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归葬(歸葬)  拼音:guī zàng
尸骨被运回故乡埋葬。《史记。卷三五。管蔡世家》:「悼公死于宋,归葬。」《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我本是湖广人,而今把先君骸骨背到故乡去归葬。」
《國語辭典》:合葬  拼音:hé zàng
夫妇死后同葬一处墓穴。《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骈字类编》:日葬
榖梁:隐公三年冬十有二月癸未,葬宋缪公。传:日葬,故也。危不得葬也。
《國語辭典》:丧葬(喪葬)  拼音:sāng zàng
办理人死后的一切事宜。《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后何罪,妄以鸩死?国母丧葬,托疾不出!」《儒林外史》第四○回:「丧葬已毕,家产都已赔完了。」
《國語辭典》:改葬  拼音:gǎi zàng
放弃原先已安葬的墓地,而迁葬于别处。《左传。隐公元年》:「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临,故不书。」
《漢語大詞典》:卜葬
古代埋葬死者,先占卜以择吉祥之葬日与葬地,称为“卜葬”。礼记·杂记下:“卜葬其兄,弟曰‘伯子某’。” 孔颖达 疏:“谓卜葬择日而卜人祝龟之辞也。”后即为择时地安葬之代称。 宋 岳珂 桯史·望江二翁:“ 陈氏 卜葬,环数百里莫不闻。” 廖仲恺 《致蒋介石函》:“渠( 邓铿 )生前至爱 赣园 ……故拟卜葬于此。”
《國語辭典》:会葬(會葬)  拼音:huì zàng
1.聚集众人前往送葬。《左传。隐公元年》:「卫侯来会葬,不见公亦不书。」《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祭品象物,多难指名,会葬者盖相摩。」
2.合葬。《史记。卷八五。吕不韦传》:「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谥为帝太后,与庄襄王会葬茝阳。」
《國語辭典》:厚葬  拼音:hòu zàng
隆重、盛大的丧葬。《论语。先进》:「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墨子。节葬下》:「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
《漢語大詞典》:祔葬
合葬。亦谓葬于先茔之旁。《礼记·丧礼小记》:“祔葬者不筮宅。” 孙希旦 集解:“祔葬,谓葬於祖之旁也。”宋书·少帝纪:“ 孝懿皇后 祔葬於 兴寧陵 。”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懿萧皇后:“帝遗旨:‘太后百岁后不须祔葬。’” 唐 王维 《故任城县尉裴府君墓志铭》:“祔葬于 凤栖原 先府君之塋。”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八年:“ 文焕 斩四卒,以 贵 祔葬 顺 冢。”
分類:合葬
《漢語大詞典》:公葬
公众为死者举行的葬礼。 袁鹰 《悲欢·校园随想》:“年岁大点的那位,正叙述从更年长的同志那里听来的三十年前的情景:…… 昆明 三万多群众,怎样给四位殉难者出殡,在这儿举行公葬。”
《漢語大詞典》:薄葬
葬具及丧礼简单、节俭。荀子·正论:“太古薄葬,棺厚三寸,衣衾三领。” 汉 王充 论衡·薄葬:“贤圣之业,皆以薄葬省用为务。”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叛贼·发冢:“如 王荆公 清苦,料无厚葬…… 南京 太监 石巖 者,营治寿穴,苦乏大砖,或献言,云近处古塚砖奇大。遂拆以充用,视其碣乃 介甫 也,则薄葬亦受祸矣。”
《國語辭典》:送葬  拼音:sòng zàng
跟著丧家的行列,把灵柩送到葬地。也作「送殡」、「送丧」。
《漢語大詞典》:返葬
谓死在外地者归葬故乡。 北周 庾信 《思旧铭》:“思归道远,返葬无从。”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水浮陆走,丹旐翩然。至诚感神,返葬中原。” 宋 陆游 《跋〈淮海后集〉》:“ 子开 名 蘧 ,居 江阴 ,既死,返葬 赵州 临城 。”
《漢語大詞典》:藁葬
亦作“藳葬”。 草草埋葬。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寃乘舆之残酷,軫人神之无状,载下车以黜丧,揜桐棺之藁葬。”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始欲治葬於 西山寺 ,其后遂藳葬於 西溪 焉。”元史·世祖纪七:“疾者医之,饥者廪之,死者藁葬之,官给其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日将暮,取儿藁葬。”
分類:草草埋葬
《漢語大詞典》:收葬
收殓埋葬。三国志·魏志·王修传:“﹝ 王脩 ﹞遂诣 太祖 ,乞收葬 谭 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光武 使司徒 邓禹 收葬于 霸陵县 。”北史·赵贵传:“﹝ 赵贵 ﹞因请收葬 岳 。”
分類:收殓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