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25,分82页显示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6  57  58  59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四种金刚藏菩萨
金刚智三藏
金刚菩提三藏
金藏
金藏云
金藏经
陀罗尼藏
法身藏
法界藏
法界胎藏三昧
法藏
法藏比丘
法藏碎金录
法宝藏
法宝藏陀罗尼经
四种金刚藏菩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凡密教有四种之金刚藏,百八名赞以文殊为金刚藏,理趣经以虚空藏为金刚藏,又以金刚萨埵为金刚藏,陀罗尼集经八有金刚部之金刚藏。即同名异体四种也。楞严经所说之金刚藏王菩萨为此中第四云。
金刚智三藏
【佛学大辞典】
(人名)金刚智,名。梵名跋曰罗菩提Vajrabodhi,三藏者尊称。南印度摩赖耶国人。婆罗门姓。年甫十岁,于那烂陀寺依寂静智出家,三十一岁往南天竺,时龙智(龙树菩萨之弟子),年七百岁犹在,就之,七年承事供养,受学一切密教。寻游师子国登楞伽山。闻支那佛法盛,唐玄宗开元七年达广州,翌年至东都。敕迎于慈恩寺,寻徙荐福寺。于所住立大曼荼罗坛以度四众。一行禅师,不空三藏,皆其弟子也。同二十年八月十五日于洛阳广福寺入寂,寿七十一,谥曰灌顶国师。师为真言宗八祖之第五,于东夏则谓之始祖。见贞元释教录,宋高僧传一。
金刚菩提三藏
【佛学大辞典】
(人名)金刚智三藏也。
金藏
【佛学大辞典】
(譬喻)真金之库藏也。以喻众生之佛性。见涅槃经七。
金藏云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世界之初成时,金色之云由光音天而起,遍布大空以降雨。因其色谓之金藏云。原人论自注颂曰:「光音金藏云,布及三千界,雨如车轴下。」佛祖统纪三十曰:「贤劫初成时,光音天,空中布金色云,注大洪雨,犹如车轴。」
金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部补注五曰:「金藏经者,昔宇文邕残酷释氏时,有论师,采集众经要义,流布于世,号为金藏。」义疏六帖中往往引之,今不传。
陀罗尼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波罗蜜经所说五藏之一。为真言陀罗尼之法藏,五藏中此为最上醍醐之教法,据之而立真言宗。(参见:五藏)
【三藏法数】
梵语陀罗尼,华言能持,亦云咒,即秘藏也。谓集种种善法,持令不失。经云: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经,调伏对治;或复有情,造诸恶业,种种重罪,使得消灭,速疾解脱,顿悟涅槃,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是也。
五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灭之年,安居时,大众部之众,在窟外结集法藏而为五藏。(参见:藏)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灭后窟外大众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于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复集素呾缆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众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毗尼藏,三、阿毗昙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为佛灭后阿难之结集,菩萨藏者佛在世时即有之云。文曰:「诸方等正经皆是菩萨藏中事,先佛在时已名大士藏,阿难所撰即今四藏是也,合而言之为五藏也。」又曰:「所谓杂藏者,非一人说。或佛所说,或弟子说,或诸天赞诵,或说宿缘三阿僧祇菩萨所生。文义非一,多于三藏,故曰杂藏也。」又小乘之法藏部亦立五藏:一、经藏,二、律藏,三、论藏,四、明咒藏,五、菩萨藏。见宗轮论述记。又密教立五藏似大集部所立之五藏。六波罗蜜经一曰:「一素呾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中略)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中略)我灭度后,令阿难陀受持所说素呾缆藏,邬波离受持所说毗奈耶藏,迦多衍那受持所说阿毗达磨藏,曼殊师利菩萨受持所说大乘般若波罗蜜多,其金刚生菩萨受持所说甚深微妙诸总持门。」
【三藏法数】
(出六波罗蜜经)
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等皆能含藏无量法义故也。
