡州六首之三
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 刘长卿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遂令辞短褐,仍欲请长缨。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见说圣君能仄席,不知谁是请长缨。 崔涂 己亥岁感事
寄谢山东妙,长缨徒自欺。 李峤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李白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 杜牧 东兵长句十韵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杜甫 岁暮
系越有长缨,封关祗一丸。 独孤及 贾员外处见中书贾舍人巴陵诗集览之怀旧代书寄赠
岛夷今可料,系颈有长缨。 独孤及 送长孙将军拜歙州之任
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白居易 元和十三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祖咏 望蓟门
惆怅萧关道,终军愿请缨。 耿湋 旅次汉故畴
愿骑单马仗天威,挼取长绳缚虏归。 万齐融 仗剑行
吾君贤相事南征,独宿军厨负请缨。 薛能 相国陇西公南征能以留务独宿府城作
始见儒者雄,长缨系馀孽。 钱起 送薛判官赴蜀
决胜无遗策,辞天便起缨。 钱起 送郑书记
为儒多不达,见学请长缨。 马戴 送武陵王将军
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 魏徵 叙怀
典故
相关人物
尺箠平虏
相关人物
封常清
李隆基(唐玄宗)
《旧唐书》卷一百四〈封常清列传〉~3209~
十四载,入朝,十一月,谒玄宗于华清宫。时禄山已叛,玄宗言凶胡负恩之状,何方诛讨?常清奏曰:「禄山领凶徒十万,径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方忧,壮其言。翌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俾募兵东讨。其日,常清乘驿赴东京召募,旬日得兵六万,皆佣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于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陷陈留,入罂子谷,凶威转炽,先锋至葵园。常清使骁骑与柘羯逆战,杀贼数十百人。贼大军继至,常清退入上东门,又战不利,贼鼓噪于四城门入,杀掠人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不胜。退守宣仁门,又败。乃从提象门入,倒树以碍之。至谷水,西奔至陕郡,遇高仙芝,具以贼势告之,恐贼难与争锋,仙芝遂退守潼关。
十四载,入朝,十一月,谒玄宗于华清宫。时禄山已叛,玄宗言凶胡负恩之状,何方诛讨?常清奏曰:「禄山领凶徒十万,径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方忧,壮其言。翌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俾募兵东讨。其日,常清乘驿赴东京召募,旬日得兵六万,皆佣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于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陷陈留,入罂子谷,凶威转炽,先锋至葵园。常清使骁骑与柘羯逆战,杀贼数十百人。贼大军继至,常清退入上东门,又战不利,贼鼓噪于四城门入,杀掠人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不胜。退守宣仁门,又败。乃从提象门入,倒树以碍之。至谷水,西奔至陕郡,遇高仙芝,具以贼势告之,恐贼难与争锋,仙芝遂退守潼关。
《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附《李陵传》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馀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馀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馀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馀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馀亡散得归汉者四百馀人。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馀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馀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馀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馀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馀亡散得归汉者四百馀人。
典故
饥餐胡虏肉
《汉书》卷九十九〈王莽列传中〉~408~
缘边大饥,人相食。谏大夫如普行边兵,还言「军士久屯塞苦,边郡无以相赡。今单于新和,宜因是罢兵。」校尉韩威进曰:「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无异口中蚤虱。臣愿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可以横行。」莽壮其言,以威为将军。然采普言,徵还诸将在边者。免陈钦等十八人,又罢四关填都尉诸屯兵。会匈奴使还,单于知侍子登前诛死,发兵寇边,莽复发军屯。于是边民流入内郡,为人奴婢,乃禁吏民敢挟边民者弃市。
缘边大饥,人相食。谏大夫如普行边兵,还言「军士久屯塞苦,边郡无以相赡。今单于新和,宜因是罢兵。」校尉韩威进曰:「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无异口中蚤虱。臣愿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可以横行。」莽壮其言,以威为将军。然采普言,徵还诸将在边者。免陈钦等十八人,又罢四关填都尉诸屯兵。会匈奴使还,单于知侍子登前诛死,发兵寇边,莽复发军屯。于是边民流入内郡,为人奴婢,乃禁吏民敢挟边民者弃市。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
