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丛葬(叢葬)  拼音:cóng zàng
1.将众多尸体埋葬于一处。如:「七十二烈士丛葬于黄花冈。」
2.坟墓丛聚的地方。《聊斋志异。卷八。陈锡九》:「会晚经丛葬处,有数人遮道,逼索饭贺。」
《漢語大詞典》:客葬
葬埋于外地。 唐 韩愈 《祭石君文》:“客葬 秦 原,孤魂谁附?”
分類:葬埋外地
《漢語大詞典》:托葬
依附埋葬。
分類:依附埋葬
《漢語大詞典》:托葬(託葬)
依附埋葬。汉书·贾山传:“为葬薶之侈至於此,使其后世曾不得蓬颗蔽冢而託葬焉。”旧唐书·忠义传上·罗士信:“ 士信 初为 裴仁基 所礼,尝感其知己之恩,及 东都 平,遂以家财收敛,葬於 北邙 。又云:‘我死后,当葬此墓侧。’及卒,果就 仁基 所而託葬焉。”
分類:依附埋葬
《國語辭典》:水葬  拼音:shuǐ zàng
把死者的尸体投进水中,任其沉流漂散的葬法。《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海南诸国传》:「水葬则投之江流,火葬则焚为灰烬。」唐。皮日休 馆娃宫怀古五绝五首之五:「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漢語大詞典》:没葬
埋葬。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后集·隋炀帝海山记下》:“兵甲常役百万,士民穷乎山谷。征 辽 者百不存十,没葬者十未有一。”
分類:埋葬
《漢語大詞典》:瘗葬(瘞葬)
埋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无何,山中遣僮来,以断杖付生云:‘代死者,此君(指竹)也。’便嘱瘞葬致祭,以解竹木之寃。”
分類:埋葬
《漢語大詞典》:寓葬
寄葬于外乡。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 宋潜溪 学士以 孙慎 得罪,迁於 蜀 ,卒於 夔 ,遂寓葬於 夔府 之西 莲花池山 下。”
分類:外乡
《漢語大詞典》:更葬
改葬。吕氏春秋·异用:“ 周文王 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吏以闻於 文王 。 文王 曰:‘更葬之’。”
分類:改葬
《國語辭典》:碧葬  拼音:bì zàng
为国牺牲,死后得不到尸体,乃得血而葬,称为「碧葬」。清。褚人获《坚瓠广集。卷五。碧葬》:「新都殷司徒家,掘地得古冢。冢砖长五寸许,皆有字,云:『歙东萧司马碧葬』。不知碧葬之义,以问汪伯玉。伯玉云:『凡死忠而不得尸者,得血以葬,曰:「碧葬」。本弘血化碧之义。』」
分類:忠烈
《漢語大詞典》:盗葬(盜葬)
谓窃用他人土地、墓穴埋葬死者。《唐律·户婚中·盗耕人墓田》:“诸盗耕人墓田,杖一百。伤坟者,徒一年。即盗葬他人田者笞五十,墓田加一等,仍令移葬。”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葬地蛇盘兔:“意者,地气温暖,二物皆穴焉,偶相值而相持,亦适然耳。昧者至争地盗葬,訐讼连年,惑哉!”《清文献通考·刑四》:“若本人远祖之坟被人发掘盗葬,因将盗葬之棺发掘抛弃者,虽同是发塚,不必以发塚论。”
《國語辭典》:随葬(隨葬)  拼音:suí zàng
陪同死者下葬的物品。如金饰、财物、器具、车马等。
《漢語大詞典》:宣葬
奉皇帝命令办理的丧葬。
《骈字类编》:夜葬
唐书杨行密传:行密卒,遗令谷葛为衣,桐瓦为棺,夜葬山谷,人不知所在。
《漢語大詞典》:徇葬
古代用人或物陪葬。徇,通“ 殉 ”。三国志·魏志·夫馀国:“杀人徇葬,多者百数。”
分類:用人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