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25,分82页显示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7 58 59 60 下一页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明藏
所藏
刻藏
毗尼藏
迦叶结集三藏
迦腻色迦王结集三藏
信藏
持明藏
律藏
胎化藏
胎藏经
胎藏界
胎藏界三部
佛类词典(续上)
阿毗达磨藏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明藏
所藏
刻藏
毗尼藏
迦叶结集三藏
迦腻色迦王结集三藏
信藏
持明藏
律藏
胎化藏
胎藏经
胎藏界
胎藏界三部
阿毗达磨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论部之总称。三藏之一。含藏文与义故云藏。
(术语)一切论部之总称。三藏之一。含藏文与义故云藏。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尊者众贤著。显扬自宗者。唐玄奘译,四十卷。
(书名)尊者众贤著。显扬自宗者。唐玄奘译,四十卷。
明藏
【佛学大辞典】
(杂名)明朝彫刻之方册一切经也。明朝有南北二藏,南藏为太祖所刻,在南京之官库,北藏为太宗所刻,藏北京城中。其后神宗万历年间密藏禅师发愿初刻方册大藏,尔来海内之缁素得阅大藏者,皆师之赐也,日本铁眼禅师所翻刻者即此本也。
(杂名)明朝彫刻之方册一切经也。明朝有南北二藏,南藏为太祖所刻,在南京之官库,北藏为太宗所刻,藏北京城中。其后神宗万历年间密藏禅师发愿初刻方册大藏,尔来海内之缁素得阅大藏者,皆师之赐也,日本铁眼禅师所翻刻者即此本也。
所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三藏之一。(参见:阿赖耶)
【佛学常见辞汇】
阿赖耶三藏之一。(参见:阿赖耶)
(术语)阿赖耶三藏之一。(参见:阿赖耶)
【佛学常见辞汇】
阿赖耶三藏之一。(参见:阿赖耶)
刻藏
【佛学大辞典】
(杂语)刊刻大藏经也。
(杂语)刊刻大藏经也。
毗尼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Vinayapit!aka,新云毗奈耶藏。旧云毗尼藏。三藏之一,摄称如来所说之戒律经典。藏者包藏之义。此经典中包藏一切戒律之法,故云藏。善见律一曰:「毗尼藏者,是佛法寿。毗尼藏住,佛法亦住。」
(术语)Vinayapit!aka,新云毗奈耶藏。旧云毗尼藏。三藏之一,摄称如来所说之戒律经典。藏者包藏之义。此经典中包藏一切戒律之法,故云藏。善见律一曰:「毗尼藏者,是佛法寿。毗尼藏住,佛法亦住。」
迦叶结集三藏
【佛学大辞典】
(故事)(参见:摩诃迦叶)
(故事)(参见:摩诃迦叶)
迦腻色迦王结集三藏
【佛学大辞典】
(故事)王以如来涅槃后第四百年应期抚运,王风远被,殊俗内附,机务馀暇,每习佛经,日请一僧,入宫说法。诸师各异其说,王颇惑于去就,以问胁尊者。尊者曰: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师资部执,自致矛盾,不如及今随自宗而结集三藏。王听之,精选其人,得四百九十九人,皆阿罗汉也。后得世友菩萨以为上座,充为五百人。以迦湿弥罗国四周皆山为要害之地,物产丰饶,迦腻色迦王,率诸阿罗汉至此国,建立伽蓝,使结集三藏。三藏各十万颂,总为三十万颂,称九百六十万言,是大毗婆沙论也。王遂以赤铜为鍱,镂写论文,以石函缄封,建塔而藏于其中,命药叉神守卫其国,不使外出,求习学者,使就中受业。见西域记三。
(故事)王以如来涅槃后第四百年应期抚运,王风远被,殊俗内附,机务馀暇,每习佛经,日请一僧,入宫说法。诸师各异其说,王颇惑于去就,以问胁尊者。尊者曰: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师资部执,自致矛盾,不如及今随自宗而结集三藏。王听之,精选其人,得四百九十九人,皆阿罗汉也。后得世友菩萨以为上座,充为五百人。以迦湿弥罗国四周皆山为要害之地,物产丰饶,迦腻色迦王,率诸阿罗汉至此国,建立伽蓝,使结集三藏。三藏各十万颂,总为三十万颂,称九百六十万言,是大毗婆沙论也。王遂以赤铜为鍱,镂写论文,以石函缄封,建塔而藏于其中,命药叉神守卫其国,不使外出,求习学者,使就中受业。见西域记三。
信藏
【佛学大辞典】
(杂语)信心含藏一切之功德,故云信藏。华严经一曰:「信藏解脱门。」
【三藏法数】
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生如来家,增长信解,闻持一切佛法,为众生说,皆令信解,是名信藏。
(杂语)信心含藏一切之功德,故云信藏。华严经一曰:「信藏解脱门。」
