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虎节(虎節)
(1). 周 代山国使者出行时所持的符节。《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 郑玄 注:“使节,使卿大夫聘於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土,平地也。山多虎,平地多人,泽多龙,以金为节铸象焉。” 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曰:“此即小行人之虎、人、龙节,列国之使,各用其虎、人、龙节,以为行道之信。观其用虎节,知其自山国而来,人、龙亦然。”
(2).泛指符节。 唐 颜真卿 《赠僧皎然》诗:“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首路龙旗盛,提封虎节严。赐衣缠紫艾,卫甲缀朱綅。” 清 汪懋麟 《送舟次二兄册封琉球》诗:“稽顙请封圣人喜,虎节特令儒臣持。”
(2).泛指符节。 唐 颜真卿 《赠僧皎然》诗:“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首路龙旗盛,提封虎节严。赐衣缠紫艾,卫甲缀朱綅。” 清 汪懋麟 《送舟次二兄册封琉球》诗:“稽顙请封圣人喜,虎节特令儒臣持。”
《漢語大詞典》:虎门(虎門)
(1).古代王宫的路寝门。《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郑玄 注:“虎门,路寝门也。王日视朝於路寝,门外画虎焉,以明勇猛,於守宜也。”《左传·昭公十年》:“ 子良 曰:‘先得公, 陈 鲍 焉往?’遂伐虎门。”
(2).国子学的别称。《周礼·地官·师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后世遂以虎门之左为国子学所在地,而以“虎门”为国子学的别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 子才 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自王室不靖,虎门业废。”《魏书·刘芳传》:“ 蔡氏 《劝学篇》云:‘ 周 之师氏居虎门左,敷陈六艺,以教国子。’今之祭酒,即 周 师氏。” 章炳麟 《原儒》:“局之类名,蹴鞠弋道近射,歷谱近数,调律近乐,犹虎门之儒所事也。”按, 清 孙诒让 曰:师氏教国子于小学,在王宫南之左(即皋门内之左也)。其居虎门左司王朝,则专据朝位言之,不涉教学之事。如 孙 说,则以虎门为国子学者,误。参阅《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清 孙诒让 正义。
(3).地名。一曰 虎头门 。在 广东省 东莞市 西南,扼 珠江 出海之口,东有 大虎山 ,西有 小虎山 ,两山相对如门,故名。 中 外船舶之入 广州 者,必由 香港 入 珠江 ,经 虎门 ,始达 广州 。 清 道光 年间, 林则徐 曾在此焚毁鸦片,并痛击 英国 侵略军。
(2).国子学的别称。《周礼·地官·师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后世遂以虎门之左为国子学所在地,而以“虎门”为国子学的别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 子才 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自王室不靖,虎门业废。”《魏书·刘芳传》:“ 蔡氏 《劝学篇》云:‘ 周 之师氏居虎门左,敷陈六艺,以教国子。’今之祭酒,即 周 师氏。” 章炳麟 《原儒》:“局之类名,蹴鞠弋道近射,歷谱近数,调律近乐,犹虎门之儒所事也。”按, 清 孙诒让 曰:师氏教国子于小学,在王宫南之左(即皋门内之左也)。其居虎门左司王朝,则专据朝位言之,不涉教学之事。如 孙 说,则以虎门为国子学者,误。参阅《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清 孙诒让 正义。
(3).地名。一曰 虎头门 。在 广东省 东莞市 西南,扼 珠江 出海之口,东有 大虎山 ,西有 小虎山 ,两山相对如门,故名。 中 外船舶之入 广州 者,必由 香港 入 珠江 ,经 虎门 ,始达 广州 。 清 道光 年间, 林则徐 曾在此焚毁鸦片,并痛击 英国 侵略军。
《漢語大詞典》:铜虎(銅虎)
见“ 铜虎符 ”。
《漢語大詞典》:狼虎
(1).狼与虎。 汉 焦赣 《易林·大畜之复》:“狼虎结谋,相聚为儔,同嚙牛羊,道絶不通,病我商人。”《说岳全传》第七一回:“来至一个村中,俱是恶狗,形如狼虎一般。”
(2).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追逮证验,穷根寻叶,狼虎满路,狴牢充塞。”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鸞皇婴雪刃,狼虎犯云屏。”《三国演义》第二六回:“欲离万丈蛟龙穴,又遇三千狼虎兵。”
(2).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追逮证验,穷根寻叶,狼虎满路,狴牢充塞。”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鸞皇婴雪刃,狼虎犯云屏。”《三国演义》第二六回:“欲离万丈蛟龙穴,又遇三千狼虎兵。”
《國語辭典》:熊虎 拼音:xióng hǔ
1.熊和虎。汉。张衡〈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三国魏。阮籍 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嵘,美类不处,熊虎是生。」
2.形容勇猛。《左传。宣公十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3.比喻勇猛善战的将士。晋。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帝曰将军,整尔熊虎,赫赫明明,皇舆出祖。」《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扬旌北讨,熊虎齐奋,剋复中原。」
4.古代旗帜常以熊、虎为图案,后亦引申指旗帜。《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唐。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
2.形容勇猛。《左传。宣公十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3.比喻勇猛善战的将士。晋。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帝曰将军,整尔熊虎,赫赫明明,皇舆出祖。」《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扬旌北讨,熊虎齐奋,剋复中原。」
4.古代旗帜常以熊、虎为图案,后亦引申指旗帜。《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唐。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
《骈字类编》:虎邱
唐书田游岩传:时有史德义者,昆山人,居虎邱山,骑牛带瓢,出入廛野。高宗闻其名,召至洛阳,俄称疾归。上越绝书。阖闾冢在阊门外,名虎邱,筑三日而白虎居,故号虎邱。 明一统志:虎邱山在苏州府城西北九里,一名海涌山,中有剑池,千人坐石。越绝书:吴王阖闾葬山下,葬三日,白虎蹲踞其上,因名。或云秦始皇尝登此,将发吴冢,有白虎出焉。陈顾野:王序有云:高不抗云,深无藏景,卑非培塿,浅异疏林。路若绝而复通,石将断而更缀。巨丽。之名山,大吴之胜壤也。寺又虎邱寺,在虎邱山。晋司徒王珣与弟珉舍宅为之。 有生公讲堂。昔生公讲经于此,无人信者,乃聚石为徒,与讲至理,石皆点头。
韩翃赠长洲何主簿诗:挂席逐归流,依依望虎邱。
刘长卿 题武邱寺诗 青林虎邱寺,林际翠微路。
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诗:泉石谐天竺,烟霞识虎邱。刘禹锡题报恩寺诗:云外支硎寺,名声敌虎邱。薛能 送人自苏州之长沙县官诗:驱马复乘流,何时发虎邱。
黄滔寄蒋先辈诗:千载三吴有高迹,虎邱山翠益崔嵬。
韩翃赠长洲何主簿诗:挂席逐归流,依依望虎邱。
刘长卿 题武邱寺诗 青林虎邱寺,林际翠微路。
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诗:泉石谐天竺,烟霞识虎邱。刘禹锡题报恩寺诗:云外支硎寺,名声敌虎邱。薛能 送人自苏州之长沙县官诗:驱马复乘流,何时发虎邱。
黄滔寄蒋先辈诗:千载三吴有高迹,虎邱山翠益崔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