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文藻  拼音:wén zǎo
文采、词藻。《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唐。蒋防《霍小玉传》:「虽乏文藻,心尝乐贤。」
《國語辭典》:丽藻(麗藻)  拼音:lì zǎo
华丽的文藻。《文选。陆机。文赋》:「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漢語大詞典》:藻鉴(藻鑑)
见“ 藻鑑 ”。
亦作“ 藻鉴 ”。
(1).品藻和鉴别(人才)。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藻鉴之下,难逃陋容。”《剪灯馀话·琼奴传》:“特召二生,仍请前辈之善藻鑑者,使潜窥之。” 清 顾炎武 《挽殷公子岳》诗:“忆昔过从日,偏承藻鑑殊。”
(2).引申为担任品评鉴别人才的职务。 唐 杜牧 《崔璪除刑部尚书制》:“擢任藻鑑,旋职牢笼,材皆适宜,官无逋事。”
《國語辭典》:词藻(詞藻)  拼音:cí zǎo
1.经过修饰的精美词语,常指引用的典故或诗文中现有的词语。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潘安仁之词藻,徒增哀怨。」《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这些话是教养题目文章里的词藻,他竟拿著当了真,惹的上司不喜欢,把个官弄掉了!」也作「辞藻」。
2.书名。清朝彭孙遹撰,四卷。论唐宋以来诸家词,并拈取其名篇佳句,品其短长。
《國語辭典》:藻思  拼音:zǎo sī
优美、高妙的才思。《晋书。卷五五。夏侯湛等传。赞曰》:「岳实含章,藻思抑扬。」
分類:才思
《國語辭典》:摛藻  拼音:chī zǎo
铺陈辞藻。《文选。班固。答宾戏》:「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于殿最也。」《文选。左思。蜀都赋》:「幽思绚道德,摛藻掞天庭。」
《國語辭典》:品藻  拼音:pǐn zǎo
鉴别、品评。《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仲尼之后,讫于汉道,德行颜、闵,股肱萧、曹,爰及名将尊卑之条,称述品藻。」《南齐书。卷五二。文学列传》:「若子桓之品藻人才,仲治之区判文体。」
分類:品评鉴定
《漢語大詞典》:华藻(華藻)
(1).华丽的藻饰。文选·曹植〈七启〉:“步光之剑,华藻繁縟。” 李善 注:“藻,文采也。” 唐 司空图 《成均讽》:“炫华藻之新装,捧重霄之寳器。”
(2).特指车上的彩饰。后汉书·南匈奴传:“詔赐单于冠带、衣裳、黄金璽、盭緺綬、安车羽盖、华藻驾駟。”
(3).指有彩饰之车。 明 吴承恩 《赠宗万湖令江山》诗:“冠裳换巾袍,动止有华藻。”
(4).华丽的辞藻。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二:“太平既久,日趋於文,放而不还,末流愈远,浮虚失实,华藻害道。” 清 李慈铭 《书凌氏廷堪〈校礼堂集〉中〈书唐文粹文后〉文后》:“流及 六朝 ,愈尚华藻,波靡递下,乃有风云月露之讥。”
(5).犹华光;光芒。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明星皓皓,华藻之力也歟?” 李轨 注:“星虽皓皓有华藻,然非能自显耀也。”
《國語辭典》:睿藻  拼音:ruì zǎo
称天子所作的文章。唐。柳宗元为京兆府请复尊号等三表〉:「宸翰动于三光,睿藻穷于六义。」
分類:诗文帝王
《高级汉语词典》:荇藻
荇叶
《国语辞典》:藻荇  拼音:zǎo xìng
水草。金。刘瞻〈所见〉诗:「藻荇半浮苔半湿,浣纱人去不多时。」
分类:水草所见
《國語辭典》:芹藻  拼音:qín zǎo
1.一种水草。做为祭神的供品。《宋史。卷一三七。乐志十二》:「我洁尊罍,陈兹芹藻。」
2.比喻德行微薄不足取。南朝梁。江淹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淹幼乏乡曲之誉,长匮芹藻之德。」
《漢語大詞典》:芹宫
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朱熹 集传:“泮水,泮宫之水也。诸侯之学,乡射之宫,谓之泮宫。”后因以“芹宫”指学宫、学校。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俊髦虽育芹宫,桃李未荣上苑。” 清 王蓉生 《〈锄经书舍零墨〉序》:“ 式权 茂才,家居笋里,名噪芹宫。”
分類:学宫学校
《國語辭典》:藻绘(藻繪)  拼音:zǎo huì
华丽的文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國語辭典》:鱼藻(魚藻)  拼音:yú zǎo
1.水藻。南朝宋。孝武帝 济曲阿后湖诗:「惊澜翻鱼藻,赪霞照桑榆。」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鱼藻,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首章二句为:「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分類:水藻
《漢語大詞典》:鱼藻池(魚藻池)
古代池名。(1) 唐 时池。 唐 故禁苑内,今 陕西省 长安县 北。 唐 王建 《三台·宫中》词之一:“ 鱼藻池 边射鸭, 芙蓉苑 里看花。”(2) 金 明 时池。故址在今 北京市 崇文门 外西南。
分類:禁苑陕西
《國語辭典》:藻井  拼音:zǎo jǐng
传统建筑的天花板饰以丹青,文彩似藻,以方木相交,有如井栏,故称为「藻井」。也称为「绮井」、「承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