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57,分104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虎囊
虎旂
虎绶
虎书
虎头牌
虎象
虎纹
虎胁
虎质
虎状
虎座
叫虎
乘虎
白虎幡
分虎节
《骈字类编》:虎囊
顾起元元夕赋:羊车玉人,虎囊剑客;宝玦陆离,雕鞯蹀躞。
《骈字类编》:虎旂
集仙录:魏夫人受玉札金文,位为上真司命。南岳夫人诸隶属及南岳迎官并至,虎旂龙辇,激耀百里。王母赠魏夫人歌:龙旌拂霄汉,虎旂摄朱兵。
《骈字类编》:虎绶(虎绶)
唐 刘禹锡 送令狐相公自仆射出镇南梁 久领鸳行重,无嫌虎绶轻。
《漢語大詞典》:虎书(虎書)
传说中的一种字体。 唐 韦续 墨薮卷一:“ 周文王 史 史佚 作虎书。有虎不害人,名騶虞,因兹始也。”
分類:字体
《國語辭典》:虎头牌(虎頭牌)  拼音:hǔ tóu pái
1.皇帝赐给近臣或功臣,可行使最高权力的虎头形金牌。元。李直夫《虎头牌》第四折:「呀!这的是便宜行事的那虎头牌!」也称为「虎符金牌」。
2.刻有虎头文饰的盾牌。《水浒传》第七六回:「龙文剑掣一汪秋水,虎头牌画几缕春云。」
3.旧时衙门前面画有虎头形状的布告木牌,以表示威仪和禁止閒人随意进出衙门。
《骈字类编》:虎象
南史王莹传:有猛兽入郭,上意不悦,以问群臣,群臣莫对。莹在御筵,乃敛板答曰:昔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陛下膺箓御图,虎象来格。帝大悦。
《骈字类编》:虎纹(虎纹)
金史 舆服志皮轩车赤质上有漆柱贯五轮相重画虎纹一辕 云仙杂记琴叟耕凤岭之田以虎纹布裹犁推之曰劳吾躬耕山神必有丰年相报已而果然 歙砚谱见雁湖下 李白北风行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
分类:虎纹
《骈字类编》:虎胁(虎胁)
宋 王令 赠慎东美伯筠 少年倚气狂不羁,虎胁插翼赤日飞。
《骈字类编》:虎质(虎质)
陆云赠郑曼季诗:虎质山啸,龙辉渊蟠。
《骈字类编》:虎状(虎状)
南史羊侃传:初为尚书郎,以力闻。魏帝尝谓曰:郎官谓卿为虎,岂羊质虎皮乎?试作虎状。侃因伏,以手抉殿没指,魏帝壮之。
又郭璞□闾𩣡马独𤞞赞:虎状马尾,号曰独𤞞。
又又江赋见鹿觡下。
《骈字类编》:虎座
图画见闻志:设或未识汉殿、吴殿、梁柱斗栱、义手替木、熟柱驼峰、方茎额道、抱间昂头、罗花罗幔、暗制绰幕、猢狲头、琥珀枋、龟头虎座、飞檐扑水、膊风化废、垂鱼惹草、当钩曲脊之类,凭何以画屋木也。
《韵府拾遗 麌韵》:叫虎
张耒诗:夜山时叫虎,晚市早收灯。
《韵府拾遗 麌韵》:乘虎
明兴杂记:卓敬读书宝香山,尝夜归,值风雨路迷,偶得一牛,乘之及门,视之,乃虎也。
《國語辭典》:白虎幡  拼音:bái hǔ fān
有白虎图形的旗子,用来诏令传信。《宋书。卷四○。百官志下》:「朝会宴飨,则将军戎服,直侍左右,夜开城诸门,则执白虎幡监之。」
《漢語大詞典》:分虎节(分虎節)
见“ 分虎竹 ”。
《漢語大詞典》:分虎竹
亦作“ 分虎节 ”。 分虎。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三:“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功高分虎节,位下耻龙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