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6,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1 下一页
蔡凤仪(字 妈成 号 舜廷 )
蔡鸿书(字 榴庭 )
蔡启华(字 培苑、君锡 )
蔡佩香( 佩香 字 梦兰 号 南樵、南樵散人、南樵劫馀生、海外逋客、诗狂子、广莫散人 )
蔡元培(字 鹤卿、仲申、民友、孑民 号 隺庼 宜哥 意可 )
蔡添福(字 实奇 号 植祈、卐华市隐 )
蔡寅(字 清任 号 冶民 )
蔡碧吟(号 赤崁女史 )
蔡汝修(字 柳洲 )
蔡哲夫( 守、有守 字 成城 号 寒琼、寒翁、寒道人、茶丘残客、折芙 )
蔡惠如( 江柳 字 铁生 )
蔡锷( 艮寅 字 松坡 )
蔡序东
蔡寄鸥( 天宪 名 乙青 号 乌台 )
其它辞典(续上)
蔡侗蔡凤仪(字 妈成 号 舜廷 )
蔡鸿书(字 榴庭 )
蔡启华(字 培苑、君锡 )
蔡佩香( 佩香 字 梦兰 号 南樵、南樵散人、南樵劫馀生、海外逋客、诗狂子、广莫散人 )
蔡元培(字 鹤卿、仲申、民友、孑民 号 隺庼 宜哥 意可 )
蔡添福(字 实奇 号 植祈、卐华市隐 )
蔡寅(字 清任 号 冶民 )
蔡碧吟(号 赤崁女史 )
蔡汝修(字 柳洲 )
蔡哲夫( 守、有守 字 成城 号 寒琼、寒翁、寒道人、茶丘残客、折芙 )
蔡惠如( 江柳 字 铁生 )
蔡锷( 艮寅 字 松坡 )
蔡序东
蔡寄鸥( 天宪 名 乙青 号 乌台 )
人物简介
维基
蔡侗,山西省平定直隶州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绪戊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7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凤仪(1862~1910),字妈成,号舜廷。清基隆玉田里人。原籍福建同安,父蔡登鳌由福建迁至基隆,初设船头行兼杂货买卖,后又经营金矿,遂成地方富商。蔡氏少时习举子业,惜屡试不中,乃于鼻头、深澳、内木山等地设帐授徒。改隶之初为日人通译,继任基隆公学校汉文教师,后辞职经营公卖品兼任学务委员。明治四十三年(1910)卒,年四十九。凤仪学问深醇,执教时循循善诱,子弟受其裁成者不少。平日喜吟咏,为「瀛社」创立初期之会员。目前所见诗作多发表于《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参考朱仲西主修《基隆市志。人物篇》,基隆市文献委员,1959年2月;林正三、许惠玟编《台湾瀛社诗学会会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10月。 〗 (陈晓怡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鸿书(1864~?),字榴庭。清嘉义布袋嘴(今嘉义布袋镇)人。光绪年间生员。乙未鼎革后,青毡讲学,为渔盐之乡开启汉学风气,其功厥伟。曾于野崎盐行任雇员,因金券遭窃,蒙无妄之灾,被拘留数日始获释。大正十三年(1924)元旦,与布袋人士共同组织「岱江吟社」,邀请「罗山吟社」林纯卿莅临指导,长达十年之久。〖参考赖子清《嘉义县志。人物志》,嘉义县政府出版,1976年;〈古今台湾诗文社〉(一),《台湾文献》十卷三期,1959年9月,页100;《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嘉义通信」,1911年4月13日,第三版。〗蔡鸿书诗作目前仅见四首,收录于《寿星集》、《台海诗珠》、《瀛洲诗集》及《嘉义县志》,以下据此编校。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启华(1864~1918),字培苑,又字君锡〖编者按:蔡启华未以字行,「字君锡」此条资料,仅见于1907年馆森鸿、宇野秋皋《竹风兰雨集》〈韩信〉诗题下。〗,清大稻埕(今台北市)人。祖籍福建惠安县,幼随父渡台。其父以讲学为业,蔡启华随侍读书,于诗文一道,颇有心得。乙未割台,充任大稻埕公校汉文教师,其后又任总督府学务课员。大正二年(1913)加入瀛社,与诗友唱和不辍。长子蔡玉麟国语学校乙科师范部毕业,曾任大稻埕公学校训导,大正五年(1916)偕次弟玉鹤东渡留学,就读明治大学法科。大正七年(1918)蔡启华拟举家久居日本,未料宿疾发作,在京医治无效。匆遽归台,旬馀竟殁。〖参考《台湾日日新报》,「瀛社例会补志」,1913年11月13日,第六版;林正三《瀛社会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生平诗作多发表于《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及《台湾教育会杂志》。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佩香(1867~1925),又作佩香,字梦兰,号南樵,又号南樵散人、南樵劫馀生、海外逋客、诗狂子、广莫散人。清台湾县(今台南市安平)人,出身当地望族,父执辈蔡向荣、蔡霞潭曾任职户部主事,叔父蔡霞标则任职刑部主事,府城士绅许廷光为其舅父。