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25,分82页显示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81 82 下一页
释法藏(字 于密 )
释能蠲(字 宝藏 刘 )
王乾(字 一清 号 藏春 )
项伯藏(字 智用 )
吴潜(字 藏伯 )
释自成(字 宝藏 世称 之至今 )
乔英(字 伯藏 号 南庄 )
释本融(号 三藏师 )
权泰一(字 守之 号 藏谷、芦川 )
释法藏(号 汉月 )
姜应甲(字 叔乙 号 法藏 )
释老藏( 贾 号 佛不绝 )
释海华(字 藏林 邓 )
释今儆(字 敬人、智藏 虬起 )
其它辞典(续上)
莫藏(字 用行 号 素轩 )释法藏(字 于密 )
释能蠲(字 宝藏 刘 )
王乾(字 一清 号 藏春 )
项伯藏(字 智用 )
吴潜(字 藏伯 )
释自成(字 宝藏 世称 之至今 )
乔英(字 伯藏 号 南庄 )
释本融(号 三藏师 )
权泰一(字 守之 号 藏谷、芦川 )
释法藏(号 汉月 )
姜应甲(字 叔乙 号 法藏 )
释老藏( 贾 号 佛不绝 )
释海华(字 藏林 邓 )
释今儆(字 敬人、智藏 虬起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海盐人,字用行,号素轩。博涉书史,能诗,工书画。有《素轩稿》、《五音字书辨讹》等。槜李诗系·卷八
藏,字用行,号素轩,海盐人。宣正间布衣。工诗,文及真、草、篆、隶、八分诸体,及镌古印章,绘花木、禽虫、水仙,皆可爱。亲病,刲股疗之。年五十八,遘疾,占一诗,有三径菊松秋寂寂,一庭风月夜沈沈之句,吟巳即逝。著有佩觿稿、咏史诗、素轩稿,皆失传,唯英华载秋日一诗。又有送郑东谷之广东诗云:津头贳酒桐花落,马首看山荔子垂。句尤警。明诗纪事·丙签·卷十二
藏字用行,海盐人。有《素轩》、《佩觿》二集。(张宁《方洲集》:莫藏作墨花,清润可喜。 《槜李诗系》:莫用行工诗文及真草篆隶诸体,镌古印章,绘花木虫鱼水仙皆可爱。《送郑东谷之广东》诗:「津头贳酒桐花落,马首看山荔子垂。」可称警句。)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于密,无锡人。居常熟乌日峰,有《山居集》。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能蠲。字宝藏。河间献县人。姓刘氏。少孤。诣戒坛。从大千震公圆具。有僧自伏牛山来。请戒语及炼魔事。蠲跃然即裹足往。遇大川。授以念佛法门。遂立期修般舟三昧。历七夏。既而过乾河沟。谒通天老人。留度岁。一夜独立至旦。如弹指顷。闻板声。心意豁然。成一偈上通天。通天亟止之曰。毋为狂魔摄也。后闻楞严。于徵心处有解。复入炼魔场。九旬行坐。间得定相宛然。又走终南山。依孤月禅师四年。偶山行得一小室。因留止。日掘山蔬充腹。极意禅寂。孤月劝令质于遗教曰。毋为三昧酒所醉。此深坑不可堕也。随入燕。参龙华通讲主崇寿秀法师。多所开解。乃叹曰。孤月为我何深至也。虽然。耽寂非矣。趋喧宁是哉。古人得旨之后。岩边树下。甘澹受辛。安有如今日易蓬户于朱门。守净檀为世业者。余有愧道德。未能垂手入廛。盖头一把茆。终当尘不到耳。乃四众坚请住广济寺。不获已许之。而绳衲粝餐。视山居不异也。报缘欲谢先三日。集诸方。至日称佛名三千声。跏趺而逝。世寿八十四。坐夏七十三。塔于德胜门外观音庵之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台州府临海人,字一清,号藏春,更号天峰。善以轻墨浅彩作禽虫、瓜果、花草,亦能写山石林薮、寒塘野水、茅屋竹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仁和人,字智用。博学多识。开馆授徒,及门多成名士。年九十余卒。