【三藏法数】
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生如来家,增长信解,闻持一切佛法,为众生说,皆令信解,是名信藏。
持明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持明之法藏。即一切真言陀罗尼之经典也。演密钞一曰:「藏者能摄义故,(中略)今但取府库名之为藏,由如世间国大库藏即能蕴摄种种杂宝,出纳取与赈济无穷。持明藏亦尔,蕴摄诸佛秘密法义,利乐无尽故以为明藏。」西域求法高僧传有毗睇陀罗必得家,译曰持明藏(Vidya%-dhara-pit!aka)。
(术语)持明之法藏。即一切真言陀罗尼之经典也。演密钞一曰:「藏者能摄义故,(中略)今但取府库名之为藏,由如世间国大库藏即能蕴摄种种杂宝,出纳取与赈济无穷。持明藏亦尔,蕴摄诸佛秘密法义,利乐无尽故以为明藏。」西域求法高僧传有毗睇陀罗必得家,译曰持明藏(Vidya%-dhara-pit!aka)。
律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藏之一。旧作毗尼藏,译曰律藏,义翻也。新作毗奈耶藏,译曰调伏藏。结集关于佛教中戒律之法言者,包含于此中而无所漏,故曰藏。(参见:三藏)
【佛学常见辞汇】
三藏之一。(参见:三藏)
【三藏法数】
律藏者,即如来所制大小乘戒律也。律,法也。谓能治众生贪瞋痴种种之恶。如治世法律,则能断决重轻之罪也。
【三藏法数】
律藏者,即四分十诵律等是也。(四分者,一比丘法、二比丘尼法、三受戒法、四灭诤法也。十诵者,谓佛弟子优波离十番诵出也。)
【三藏法数】
律藏者,即菩萨善戒经、梵网戒等经。是也。
(术语)三藏之一。旧作毗尼藏,译曰律藏,义翻也。新作毗奈耶藏,译曰调伏藏。结集关于佛教中戒律之法言者,包含于此中而无所漏,故曰藏。(参见:三藏)
【佛学常见辞汇】
三藏之一。(参见:三藏)
【三藏法数】
律藏者,即如来所制大小乘戒律也。律,法也。谓能治众生贪瞋痴种种之恶。如治世法律,则能断决重轻之罪也。
【三藏法数】
律藏者,即四分十诵律等是也。(四分者,一比丘法、二比丘尼法、三受戒法、四灭诤法也。十诵者,谓佛弟子优波离十番诵出也。)
【三藏法数】
律藏者,即菩萨善戒经、梵网戒等经。是也。
三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Tripit!aka,经律论也。此三者,各包藏文义,故名三藏。经说定学,律说戒学,论说慧学。因之而通三藏达三学者,称为三藏。特为真谛玄奘等翻译师之称号。其梵名一一列之于下。一、素呾缆藏Su%trapit!aka,旧曰修多罗藏,译曰綖,圣人之言说,能贯穿诸法,如綖之贯花鬘,故喻之以綖。然经者训常训法,以圣人之言而名之。且经之持纬恰具綖之义,故译家易綖以经。二、毗奈耶藏Vinayapit!aka,旧作毗尼藏,译曰灭。灭三业过非之义。别名优婆罗叉,译曰律,毗奈耶之教能诠律,故别名谓之律。三、阿毗达磨藏Abhidharmapit!aka,旧作阿毗昙藏,新译曰对法,以对观真理之胜智而名。旧译无比法,亦称胜智而谓为无比。此藏生对观涅槃之无比胜智,故名阿毗达磨。别名优婆提舍,译曰论,论诸法之义。此藏所诠论诸法之性相,而生胜智,故别名为论。此三藏有三种:一、小乘之三藏,二、大乘之三藏,三、大小之三藏。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大小乘各经律论也。(参见:三字部三藏)
【佛学常见辞汇】
修多罗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修多罗藏即是经藏,为佛所说的经文;毗奈耶藏即是律藏,为佛所制的戒律;阿毗达磨藏即是论藏,为佛弟子所造的论。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三藏者,谓经律论,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皆名藏。
〔一、修多罗藏〕,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合也。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名契经也。
〔二、毗柰耶藏〕,梵语毗柰耶,华言律,又云善治。谓能治众生之恶,如世法律则能断决重轻之罪,故名律也。
〔三、阿毗达磨藏〕,梵语阿毗达磨,亦名阿毗昙,华言论。论者,论议也。瑜伽论云:问答决择诸法性相,故名论也。(梵语瑜伽,华言相应。)