是时,匈奴彊,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儗,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今匈奴嫚姆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致金絮采缯以奉之。……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
是时,匈奴彊,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儗,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今匈奴嫚姆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致金絮采缯以奉之。……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
《旧唐书》卷八十三〈薛仁贵列传〉~2780~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贞观末,太宗亲征辽东,仁贵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至安地,有郎将刘君昂为贼所围甚急,仁贵往救之,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仁贵遂知名。寻又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将行,高宗内出甲,令仁贵试之。上曰:「古之善射有穿七札者,卿且射五重。」仁贵射而洞之,高宗大惊,更取坚甲以赐之。时九姓有众十馀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馀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馀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贞观末,太宗亲征辽东,仁贵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至安地,有郎将刘君昂为贼所围甚急,仁贵往救之,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仁贵遂知名。寻又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将行,高宗内出甲,令仁贵试之。上曰:「古之善射有穿七札者,卿且射五重。」仁贵射而洞之,高宗大惊,更取坚甲以赐之。时九姓有众十馀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馀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馀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薛仁贵列传〉~440~
显庆三年,诏副程名振经略辽东,破高丽于贵端城,斩首三千级。明年,与梁建方、契苾何力遇高丽大将温沙多门,战横山,仁贵独驰入,所射皆应弦仆。又战石城,有善射者,杀官军十馀人,仁贵怒,单骑突击,贼弓矢俱废,遂生禽之。俄与辛文陵破契丹于黑山,执其王阿卜固献东都。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诏副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总管。将行,宴内殿,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仁贵一发洞贯,帝大惊,更取坚甲赐之。时九姓众十馀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仁贵虑为后患,悉坑之,转讨碛北馀众,擒伪叶护兄弟三人以归。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九姓遂衰。
显庆三年,诏副程名振经略辽东,破高丽于贵端城,斩首三千级。明年,与梁建方、契苾何力遇高丽大将温沙多门,战横山,仁贵独驰入,所射皆应弦仆。又战石城,有善射者,杀官军十馀人,仁贵怒,单骑突击,贼弓矢俱废,遂生禽之。俄与辛文陵破契丹于黑山,执其王阿卜固献东都。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诏副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总管。将行,宴内殿,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仁贵一发洞贯,帝大惊,更取坚甲赐之。时九姓众十馀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仁贵虑为后患,悉坑之,转讨碛北馀众,擒伪叶护兄弟三人以归。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九姓遂衰。
简释
三矢平虏:喻武艺高强、功勋卓著。唐白居易《答箭簇》:“不然学仁贵,三矢平虏庭。”
典故
休遣虏骑匹马还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十二〈僖公·三十三年〉~58~
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于殽。其谓之秦何。夷狄之也。曷为夷狄之。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尔曷知。师出。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尔即死。必于殽之嵚岩。是文王之所辟风雨者也。吾将尸尔焉。子揖师而行。百里子与蹇叔子从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尔曷为哭吾师。对曰。臣非敢哭君师。哭臣之子也。弦高者。郑商也。遇之殽。矫以郑伯之命而犒师焉。或曰。往矣。或曰。反矣。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其言及姜戎何。姜戎。微也。称人亦微者也。何言乎姜戎之微。先轸也。或曰。襄公亲之。襄公亲之。则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君在乎殡而用师。危不得葬也。诈战不日。此何以日。尽也。汉·何休注:「匹马,一马也。只,踦也。皆喻尽。」