〔一、素呾缆藏〕,梵语素呾缆,即修多罗,华言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谓法,三世不易之谓常。经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毗柰耶藏〕,梵语毗柰耶,华言律。律者,法也。谓能断决重轻之罪也。经云:若彼有情,乐习威仪,护持正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而为彼说毗柰耶藏。是也。
〔三、阿毗达磨藏〕,梵语阿毗达磨,华言无比法,即论藏也。谓圣人智慧,分别法义,最胜无比。经云:若彼有情,乐说正法,分别性相,循环研覈,究竟甚深,而为彼说阿毗达磨藏。是也。
〔四、般若波罗蜜多藏〕,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即慧藏也。谓诸众生,由迷般若,居生死名此岸;菩萨,由修般若,到涅槃,名彼岸。经云:若彼有情,乐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著分别,而为彼说般若波罗蜜多藏。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五、陀罗尼藏〕,梵语陀罗尼,华言能持,亦云咒,即秘藏也。谓集种种善法,持令不失。经云: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经,调伏对治;或复有情,造诸恶业,种种重罪,使得消灭,速疾解脱,顿悟涅槃,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是也。
法身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藏之一。
【三藏法数】
谓圣人自性清净法身,为无上菩提,河沙功德之所依止,是名法身藏。(梵语菩提,华言道。)
法界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藏之一。持一切染净之有为法,故名法界。内含一切功德之性德,故名藏。(参见:五藏)
【三藏法数】
谓法界之理,通因彻果,外持一切染净有为,内含一切恒沙性德,是名法界藏。
五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灭之年,安居时,大众部之众,在窟外结集法藏而为五藏。(参见:藏)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灭后窟外大众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于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复集素呾缆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众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毗尼藏,三、阿毗昙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为佛灭后阿难之结集,菩萨藏者佛在世时即有之云。文曰:「诸方等正经皆是菩萨藏中事,先佛在时已名大士藏,阿难所撰即今四藏是也,合而言之为五藏也。」又曰:「所谓杂藏者,非一人说。或佛所说,或弟子说,或诸天赞诵,或说宿缘三阿僧祇菩萨所生。文义非一,多于三藏,故曰杂藏也。」又小乘之法藏部亦立五藏:一、经藏,二、律藏,三、论藏,四、明咒藏,五、菩萨藏。见宗轮论述记。又密教立五藏似大集部所立之五藏。六波罗蜜经一曰:「一素呾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中略)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中略)我灭度后,令阿难陀受持所说素呾缆藏,邬波离受持所说毗奈耶藏,迦多衍那受持所说阿毗达磨藏,曼殊师利菩萨受持所说大乘般若波罗蜜多,其金刚生菩萨受持所说甚深微妙诸总持门。」
【三藏法数】
(出六波罗蜜经)
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等皆能含藏无量法义故也。
〔一、素呾缆藏〕,梵语素呾缆,即修多罗,华言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谓法,三世不易之谓常。经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毗柰耶藏〕,梵语毗柰耶,华言律。律者,法也。谓能断决重轻之罪也。经云:若彼有情,乐习威仪,护持正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而为彼说毗柰耶藏。是也。
〔三、阿毗达磨藏〕,梵语阿毗达磨,华言无比法,即论藏也。谓圣人智慧,分别法义,最胜无比。经云:若彼有情,乐说正法,分别性相,循环研覈,究竟甚深,而为彼说阿毗达磨藏。是也。