(术语)Tripit!aka,经律论也。此三者,各包藏文义,故名三藏。经说定学,律说戒学,论说慧学。因之而通三藏达三学者,称为三藏。特为真谛玄奘等翻译师之称号。其梵名一一列之于下。一、素呾缆藏Su%trapit!aka,旧曰修多罗藏,译曰綖,圣人之言说,能贯穿诸法,如綖之贯花鬘,故喻之以綖。然经者训常训法,以圣人之言而名之。且经之持纬恰具綖之义,故译家易綖以经。二、毗奈耶藏Vinayapit!aka,旧作毗尼藏,译曰灭。灭三业过非之义。别名优婆罗叉,译曰律,毗奈耶之教能诠律,故别名谓之律。三、阿毗达磨藏Abhidharmapit!aka,旧作阿毗昙藏,新译曰对法,以对观真理之胜智而名。旧译无比法,亦称胜智而谓为无比。此藏生对观涅槃之无比胜智,故名阿毗达磨。别名优婆提舍,译曰论,论诸法之义。此藏所诠论诸法之性相,而生胜智,故别名为论。此三藏有三种:一、小乘之三藏,二、大乘之三藏,三、大小之三藏。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大小乘各经律论也。(参见:三字部三藏)
【佛学常见辞汇】
修多罗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修多罗藏即是经藏,为佛所说的经文;毗奈耶藏即是律藏,为佛所制的戒律;阿毗达磨藏即是论藏,为佛弟子所造的论。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三藏者,谓经律论,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皆名藏。
〔一、修多罗藏〕,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合也。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名契经也。
〔二、毗柰耶藏〕,梵语毗柰耶,华言律,又云善治。谓能治众生之恶,如世法律则能断决重轻之罪,故名律也。
〔三、阿毗达磨藏〕,梵语阿毗达磨,亦名阿毗昙,华言论。论者,论议也。瑜伽论云:问答决择诸法性相,故名论也。(梵语瑜伽,华言相应。)
胎化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藏之一。说佛在摩耶夫人胎中现种种教化事之法藏,菩萨处胎经等是也。
【三藏法数】
胎化藏者,谓佛说胎中化现等事,如菩萨处胎等经。是也。
(术语)八藏之一。说佛在摩耶夫人胎中现种种教化事之法藏,菩萨处胎经等是也。
【三藏法数】
胎化藏者,谓佛说胎中化现等事,如菩萨处胎等经。是也。
胎藏经
【佛学大辞典】
(杂名)无垢贤女经之异名。又菩萨处胎经之异名。
(杂名)无垢贤女经之异名。又菩萨处胎经之异名。
胎藏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檗缚俱舍Garbha-kos/a(dha%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于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三: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等之五大或清净之菩提心为本具之理性,此理性摄一切诸法,犹如母之胎内摄持吾子,故云胎藏。秘藏记上曰:「胎藏者理也,金刚者智也。」二譬众生之肉团心。此肉团心,本是八叶之莲华,以摄持曼荼罗之诸尊故也。大日经义释四曰:「内心妙白莲者,此是众生本心。妙法芬陀利华秘密标帜,华基八叶,圆满均等,如正开敷之形。此莲华台是实相自然智慧,莲华叶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藏为大悲胎藏曼荼罗之体,其馀三重是从此自證功德流出诸善知识入法界门耳。」秘藏记钞三曰:「经说曼荼罗来处,一切众生心中有八瓣肉团,是八叶莲华形也。于是处建立曼荼茶罗云胎藏界也。」三曼荼罗中,中台八叶院也。以从大日之胎藏出生三重之曼荼罗一切之诸尊故也。而谓之为胎藏者,佛之大悲慈护,爱育众生,犹如母于胎内之子,故云胎藏也。申言之,即欲以众生本具之胎藏之理,开示一切众生,而由佛之大悲胎藏而流出化他之法门,是胎藏界之曼荼罗也。因之对金刚界而言,金者智也,胎者理也,金者始觉也,胎者本觉也,金者从因向果也,胎者从果向因也,金者自利也,胎者利他也。大日经疏一曰:「次说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曼荼罗王,为满足彼诸未来世无量众生为救护安乐故。」同疏三曰:「以如来加持故,从佛菩提自證之德现八叶中胎藏身,从金刚密印现第一重金刚手等诸内眷属,从大悲万行现第二重摩诃萨埵诸大眷属,从普门方便现第三重一切众生喜见随类之身。」同疏四曰:「若行人自见中胎藏身时,即知一切众生悉有成佛因缘。」同五曰:「其中胎藏即是毗卢遮那自心八叶华也。」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本有的性德,摄持含藏一切如来的功德,如母胎摄藏婴儿,故称胎藏界。