蔡佩香为光绪年间廪生,曾师事举人蔡国琳,日治后,师徒二人于明治三十三年(1900)联袂赴日观光。明治三十八年(1905)与连横于厦门合办《福建日日新闻》,共主笔政,不及一年即停刊返台。〖参考林德政〈连雅堂在大陆的活动〉,《传记文学》第七十八卷第五期,2005年11月。〗次年(1906)加入台南「南社」,并参与台湾总督府临时旧惯调查会之活动。明治四十年(1907)二月北上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记者,曾主笔「掬月楼诗话」专栏〖「掬月楼诗话」自1907年8月2日至1908年8月9日止,不定期刊于《汉文台湾日日新报》之「诗话」栏。〗。隔年(1908)五月因病南下台南医院疗养,八月退社,此后久居台南。大正十年(1921)六月任《圣心会会报》汉文记者,大正十三年(1924)十月入《台南新报》任记者。王松《台阳诗话》谓其「为人慷爽,不立崖岸,能文工诗」,老年后贫病益甚,惟吟咏自如。今蔡氏诗作据《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南瀛佛教》以及王炳南之《南瀛诗选》、《潜园寓录》等报刊合集辑录编校,并依时间先后排序。〖生年据其诗〈三十八年初度自志〉(《台湾日日新报》,「词林」栏,1906年9月27日,第一版)及〈客邸除夕〉(《汉文台湾日日新报》,「艺苑」栏,1907年12月31日,第一版)一诗有句「卅九星霜鬓欲皤」推算。卒年据《台南新报》载三屋清阴〈哭蔡南樵〉(1925年8月7日)、《台湾日日新报》载罗秀惠〈故蔡佩香氏吊辞〉(1925年8月14日)。〗(许俊雅撰)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蔡元培(1868-1940) 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山阴县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维基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蔡元培)敱,字仲申,又字鹤卿、民友、孑民,号隺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馀,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人物、翻译家,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他曾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代理主席,亦被普遍认为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蔡元培25岁成进士,被点翰林院庶吉士,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他也是中国国民党监察委员,四一二事件时领衔发表《护党救国之通电》,要求清党。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把中国文化教育「从封建专制时代摆渡到民主自由时代」。手定教育方针,创立现代教育制度。把北京大学学术化,奠定中央研究院之基础。提倡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及人生观、世界观、美学教育。倡导自由思想、民权与女权,致力革除「读书为官」之旧俗,开科学性研究风气。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添福(1869~1936),字实奇,亦曰石奇,又号植祈,别署卐华市隐。艋舺(今台北万华)人。生性和易,喜结交忘年友。清季赴县试,诗题为〈桐遇知音已半焦〉,忘书一字而落第。学识颇丰,最解理义。日人治台后,于明治二十九年(1896)受命担任台北县事务嘱托,三十四年(1901)改为台北县雇员,后以病辞,转而从商。诗学与谜学俱工。〖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林正三撰《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与研究》,九十三年度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艺文补助文学类研究计画,2005年4月。〗蔡添福为「瀛社」社员,并曾参与「玉山吟社」诗会,诗作多刊登于当时报刊,现有蔡氏诗作即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三六九小报》、《诗报》,及黄卧松编《鸣鼓集》、赖子清编《台湾诗海》、曾笑云编《东宁击钵吟前集》等编辑校录。(吴毓琪撰)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蔡寅(1873-1939),字清任,号冶民,江苏吴江人。