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01
词典
61
分类词汇
40
共40,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分类词汇
(续上)
亚腰葫芦
马林巴琴
稍瓜打驴
葫芦儿
倒地葫芦
附蠃
葫芦依样
火葫芦
彩丝系虎
宝葫芦的秘密
《国语辞典》:
亚腰葫芦(亚腰葫芦)
拼音:
yà yāo hú lú
亚,即压。亚腰葫芦形容如葫芦般中间细,两头大的样子。《西游记》第二七回:「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葫芦,十分疼痛难忍。」
分类:
葫芦
中间
《国语辞典》:
马林巴琴(马林巴琴)
拼音:
mǎ lín bā qín
乐器名,打击乐器。源自非洲的木琴,每个木条下装一个葫芦制成。现在则改葫芦为金属共鸣管,将木制琴键置于共鸣管之上,以琴槌敲打以产生旋律,但琴键较木琴阔,音域较广,音色圆润,也有较多特殊打法。为英语Marimba的音译。目前已知的键数有四十九键、五十二键、五十六键、六十一键、六十六键、六十九键。音高比木琴低八度。最大音域可以横跨六个八度。常用于独奏与合奏。
分类:
乐器
打击乐器
源自
非洲
木条
下装
葫芦
《国语辞典》:
稍瓜打驴(稍瓜打驴)
拼音:
shāo guā dǎ lǘ
(歇后语)去了半截。稍瓜是一种长形易脆的葫芦,拿它打驴,容易折成半截。《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众人见了这个光景,稍瓜打驴,不免去了半截。」
分类:
歇后语
半截
葫芦
《国语辞典》:
葫芦儿(葫芦儿)
拼音:
hú lu ér
1.端午时用线缕缠成樱桃、桑葚、木梳、老虎、葫芦等形状,贯穿于线上的物品。儿童佩于襟上,过午弃之,据说可去邪避灾。
2.一种用竹签贯串山楂、海棠等果实而外蘸冰糖的食品。也称为「冰糖葫芦」。
3.壶芦的别名。参见「壶芦」条。
分类:
端午
壶芦
午时
竹签
线缕
贯串
山楂
樱桃
海棠
桑葚
果实
木梳
而外
老虎
葫芦
食品
《国语辞典》:
倒地葫芦(倒地葫芦)
拼音:
dǎo dì hú lu
倒在地上的葫芦。比喻醉倒的人。如:「他醉得像个倒地葫芦似的。」
分类:
地上
葫芦
《漢語大詞典》:
附蠃
即蒲卢。一种细腰的葫芦。 明
刘基
《拟连珠》
之二八:“是故附蠃升高而枯,蝜蝂以任重而躓。”
分類:
蒲卢
细腰
葫芦
《漢語大詞典》:
葫芦依样(葫蘆依樣)
依样画葫芦。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创造。 清
周亮工
《书影》
卷三:“工者不免 优孟 抵掌之誚,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五四回:“正是:富贵浮云成一梦,葫芦依样只三年。” 郭沫若
《文艺论集·批评与梦》
:“才既不天,而仅葫芦依样的我们,那就不能不有多少学理上的准备。”参见“ 依样画葫芦 ”。
分類:
依样
葫芦
只是
模仿
缺乏
创造
《國語辭典》:
依样画葫芦(依樣畫葫蘆)
拼音:
yī yàng huà hú lu
比喻一味模仿,毫无创见。语出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也作「照葫芦画瓢」、「依本画葫芦」、「依样葫芦」。
分類:
单纯
模仿
原样
创新
《國語辭典》:
火葫芦(火葫蘆)
拼音:
huǒ hú lú
一种内装火药的引火物。因形似葫芦,故称为「火葫芦」。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你向那博望城多准备著火葫芦。你与我先点著粮车,后烧著窝铺,您四下里火箭一齐去。」
分類:
葫芦
火药
引火
火战
战具
《漢語大詞典》:
彩丝系虎(綵絲繫虎)
旧俗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妇女用绫绸制成小虎或粽子、葫芦、樱桃等形状,以五彩丝线穿之,悬于钗头,或使小儿带之,以辟邪,称“綵丝繫虎”。参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綵丝系虎》
。
分類:
端午节
农历
五月
月初
妇女
粽子
葫芦
樱桃
《漢語大詞典》:
宝葫芦的秘密
中篇童话。张天翼作。1958年发表。小学生王葆在梦中得到了一只宝葫芦,从此他要什么便有什么。他想做一个起重机模型,马上就出现一台,但模型倒塌后,他却束手无策。考试时,别人做完的考卷会神奇地与他的白卷对调,结果被人发现。在老师教育下,他终于提高了认识,与宝葫芦告别。
分類:
童话
年发
发表
小学生
梦中
中得
一只
葫芦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