人物简介
维基
吴潜(1385年—?),字藏伯,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南力里第一图人。进士出身。福建乡试第七名。永乐十年(1412年)壬辰科会试六十三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六名。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二
释自成,字宝藏。姓刘氏,德人也。幼习炉工,在钳锤间,即知以念佛从事。父早丧,事母以孝。年三十,有出世志,从历下钟楼寺潭师薙染,即立禅习止观门。成将行脚,虑母老,无以为养,乃以具称其母荷担之,远游四方。每乞食奉母于树下,菽水为欢,不减鼎俎。后至燕都,往来西山百花中峪,栖迟数载,相狎已久,人多重之。其养日益赡,然一瓢之外无馀糁,以此终母天年。母卒,以荼毗法葬之。众为建窣堵波,以表其孝义。土人称之至今。成既葬母,专志清修,乃结庵于大峪岳家坡。傅中贵钦其高行,请主都城普安寺。未几,白衣张居士造普济庵于阜城闉外四里园,以待水云,延成居之。会大虏犯京师,都城三面受敌,率多奔溃,唯西郭一面。将合围,虏酋引数千骑驰至庵前,酋趣入庵,众拥其后。成望见之,颓然憨笑曰:“毋动我物,毋折我木,毋毁我屋。”时在八月,秋果方熟,柿灿如火,罗列阶前。虏争取之。成曰:“此不可食。”酋以为诳,强食之,甚苦涩。成乃夺其柿,更进以蘋梨。虏啖而甘之,驩呼以为不欺己。因诫众曰:“有人于此,毋妄杀也。”为下令旗而去。俄而一虏逐王氏子,入庵奔潜佛座下。虏窥得之,刃将及肩。成以手挈虏,夺刀掷地,其人竟赖以免。居顷之,虏亦稍引去。然成每以一身当众虏,指麾谭笑间,所全活者无算云。事在嘉靖庚戎 秋也。馀杭韶善士者,感神示兆,为成供养,倾心归依。建弥勒庵以延成。成居常清洁,不事蓄藏。衲衣敝帚,一钵无馀。苟得施舍,复倾囊以济贫人。若遇乏绝,更不乞请,唯以坯堵门面壁,忍饿而坐。久之,有知者馈以米麦,食尽则堵如故。习焉安之,率以为常。后修普安寺,乃复归院,弟子日益进。有觉淳者,执业甚勤。成更多方苦之,祁寒溽暑,陆沈贱役,百不一可,无人识其意者。及将终,顾谓众曰:“吾之有淳,犹树之有干。至若枝叶繁茂扶疏,而庇荫者多矣。汝知之乎?”未几,无疾而化。时嘉靖三十九年二月朔日也,寿八十有九,僧腊五十有奇。成灭后,淳大兴普安寺。神宗改元时,圣母建慈寿寺,使淳主之。成再传弟子本在继其席,以疾告退。慈圣太后为筑别院曰“慈恩”,以休老焉。其枝叶繁茂,一如成言。
人物简介
维基
乔英(1483年—?年),字伯藏,号南庄,直隶保定府祁州束鹿县人。治《诗经》,嘉靖元年(1522年)顺天府乡试第四十名举人,年四十一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七十名,第三甲第二百五十四名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两次出使藩王府。七年三月选授南京浙江道试御史,不久实授,十年十二月疏上七事,不久因与南京御史马扬等人一起弹劾陕西三边总制王琼,被锦衣卫系械至北京,下镇抚司讯问。后官复原职,十四年出任陕西布政司右参议,分守凉州,升陕西按察司副使,被陕西巡按御史唐锜弹劾,二十一年正月巡抚都御史赵廷瑞查明乔英无罪,唐锜被降职。乔英复任原职,分巡西宁。官至陕西苑马寺卿,解任归,卒于家。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本融。陕西郿县人。薙染。参怀庆松谷和尚。又参隐庵于大佛山。大千主少林。师预其众。一钵随身。不扰尝住。千异之。付以帕不受。