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碧吟(1874~1939),闺名叶诗,号赤崁女史,台湾县东安坊(今台南市)人。为举人蔡国琳独生女。蔡国琳曾任文石、蓬壶两书院教谕,并受命纂修《台南府志》,尝于延平王祠设帐课徒为业。蔡碧吟幼承庭训,工诗文,尤擅柳体楷书。二十岁,许聘于父亲高足赖文安孝廉。乙未割台,蔡氏举家走避厦门,婚事因而延迟。不久,赖文安因故受日警辱殴,引发旧疾身亡。蔡碧吟自请奔丧守节,事奉舅姑归台。明治四十二年(1909),蔡国琳逝世,所遗丰厚资产赖女史经理。明治四十四年(1911),蔡氏招台南举人罗秀惠入赘。(注)孰料,罗氏放诞风流,不久即荡尽蔡家资财,晚年夫妇以卖字为生。蔡碧吟生平作品未结集出版,兹据《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诗报》、《台海诗珠》等报刊合集辑录编校。(蔡美端 撰) 注文:参考守一生〈碧吟女史〉,《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09年8月17日。蔡碧吟议赘罗秀惠一案,颇多报导,可参考〈就蔡碧吟议赘罗秀惠言〉,《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09年8月27日,第一版、「蝉琴蛙鼓」,《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09年8月28日、「蔡罗结婚」,《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11年1月26日,第三版。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柳洲,苗栗苑里人,「竹社」社员,蔡振丰之子。编有《台海击钵吟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蔡哲夫(1879-1941),原名守,一作有守,字成城,号寒琼、寒翁、寒道人、茶丘残客、折芙。斋堂为茶丘、寒庐、有奇堂、味雪庵、砖镜斋、二条一廛、寒琼水榭、茶四妙亭。广东顺德龙江乡人。早年加入南社,襄助黄节和邓实主办《国粹学报》,刊辑《风雨楼丛书),与王秋湄、潘达微合编《天荒画报》。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惠如(1881~1929),名江柳,字铁生。台中牛骂头(今台中清水镇)人。少习经史,能诗文。经营米谷会社及米谷公司,又投资「协合制糖会社」、牛骂头及员林轻铁会社。明治卅九年(1906)加入「栎社」。曾任台中区长,大正四年(1915)变卖家产,携眷定居福州仓前山,经营渔业。又尝留学东京,倡议成立「台湾文社」,创刊《台湾文艺丛志》。大正八年(1919)在东京联合台湾、大陆刘日学生组织「声应会」,后又偕蔡培火、林呈禄筹组「启发会」。翌年,与林献堂重组「台湾新民会」,慷慨捐资筹办《台湾青年》。联络各地同乡,组成上海台湾青年会、北京台湾青年会。大正十年(1921)参与创立「台湾文化协会」,并担任理事。翌年担任《台湾》杂志董事。大正十二年(1923)因「治警事件」入狱。翌年七月三日举办「无力者大会」时,不慎失足受伤。晚年因中风引发脑疾,病逝台北。著有《铁生诗草》〖参考《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2。〗。(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82.12.18-1916.11.8,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人,中华民国陆军上将。1911年云南重九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总指挥。1915年云南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华民国开国元勋。 我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爱国将领。 中华民国历史上第一位享受国葬殊荣的革命元勋。
人物简介
维基
蔡序东(1884年—1914年),字?,广东省顺德县人,法政科进士。周自齐妹夫。
人物简介
简介
蔡寄鸥,(1889~1954)原名天宪,又名乙青,号乌台。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4岁中秀才。同年父病死,往亲戚家任教,并刻苦自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考进两湖总师范学堂。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因家中生活困难,开始向《汉口中西报》、《公论报》投稿,以稿酬补贴家用。其时结识詹大悲、胡石庵等几位革命党人。由蒋翊武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转为国民党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