〔四、般若波罗蜜多藏〕,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即慧藏也。谓诸众生,由迷般若,居生死名此岸;菩萨,由修般若,到涅槃,名彼岸。经云:若彼有情,乐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著分别,而为彼说般若波罗蜜多藏。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五、陀罗尼藏〕,梵语陀罗尼,华言能持,亦云咒,即秘藏也。谓集种种善法,持令不失。经云: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经,调伏对治;或复有情,造诸恶业,种种重罪,使得消灭,速疾解脱,顿悟涅槃,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是也。
法界胎藏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周遍法界之大悲胎藏三昧也。大日经二曰:「住法界胎藏三昧,从此定起,说入佛三昧耶持明。」
法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佛法藏,一名如来藏。法性之理也。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曰法藏。无量寿经上曰:「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又曰:「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又曰:「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同嘉祥疏曰:「名理为藏,解契宗源,故云入佛法藏。」同慧远疏曰:「如来藏性,是如来甚深法藏,闇障既除,明现己心,故曰受持。」【又】(术语)佛所说之教法也,教法含藏多义,故名法藏。多法集积,故又曰法蕴,其数有八万四千,释之者有多义,法华经序品曰:「此妙光法师奉持佛法藏。」同宝塔品曰:「持八万四千法藏,为人演说。」贤劫经曰:「佛初发至分舍利凡有三百五十度门,一一皆有六度,合二千一百,又对四分,合八千四百,一变十合八万四千。」俱舍论一曰:「有师言如来说八万部法蕴经,一一法蕴有六千颂,如法蕴足论有六千颂。又有师说就所诠法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其数八万四千因之显一法门之教门为一法蕴,其数八万。然如实说,所化有情,有贪瞋等八万烦恼,为对治之,世尊说八万法蕴。」多论一曰:「八万法藏者,树之根须枝叶多,名为一树,佛为一众生始终说法名一藏,如是有八万。有曰佛名一座说法为藏,如是有八万。有云十六字为半偈,三十二字为一偈,如是有八万。有云每半月说戒,为一藏,如是有八万。有云佛自说六万大千偈为一藏,如是有八万,有云佛说尘劳有八万,法药亦有八万,名八万法藏。【又】(杂名)纳经之库藏曰法藏,亦云宝藏。【又】(菩萨)无量寿佛在因位时之名也。(参见:法藏比丘)。【又】(人名)华严之祖贤首法藏法师讳法藏。康居国人。姓康氏。来居长安。往侍智俨。尽得其教。以巾帻说法。武后度之为僧。乙未,诏师开示华严宗旨。方序经题,口出白光,须臾成盖。后大悦,赐号贤首。诏佐实叉难陀译华严经。既毕,诏讲新经。大地震动。即日指殿隅金狮子为晓譬之因。其说著金师子章。睿宗受内禅,请师授菩萨大戒。师讲华严三十馀遍。楞伽密严梵网起信心经皆有义疏。先天元年,终于大荐福寺。赠鸿胪卿。是为华严三祖。」
【佛学常见辞汇】
1。又名佛法藏,或如来藏,即法性的道理,因法性含藏无量的性德,故名。2。人名,本康居国人,武后赐号贤首,是华严宗的第三祖。
法藏比丘
【佛学大辞典】
(菩萨)阿弥陀佛因位在世自在王佛所出家修行时之名也。无量寿经曰法藏。平等觉经曰昙摩迦留Dharma%kara,译曰法宝藏,大阿弥陀经曰昙摩迦,无量寿经云作法,如来会云法处,智度五十云法积。嘉祥大经疏曰:「能蕴畜佛法,故曰法藏。」
【佛学常见辞汇】
阿弥陀佛在因位于世自在王佛所,出家修行菩萨道时的名字。
法藏比丘
【佛学大辞典】
(菩萨)阿弥陀佛因位在世自在王佛所出家修行时之名也。无量寿经曰法藏。平等觉经曰昙摩迦留Dharma%kara,译曰法宝藏,大阿弥陀经曰昙摩迦,无量寿经云作法,如来会云法处,智度五十云法积。嘉祥大经疏曰:「能蕴畜佛法,故曰法藏。」
【佛学常见辞汇】
阿弥陀佛在因位于世自在王佛所,出家修行菩萨道时的名字。
法藏碎金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宋晁迥撰。皆融会佛理,随笔记载。亦宗门语录之类。其曰碎金,取世说新语安石碎金义也。孙觌谓其宗向佛乘,以老庄儒书汇而为一。明嘉靖乙巳,迥裔孙瑮始从内阁录出锓板以行。改其名曰迦谈。今仍从迥原名。见四库提要。
法宝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宝含摄无量之法财,故曰法宝藏。法华经五百弟子品曰:「供养诸如来,护持法宝藏。」
法宝藏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