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于殽。其谓之秦何。夷狄之也。曷为夷狄之。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尔曷知。师出。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尔即死。必于殽之嵚岩。是文王之所辟风雨者也。吾将尸尔焉。子揖师而行。百里子与蹇叔子从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尔曷为哭吾师。对曰。臣非敢哭君师。哭臣之子也。弦高者。郑商也。遇之殽。矫以郑伯之命而犒师焉。或曰。往矣。或曰。反矣。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其言及姜戎何。姜戎。微也。称人亦微者也。何言乎姜戎之微。先轸也。或曰。襄公亲之。襄公亲之。则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君在乎殡而用师。危不得葬也。诈战不日。此何以日。尽也。汉·何休注:「匹马,一马也。只,踦也。皆喻尽。」
典故
相关人物
张征虏
相关人物
张飞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张飞传》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计,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计,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
例句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王维 送张判官赴河西
《漢語大詞典》:捕虏(捕虜)
(1).亦作“ 捕掳 ”。俘获。《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樊噲 ﹞攻 宛陵 ,先登,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赐爵封号 贤成君 。”《汉书·匈奴传上》:“其后 汉 出三千餘骑,为三道,并入 匈奴 ,捕虏得数千人还。” 郭沫若 《残春及其他·月蚀》:“我从前在甚么书上看过,说是女人用的环镯,都是上古时候男子捕掳异族的女人时所用的枷镣的蜕形。”
(2).指被俘者。 李大钊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那观望形势的 卑士麦 更答应了 介尔士 的要求,送还 法国 的捕虏,援助攻击军。”
(3).捕虏将军的省称。《后汉书·王霸传》:“ 茂 兵精鋭,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 唐 杜甫 《寄董卿嘉荣十韵》:“居然双捕虏,自是一嫖姚。”
(2).指被俘者。 李大钊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那观望形势的 卑士麦 更答应了 介尔士 的要求,送还 法国 的捕虏,援助攻击军。”
(3).捕虏将军的省称。《后汉书·王霸传》:“ 茂 兵精鋭,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 唐 杜甫 《寄董卿嘉荣十韵》:“居然双捕虏,自是一嫖姚。”
《漢語大詞典》:系虏(係虜)
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繫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一本作“ 係虏 ”。《晋书·江统传》:“老幼繫虏,丁壮降散。”《宋书·索虏传论》:“强者为转尸,弱者为繫虏。”
(1).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边境不侵,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係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太祖 以粮少引军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然兵连众结,锋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见係虏,是以阻兵屯据,欲止而不敢散也。”《新唐书·萧铣传赞》:“若 铣 力困计殫,以好言自释於下,係虏在廷,抗辞不屈,伪辩易穷,卒以殊死, 高祖 圣矣哉!”
(2).指俘获的人。 唐 刘禹锡 《贺赦表》:“柔远以仁,则还其係虏;赏近以礼,则泽及后昆。”
(3).拘囚,囚系。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拔 吕蒙 於戎行,识 潘濬 於係虏。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呜呼! 思文皇后 之死在行在, 烈皇后 之死在宫中, 永明皇后 之死在係虏。虽先后不同,其成仁取义则一也。”
(1).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边境不侵,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係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太祖 以粮少引军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然兵连众结,锋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见係虏,是以阻兵屯据,欲止而不敢散也。”《新唐书·萧铣传赞》:“若 铣 力困计殫,以好言自释於下,係虏在廷,抗辞不屈,伪辩易穷,卒以殊死, 高祖 圣矣哉!”
(2).指俘获的人。 唐 刘禹锡 《贺赦表》:“柔远以仁,则还其係虏;赏近以礼,则泽及后昆。”
(3).拘囚,囚系。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拔 吕蒙 於戎行,识 潘濬 於係虏。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呜呼! 思文皇后 之死在行在, 烈皇后 之死在宫中, 永明皇后 之死在係虏。虽先后不同,其成仁取义则一也。”
《漢語大詞典》:降虏(降虜)
俘虏。《汉书·公孙弘传赞》:“ 衞青 奋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后汉书·耿弇传》:“ 子舆 弊贼,卒为降虏耳。” 唐 白行简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家丁》:“每当大敌,用以陷阵,其善战者多以首功自奋,间至登坛,亦有以降虏效顺者。”
分類: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