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25,分82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藏昂
周藏
寄藏
慧藏
火藏
藏戏
藏吏
藏核
藏摧
豹藏雾
贝藏
窜藏
乞藏
起藏
弃藏
《漢語大詞典》:藏昂
仪表雄伟,气宇轩昂。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阴沉过连树,藏昂抵横坂。”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紆金光照耀,执玉意藏昂。”
《漢語大詞典》:周藏
周密地掩藏。荀子·礼论:“故丧礼者,无它焉,明死生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也。”
分類:密地掩藏
《漢語大詞典》:寄藏
(1).谓依制迁神主而藏于祖庙。《礼记·祭法》“去祧为坛” 唐 孔颖达 疏:“若是昭行,寄藏 武王 祧;若是穆行,即寄藏 文王 祧。不得四时而祭之。”
(2).犹贮藏。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来书云:元神、元气、元精必各有寄藏发生之处,又有真阴之精、真阳之气云云。”
《漢語大詞典》:慧藏
佛教经典分经、律、论三部分,是为三藏,亦称慧藏。亦特指其中的论藏。 南朝 梁简文帝 《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四种围陀,在家必习;三品慧藏,入道弥通。”参见“ 三藏 ”。
《國語辭典》:三藏  拼音:sān zàng
佛教用语:(1)佛教经典的总称。包括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经藏是指以佛说法的形式创作的典籍;律藏虽同是以佛说的形式,但内容都和戒律有关;论藏是佛弟子或后世论师阐释经义的作品。宋。承迁〈金师子章序〉:「设有说道超他,入经藏,对三藏胜论议人否?」(2)三藏法师的简称。参见「三藏法师」条。唐。阎朝隐〈大唐大荐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师之碑〉:「證圣年中奉敕与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译华严经。」
《漢語大詞典》:火藏
指心脏。急就篇卷三“心主” 唐 颜师古 注:“心,火藏也。主者,言心最在中央,为诸藏之所主。” 隋 萧吉 五行大义卷三:“心是火藏,大肠是金府,故以配焉。”
分類:心脏
《漢語大詞典》:藏戏(藏戲)
藏 族戏曲剧种。流行于 西藏自治区 和 青海 、 甘肃 、 云南 、 四川 的部分地区。演出分“顿(开场式)”、“雄(正戏)”、“扎西(结尾的集体歌舞)”三部分。用鼓和钹伴奏,唱时有帮腔。人物大多戴面具。
《高级汉语词典》:藏吏
负责宫内府库的官吏
《分类字锦》:藏核
郭祥正 枣诗 结花虽最晚,藏核莫如坚。
分类:
《漢語大詞典》:藏摧
谓凄怆;悲伤。 晋 陶潜 《闲情赋》:“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 逯钦立 校注:“藏摧,摧藏,悽愴。”
分類:凄怆悲伤
《漢語大詞典》:豹藏雾(豹藏霧)
典出 汉 刘向 列女传·陶答子妻:“妾闻 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后因以“豹藏雾”喻潜心修养,洁身自好。 宋 黄庭坚 《次韵道辅双岭向寄三迭》:“生涯鱼吹沫,文采豹藏雾。”参见“ 豹隐 ”。
《國語辭典》:豹隐(豹隱)  拼音:bào yǐn
比喻隐居山林。唐。骆宾王 秋日送侯四得弹字诗:「我留安豹隐,君去学鹏抟。」
《漢語大詞典》:贝藏(貝藏)
指佛经。藏,佛教经典。古 印度 人书之于贝叶上,故称。 宋 洪适 《广州狱空道场疏》:“爰啟梵筵,广敷贝藏,拔沉冤于既往,严浄福以无边。”
《漢語大詞典》:窜藏(竄藏)
隐匿;潜藏。《楚辞·九辩》:“今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 王逸 注:“身虽隐匿名显彰也。” 汉 王充 论衡·佚文:“五经之儒,抱经隐匿, 伏生 之徒,窜藏土中。”
分類:隐匿潜藏
《漢語大詞典》:乞藏
亦作“ 乞臧 ”。 复姓。 唐 有 乞藏遮遮 。见新唐书·韦皋传新唐书·吐番传作 乞臧遮遮 。
分類:复姓
《漢語大詞典》:起藏
发掘埋藏之物。 清 李渔 《重义奔丧奴仆好,贪财殒命子孙愚》:“ 遗生 只道:‘回家有事。’不説起藏的原故。”
《韵府拾遗 阳韵》:弃藏(弃藏)
白居易诗所以先圣王弃藏不为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