住达磨洞。四十馀年。万历丁亥。抵京师。住龙华寺山门。风雨炎寒自若。又居积善寺。廊房长老。见师勤苦蚤夜不息。特为造一龛。请居之。继开十方院奉师。接云水凡十有三年。信施云委。而因果之间。毫无差错。最后住世刹海。随缘接众。持妙法华经为尝课。密行甚至。生平胁不至席。食不过午。不饭于尝住。持钵行乞村市间。如已得食则钵内向。未得食钵外向。人以是觇知师食否。而分卫之。每饭食讫。即嚼杨枝。掩关趺坐。或未受斋。亦从汲处乞一杯。涤齿入户坐。必不破午食。檀越或设供施金。必一众均被乃许。否即坚拒弗受。人请诵经。师曰。吾堂中大德。不谙讽诵。有就寺饭僧者。付赀过。即日营办米盐蔬果。设不移时。作务以身先众。食饮旨菲。随其所有不强为。生平绝不以修造烦人。曰。劳生旅泊。住则随缘。去则忘矣。何事华美。以累身心耶。慈圣。尝为诸大僧设斋。每僧衬五金一疋绢旃檀满觔。师坚不肯赴。中贵人不得已舁至院。师乃与众同餐。万历壬寅初腊。师示微疾。侍御萧公问之。师竖一指。即日午。端坐而逝。茶毗。顶骨如芡实大。烟入地处。掘之皆得舍利。初。张刘二内监。共舍住宅。为世刹海。师住此食指尝逾千。当是时。曹郎郭家珍。王玄谟。萧丁泰。鲍应鳌。给舍段然。俱钦师道风。敬仰尊重。段公尝诣师。师曰。居士坐久饥。当煮面作供。段曰。久向老师。大面特来。尝尝滋味。师厉声曰。面许你吃。却恐你吞吐不下。段为之吐舌。其门风高峻如此。京师人。称师三藏师。多应是其号也。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安东人。字守之。号藏谷、芦川。
人物简介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号汉月。梁溪苏氏子。十九圆顶于德庆庵。廿九岁读高峰语录有疑。历十馀秋。闻折竹声。忽然大彻。天启甲子春。天童悟。唱道金粟。师往参焉。值童上堂。举僧问古德云。朗月当空时如何。德曰犹是阶下汉。僧曰。请师接上阶。德曰。月落后相见。童乃顾师曰。且道月落后。又如何相见。师便出。童上堂。举起拄杖曰。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掷下拄杖曰。落二去也。且一又如何举。便下座。师掣拄杖便行。童归方丈。师以拄杖呈曰。此是打尽天下人底拄杖。今日还却和尚。童接得便打。曰先打汝一个起。师曰。幸得还和尚杓柄。童曰。犹嫌少在。又打数下。师作礼而出。住后上堂云。攀跻不住忽然翻。打破吾宗向上关。剩得一双穷相手。始知无法付人间。
人物简介
维基
姜应甲(16世纪—17世纪),字叔乙,浙江金华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姜应甲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举人,到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获授行人,负责祭祀楚地,不收馈赠,又到顺天科场监考,取录刘侗等十三人。之后他转为刑科给事中,正直地弹劾温体仁;当时吏部尚书缺任,张捷提议任命阉党的吕纯如,但崇祯帝不准许,张捷依然喋喋不休,姜应甲大骂张捷:「你这样做心思很明显,还敢在皇上面前狡辩!」终于吕纯如不得起用,惟后来他因为崇祯帝不听自己的建议辞职。崇祯十五年(1642年)许都起事,姜应甲倾出财产招募兵马抵抗,在孝顺街迎战打退许都部队。弘光帝继位,姜应甲获徵任为给事中,南京失守后归乡;隆武帝即位,召任礼科并加太常少卿,联络温州、严关。福京被清朝军队攻破,有人请他在婺宁庵见清朝官员,他说:「我快要死去见朱大典了。」最后并无前往。后来姜应甲到北山出家为僧,自号法藏,写书直到逝世,年七十六岁。