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杖藜  拼音:zhàng lí
拄著以藜木制成的手杖。唐。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杖藜复恣意,免值公与侯。」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冲末柱杖上)则俺杖藜老子的是也。」
《國語辭典》:藜杖  拼音:lí zhàng
以藜茎作成的手杖。唐。王维 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诗:「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三国演义》第一回:「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
《國語辭典》:藜藿  拼音:lí huò
一般百姓所吃的野菜。《墨子。鲁问》:「短褐之衣,藜藿之羹。」《聊斋志异。卷二。阿宝》:「蓬茆而甘,藜藿不怨。」
《漢語大詞典》:青藜
(1).指藜杖。 唐 刘言史 《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昼寝》诗:“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诗之三:“ 阿宣 也锁书堂去,独曳青藜咏玉簪。”
(2).三辅黄图·阁:“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 ,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后因以“青藜”指夜读照明的灯烛。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金莲烛,祥光普照,喜得红云飞绕,依稀似对青藜耀。” 清 陈鹏年 《冬日感怀》诗:“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白虎通》。”
(3).借指苦读之事。 明 孙仁孺东郭记·则得妻:“衣冠俊雅,为姻亲青藜抛下。”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怅怅词》词:“问何为潦倒、青藜笔砚。老大怕逢裘马辈,颠狂合入烟花院。”
(4).借指读书人。 明 夏完淳 《军宴》诗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从 细柳 识军威。”
《國語辭典》:藜羹  拼音:lí gēng
以藜作羹。比喻粗食。《庄子。让王》:「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孔子家语。卷五。在厄》:「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分類:粗劣食物
《國語辭典》:藜床  拼音:lí chuáng
用藜草编成的床。北周。庾信〈小园赋〉:「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坐。」
分類:床榻简陋
《國語辭典》:蒺藜  拼音:jí lí
植物名。蒺藜科蒺藜属,一年生草本。茎匍匐于地,羽状复叶,小叶六至十四枚。夏日开花,花单生叶腋,花瓣五枚,黄色。果为五枚分果片组成,每分果片具长、短刺各一对。种子入药,具滋补作用。生长于海滨沙地。也称为「升推」。
《漢語大詞典》:藜苋(藜莧)
藜和苋。泛指贫者所食之粗劣菜蔬。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莧。” 元 洪希文 《送林景惠和兴化教谕》诗之三:“五年饱黎莧,麤糲甘我肠。” 清 唐孙华 《蔬食》诗:“生平藜莧肠,雅不饕肉食。”
分類:粗劣菜蔬
《漢語大詞典》:藜火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载: 汉 刘向 校书 天禄阁 ,夜默诵,有老父杖藜以进,吹杖端,烛燃火明。取《洪范五行》之文,天文舆图之牒以授焉, 向 请问姓名。云“太乙之精”。后因以“藜火”为夜读或勤奋学习之典。 明 李东阳 《刘太宰入阁后省墓》诗:“ 天禄阁 中藜火动, 相州 堂上锦衣归。” 清 姚鼐 《自嘲》诗:“虽讎《七略》无藜火,未证《三轓》愧苾蒭。”
《漢語大詞典》:羹藜
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 唐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诗:“羹藜被褐环堵中,岁晚将貽故人耻。”
《漢語大詞典》:蒿藜
(1).蒿和藜。泛指杂草;野草。 唐 杜甫 《无家别》诗:“寂寞 天寳 后,园庐但蒿藜。”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序》:“蒿藜满眼,楼管劫灰,美人尘土。”
(2).谓住蒿莱盖的房子,吃藜藿做的食物。形容生活贫困。 宋 曾巩 《秋怀》诗:“出门榛棘不可行,终岁蒿藜尚难卹。”
《國語辭典》:燃藜  拼音:rán lí
旧传用藜为燃料,本鯦明朗,可传火彻夜。后用以燃藜比喻勤学、夜读。「燃」文献异文作「然」。宋。刘克庄 灯夕诗:「蓬窗亦有精勤士,何必然藜向石渠?」
分類:夜读勤学
《漢語大詞典》:藜光
烛光。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寄竹溪》词:“道荒芜羞对,宫中莲烛,昏花难映,阁上藜光。” 元 尹廷高 《寄刘千里》诗:“一道藜光照座寒,东风吹入五云班。” 清 唐孙华 《送吴振西北游》诗:“三条樺烛藜光助,千佛名经蘂榜看。”参见“ 藜火 ”。
分類:烛光
《漢語大詞典》:藜火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载: 汉 刘向 校书 天禄阁 ,夜默诵,有老父杖藜以进,吹杖端,烛燃火明。取《洪范五行》之文,天文舆图之牒以授焉, 向 请问姓名。云“太乙之精”。后因以“藜火”为夜读或勤奋学习之典。 明 李东阳 《刘太宰入阁后省墓》诗:“ 天禄阁 中藜火动, 相州 堂上锦衣归。” 清 姚鼐 《自嘲》诗:“虽讎《七略》无藜火,未证《三轓》愧苾蒭。”
《國語辭典》:蒸藜  拼音:zhēng lí
1.蒸煮藜菜。唐。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2.百姓、民众。《晋书。卷六。元帝纪》:「知蒸黎不可以无主,故不得已而临之。」《资治通鉴。卷二三一。唐纪四十七。德宗兴元元年》:「劳问将士,抚慰蒸藜。」也作「烝黎」。
《國語辭典》:配藜  拼音:pèi lí
分散的样子。汉。扬雄〈甘泉赋〉:「樵蒸昆上,配藜四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