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虏官(虜官)
古时 蜀 人对北人仕 蜀 者的贬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晁子止 为 三荣 守,民有讼 资官县 尉者,曰:‘县尉虏官,不通民情。’ 子止 为穷治之,果负寃。民既得直,拜谢而去。 子止 笑諭之曰:‘我亦虏官也,汝勿谓虏官不通民情。’闻者皆笑。”参见“ 虏子 ”。
《漢語大詞典》:虏子(虜子)
古 蜀 人对中原人的贬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今 蜀 人谓中原人为虏子, 东坡 诗‘久客厌虏饌’是也。因目北人仕 蜀 者为‘虏官’。”
《漢語大詞典》:逋虏(逋虜)
逃寇,流寇。 晋 陆云 《盛德颂》:“逋虏雾散,遗寇云彻。”
分類:流寇
《漢語大詞典》:财虏(財虜)
财产和奴仆。 明 陆树声 《清暑笔谈》:“财虏不足言矣,多蓄珍玩,未免落富贵相。”
分類:财产奴仆
《漢語大詞典》:虏夺(虜奪)
掠夺。后汉书·陈敬王羡传:“是时诸国无復租禄,而数见虏夺,并日而食,转死沟壑者甚众。”《后汉书·宦者传·侯览》:“虏夺良人,妻略妇子,及诸罪衅,请诛之。”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吏司奔驰,遇便虏夺,市廛离散,商旅靡依。”
分類:掠夺
《高级汉语词典》:虏民
胡族的人民
《漢語大詞典》:敌虏(敵虜)
亦作“ 敌卤 ”。 对敌人的蔑称。 三国 魏 曹丕 《至广陵于马上作》诗:“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一本作“ 敌卤 ”。
分類:对敌敌人
《漢語大詞典》:虏略(虜略)
虏掠。史记·货殖列传:“ 秦 破 赵 ,迁 卓氏 。 卓氏 见虏略,独夫妻推輦,行诣迁处。”汉书·韩安国传:“ 匈奴 虏略千餘人及畜产去。”资治通鉴·汉淮阳王更始元年:“诸将多暴横,独 刘将军 所到不虏略,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
分類:虏掠
《漢語大詞典》:人虏(人虜)
俘虏。六韬·练士:“有赘婿人虏,欲掩迹扬名者,聚为一卒,名曰励钝之士。”史记·天官书:“卒虽众,将为人虏。”
分類:俘虏
《漢語大詞典》:通虏(通虜)
与北方的外族勾结。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果报·现报:“ 嘉靖 末年, 宣 大 总督 杨顺 ,以媚 分宜 之故,诬 沈鍊 左道通虏,绞之於市。” 鲁迅 《〈二心集〉序言》:“ 宋 末有所谓‘通虏’, 清 初又有所谓‘通海’,向来就用了这类口实,害过许多人们的。”
《骈字类编》:南虏(南虏)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还南虏于阴山,归河西于内地。注:河西虏众居之,于时遂为边境。若还南虏于阴山,即为内地也。 晋书马隆传: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因其无备进兵击破之。
又凉武昭王传:筑城于敦煌南子亭,以威南虏。
《漢語大詞典》:格虏(格虜)
强悍不驯的奴仆。史记·李斯列传:“故 韩子 曰:‘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何也?” 司马贞 索隐:“格,彊扞也。虏,奴隶也。”按韩非子·显学作“严家无悍虏”。
分類:强悍奴仆
《漢語大詞典》:桀虏(桀虜)
凶恶的人。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 张铣 注:“桀虏,谓恶人也。”
《漢語大詞典》:边虏(邊虜)
(1).与敌人相邻近。南齐书·萧昭胄传:“以封境边虏, 永元 元年,改封 巴陵王 。”
(2).边寇;边敌。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开平王祠:“或传边虏尝目 昌平 为 杨王 。”
《漢語大詞典》:剽虏(剽虜)
掳掠。后汉书·董卓传:“ 卓 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 晋 张载 《七哀》诗:“珠柙离玉体,珍宝见剽虏。”南史·吴喜传:“及平 荆州 ,恣意剽虏,赃私万计。”明史·范志完传:“然 志完 无谋略,恇怯甚,不敢一战,所在州县覆没,惟尾而呵噪,兵所到剽虏。”
分類:掳掠
《漢語大詞典》:民虏(民虜)
俘获的敌国民众。礼记·曲礼上:“献车马者执策绥,献甲者执胄,献杖者执末,献民虏者操右袂。” 孔颖达 疏:“民虏,谓征伐所获彼民,以为外虏,故云民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