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老藏者,即阿王老藏,燕京西山之喇嘛也。姓贾氏,生甫十龄,父母送之崇国寺为沙弥,年十八始受具。禀性超颖,度越众流。已习韦陀,兼究瑜伽,慧根自觉,真空独證,于番汉经书,一目俱了。复历讲肄,遍聆奥机,至于三密护身,坛仪悉练,五部印契,宣导咸推。会大清定鼎,顺治初元,应诏入都,藏与同坛五人摄斋受戒。有一上士忽谛视曰:此中有一五台主人。众皆惘然,莫测所谓。及顺治己亥,藏果以兼通番汉膺选,乘传上主五台,总理番汉经典,旧时所译多所订正。术士之言,始为有徵。自莅众兹山,乳窦重流,荆条复茂,损食减衣以施贫乏,禅堂骈集,觉路弘开,补缀残典,不惮勤劳。生平不设衣钵,一锡飘然,无所系念,空诸所有,即为正观,平等应缘,解除一切。乘五衍之轼,开八正之门,拯溺逝川,大庇交丧。内翰缪彤、中行李嘉猷,道过台顶,一见皈,玉带山门,云天瓶水,远吟深契,信非偶然。厥后比岁,赴觐阙廷,钦承天问,妙啼微几,既协皇情,而译事钩稽,尤邀特眷,是以殊礼异数,宠赉滋多。康熙辛亥年,已七十矣,退居颐养,日以禅诵课心,长坐不卧,遍翻大藏,专业《华严》,以千部为期。尝以岁旱,露跣祷祈,甘雨应时而降,万众交忭。癸亥秋,圣祖幸临台山,御书题赐号为“清凉老人”。宸藻流辉,焜耀千古。住山二十八稔,法云远荫,火宅晨凉,慧日载升,重昏夜晓,宗风方鬯,祖庭用光。以康熙丁卯三月九日示寂。先期集众告以大限,十日将从西去,勉哉修持,勿令坠失。日至,索浴,号佛不绝,端坐而化。春秋八十有七,僧腊六十有九。圣祖闻之,赐金营葬,发龛荼毗,塔于凤林谷,设食供众至者四千馀人,悲声栖响,感动林壑。户部左侍郎蒋弘道为撰碑铭,勒石山阿。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四
释海华,字藏林。姓邓氏,宿人也。将娩之夕,母梦众僧受食,中有老衲,眷盼久之,迟回不去,觉而举子。知有宿因,宜祈佛果。遂求法名于里南大圣寺心融。心曰:“俗子投佛,意期荫怙,若华藏林,无畏风霜,因名字焉。”华生而岐嶷,幼有雅趣。性不嬉狎,独怀静絜。尝随母入寺,见僧威仪,恋恋不还,亲嘉其志。又感前兆,命依心融祝发。一切经典,受授不再。时有隆野,弘法夏邑,偕从与席。期毕,复之彭城。值云崖老宿,谭庄老于塔山,众多与之。华独谓:“学无内外,内外在人。欲大其心志,妙其有无。此二学可表里,而不可偏尚。吾道大成,如海纳百川,同一盐味。”众莫能易。自是周游瀛宇,循览天中。达哲邵英,悉皆访谒。凡住处案头,唯宝旧训。熟读精讨,志在力行。闻祗峰法主,阐《楞严》于古徐功德林,不惮千里。研穷数月,不能无疑。负笈南下,直指金陵,参月潭于圆觉。再绎楞严,前疑洞释。明崇祯十年丁丑冬,请戒于古林印含,喜其敏达。命司记录书翰文词,代之裁治,靡不雅鍊。时心融南询,欲华偕行。印谓华曰:“律是慧基,非智不奉。学未弥腊,岂宜他事?”猥以心命,不敢重违。同造天童密云禅师,令看父母未生前语,数月未彻。无何,心融、印含相继寂灭。华还古林,除职维那。偶提前说,顿破群疑。大清顺治三年,西竺老人居碧峰,新旧数千指,独识华于言论之表。称其戒行严密,学德俱深。壬辰春,犍椎集众,继席古林。是秋岁旱乏食,众以大豆杂充午钵。有私市麦食以供方丈者,华斥之曰:“大众忍饥,我独果腹,是陷我于不义。”侍者感悚。复躬亲劳作,实导平等。众益亲附,学徒云臻。以康熙十八年己未入灭,寿七十二,腊四十九,塔于古林后山。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二
今儆(一六〇九—一六六九?),字敬人。番禺人。族姓陈,原名虬起,字智藏。诸生。明桂王永历十二年(一六五八)始薙落受具于雷峰。后居丹霞,因病辞归雷峰,未几坐蜕。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