(术语)梵语檗缚俱舍Garbha-kos/a(dha%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于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三: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等之五大或清净之菩提心为本具之理性,此理性摄一切诸法,犹如母之胎内摄持吾子,故云胎藏。秘藏记上曰:「胎藏者理也,金刚者智也。」二譬众生之肉团心。此肉团心,本是八叶之莲华,以摄持曼荼罗之诸尊故也。大日经义释四曰:「内心妙白莲者,此是众生本心。妙法芬陀利华秘密标帜,华基八叶,圆满均等,如正开敷之形。此莲华台是实相自然智慧,莲华叶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藏为大悲胎藏曼荼罗之体,其馀三重是从此自證功德流出诸善知识入法界门耳。」秘藏记钞三曰:「经说曼荼罗来处,一切众生心中有八瓣肉团,是八叶莲华形也。于是处建立曼荼茶罗云胎藏界也。」三曼荼罗中,中台八叶院也。以从大日之胎藏出生三重之曼荼罗一切之诸尊故也。而谓之为胎藏者,佛之大悲慈护,爱育众生,犹如母于胎内之子,故云胎藏也。申言之,即欲以众生本具之胎藏之理,开示一切众生,而由佛之大悲胎藏而流出化他之法门,是胎藏界之曼荼罗也。因之对金刚界而言,金者智也,胎者理也,金者始觉也,胎者本觉也,金者从因向果也,胎者从果向因也,金者自利也,胎者利他也。大日经疏一曰:「次说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曼荼罗王,为满足彼诸未来世无量众生为救护安乐故。」同疏三曰:「以如来加持故,从佛菩提自證之德现八叶中胎藏身,从金刚密印现第一重金刚手等诸内眷属,从大悲万行现第二重摩诃萨埵诸大眷属,从普门方便现第三重一切众生喜见随类之身。」同疏四曰:「若行人自见中胎藏身时,即知一切众生悉有成佛因缘。」同五曰:「其中胎藏即是毗卢遮那自心八叶华也。」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本有的性德,摄持含藏一切如来的功德,如母胎摄藏婴儿,故称胎藏界。
胎藏界三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自利门,故约转识所提之五智,统收其曼荼罗于五部,胎藏界为本觉下转之化他门,故约大定智悲之三德,统收其曼荼罗于三部:一佛部,是于果上理智具足,觉道圆满者,胎藏界曼荼罗中中台八叶院之诸尊及上下之诸院是也,是为大定。二莲华部,此为如来之大悲三昧,能滋荣万善,故喻之而名莲华部,观音院地藏院之在右方者是也。三金刚部,是为如来之慧之力用,能摧破惑业苦之三障,故喻之而名金刚部,在金刚手院除盖障院之左方者是也,是为大智。而就现图之第四重即外部之诸尊言之,有二义,一通中胎上下,摄于佛部,南方摄于金刚部,北方摄于莲华部。一通四方,摄于释迦院,释迦为三界六道能化之佛,故外部之尊通为其眷属也。大日经疏五曰:「大凡此第一重,上方是佛身众德庄严,下方是佛持明侍者,皆名如来部门。右方是如来大悲三昧,能滋荣万善故名莲华部。左方是如来大慧力用,能摧破三障故名金刚部。」呼三部之次第有二种,此经佛莲金之次第,由胜而劣之次第也。又瞿醯经苏悉地经等次第为佛金莲,是佛部为解脱,金刚部为般若,莲华部为法身,故自本有修出于生之次第也。见秘藏钞三。
(名数)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自利门,故约转识所提之五智,统收其曼荼罗于五部,胎藏界为本觉下转之化他门,故约大定智悲之三德,统收其曼荼罗于三部:一佛部,是于果上理智具足,觉道圆满者,胎藏界曼荼罗中中台八叶院之诸尊及上下之诸院是也,是为大定。二莲华部,此为如来之大悲三昧,能滋荣万善,故喻之而名莲华部,观音院地藏院之在右方者是也。三金刚部,是为如来之慧之力用,能摧破惑业苦之三障,故喻之而名金刚部,在金刚手院除盖障院之左方者是也,是为大智。而就现图之第四重即外部之诸尊言之,有二义,一通中胎上下,摄于佛部,南方摄于金刚部,北方摄于莲华部。一通四方,摄于释迦院,释迦为三界六道能化之佛,故外部之尊通为其眷属也。大日经疏五曰:「大凡此第一重,上方是佛身众德庄严,下方是佛持明侍者,皆名如来部门。右方是如来大悲三昧,能滋荣万善故名莲华部。左方是如来大慧力用,能摧破三障故名金刚部。」呼三部之次第有二种,此经佛莲金之次第,由胜而劣之次第也。又瞿醯经苏悉地经等次第为佛金莲,是佛部为解脱,金刚部为般若,莲华部为法身,故自本有修出于生之次第也。见秘藏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