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25,分82页显示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龙藏
龙藏寺碑
声闻藏
优婆离结集律藏
禅定藏
龟藏六
㲉藏
覆藏犍度
覆藏他重罪戒

一藏
藏六
藏主
藏司
藏持
龙藏
【佛学大辞典】
(杂语)龙宫之经藏也。禅宗龟鉴曰:「庭前柏子话,龙藏所未有底。」
龙藏寺碑
【佛学大辞典】
(杂名)畿辅通志云隆兴寺在正定府治东。一名龙藏寺。隋开皇六年建。初为龙藏寺。寺有碑。在殿隅。集古录称其字画遒劲。有欧虞之体云。
声闻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藏之一。(参见:藏)
【佛学常见辞汇】
二藏之一。(参见:二藏)
【三藏法数】
闻佛声教,故曰声闻。谓佛说阿含等经,含藏小乘声闻等修因證果之法,是名声闻藏。(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蕴积之义,包含之义。经典能包含蕴积文义。故名为藏。善见律毗婆沙一:「藏者器也,何谓为器?器者能聚集众义也。」大乘义章一:「包含蕴积名藏。」释摩诃衍论一:「持其行法,随意不失所以立名曰藏焉。」玄应音义五:「梵本名箧,以藏更之也。」
【佛学常见辞汇】
蕴积的意思,经典能蕴积教义,所以叫做藏。
二藏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声闻藏,说声闻缘觉二乘之教理行果者,即小乘之三藏也。二、菩萨藏,说菩萨大士之教理行果者,大乘之三藏也。净影嘉祥以此二藏判一代教。大乘义章一曰:「就出世间中复有二种:一声闻藏,二菩萨藏。为声闻说,名声闻藏;为菩萨说,为菩萨藏。故地持云: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馀十一部是声闻藏。(中略)龙树亦云:迦叶阿难于王舍城结集三藏为声闻藏,文殊阿难于铁围山集摩诃衍为菩萨藏,圣教明證显然矣。此二亦名大乘小乘,半满教也。声闻藏法狭劣名小,未穷名半。菩萨藏法宽广名大,圆极名满。」三论玄义曰:「但应立大小二习,不应制于五时,略引三经三论證之。(中略)以经论验之,唯有二藏,无五时矣。」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小乘之经量部立二藏:一,经藏。二,律藏。论藏者,但为诸经中诠慧之处,及弟子释经之疏也。是非藏之所摄见。顺正理论一。【又】摩诃僧祇律三十二叙佛灭后五百圣者之结集,唯举经律二藏,无论藏之结集。【又】大乘亦立二藏:一,三藏。经律论结集于别部之小乘法藏也。二,摩诃衍藏。说大乘之教理行果者。此二者即为声闻藏菩萨藏。三论之嘉祥以之为彼宗之教相判释。智度论百曰:「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人之异,故有大小众差别。为是二种人故,佛口所说以文子语言分为二种:三藏是声闻法,摩诃衍是大乘法。」释摩诃衍论一曰:「立三藏总摄诸法,谓声闻藏及菩萨藏。」瑜伽论二十五,对法论十一,显扬论六,摄论一广明之。
【佛学常见辞汇】
1。经藏和律藏。经藏是佛所说的经文;律藏是佛所说的戒律。2。声闻藏和菩萨藏。声闻藏又名小乘教,即说声闻缘觉二乘教理的经典,如四阿含经等是;菩萨藏又名大乘教,即说修行菩萨道的经典,如华严等诸大乘经是。
【三藏法数】
(出庄严经论)
藏即含藏之义。谓佛说大小乘诸经,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名藏也。
〔一、声闻藏〕,闻佛声教,故曰声闻。谓佛说阿含等经,含藏小乘声闻等修因證果之法,是名声闻藏。(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
〔二、菩萨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佛说华严、法华等经,含藏大乘菩萨修因證果之法,是名菩萨藏。
优婆离结集律藏
【佛学大辞典】
(故事)佛灭后第一结集时,优婆离结集律藏。见智度论二,四分律五十四,善见律毗婆沙一,西域记九。
禅定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定之库藏。千手陀罗尼经曰:「诵持此陀罗尼者,(中略)当知此人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
龟藏六
【佛学大辞典】
(譬喻)人之六识,譬如龟之藏六支也。杂阿含经四十三曰:「过去世时,有河中草,有龟于中住止。时有野干,饥行觅食。遥见龟虫,疾来捉取。龟虫见来即便藏六,野干守伺,冀出头足,欲取食之。久守龟虫,永不出头,亦不出足。野干饥乏,瞋恚而去。诸比丘汝等,今日亦复如是。(中略)尔时世尊,即说偈曰:龟虫畏野干,藏六于壳内。比丘善摄心,密藏诸觉想。」又见涅槃经一。
㲉藏
【佛学大辞典】
(譬喻)人为无明烦恼所缠覆,如鸟之藏于卵内也。胜鬘经曰:「为无明藏世间开现演说,是故名圣谛。」同宝窟下末曰:「为于无明缠覆,如鸟在。为所藏,故名为藏。」
覆藏犍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十犍度之一。明治覆藏过失罪之章篇。四分律所说。
覆藏他重罪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波罗夷之一。(参见:波罗夷)附录。
【佛学大辞典】
(术语)蕴积之义,包含之义。经典能包含蕴积文义。故名为藏。善见律毗婆沙一:「藏者器也,何谓为器?器者能聚集众义也。」大乘义章一:「包含蕴积名藏。」释摩诃衍论一:「持其行法,随意不失所以立名曰藏焉。」玄应音义五:「梵本名箧,以藏更之也。」
【佛学常见辞汇】
蕴积的意思,经典能蕴积教义,所以叫做藏。
一藏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切之教法唯摄于一藏。法界法轮藏是也。释摩诃衍论一曰:「唯立一藏总摄诸法,谓法界法轮藏。」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藏即含藏之义。谓法界之理,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德不备,无法不摄,一一该罗,重重无尽。若世间法,若出世间法,无不含藏,故名一藏。(三际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藏六
【佛学大辞典】
(譬喻)龟藏六处,免野干之难。以喻比丘藏六根而免魔害。(参见:龟)附录。
藏主
【佛学大辞典】
(职位)司经藏者。大禅苑大藏经分二副,置于东西。因而有东藏主西藏主。
藏司
【佛学大辞典】
(职位)藏主寮也。若呼人则曰藏主。
藏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持之一。(参见:五持)
五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陀罗尼也。(参见:陀罗尼)。【又】(名数)五种之总持。密宗所立:一、闻持,耳闻一字之声,具悟五乘之教法,显密之差别,而无漏无失者。二、法持,于法总持而不漏者。三、义持,于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失者。四、根持,于六根之缘境,总持而无馀念者。五、藏持,总持如来藏之理而无漏失者。见辨惑指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