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董镛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董镛,直隶省安肃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三十年,会试第76名;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33名,后分发为知县。

人物简介

个人简介
原名寿金,字绶经,号诵芬主人,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早年读书于江阴南菁书院。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恩科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联捷进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授刑部提牢厅主事,总办秋审兼陕西司主稿。光绪31年(1905年)董康和章宗祥共同翻译了日本的刑法,两人并在修订法律馆提出了《刑律草案稿本》,是中国第一部由国家拟就的现代刑法典,但从未成为正式法律。辛亥革命后,董康赴日本帝国大学留学,攻读法律。回国后,历任大理院院长、修订法律馆总裁等职。1920年8月,任司法总长,1921年12月辞职,复任大理院院长兼代司法总长。1922年5月,任财政总长兼币制局、盐务署两总裁,旋任考察欧美司法专使出国,1924年回上海,随后在东吴大学(1924年)、上海法科大学(1925年,与章太炎一同被推任为校长)、北京大学(1933年)任职。1915年参与《第一次刑法修正案》的起草。多次赴日本考察日本的裁判制度与监狱制度。除法和法学方面的成就外,董康在古剧、词和版本目录学方面也有重大学术贡献,他的《曲海总目提要》(46卷)被誉为中国所有记载剧本书中最为详细的一部。胡适称赞董康「是近几十年来搜罗民间文学最有功的人」。抗战期间,在北平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任职,先后任法院院长、华北司法委员会委员和大理院首席法官职务,1947年在北平东交民巷的一所德国医院病逝。
董如奉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董如奉(1882年—?年),字杏村,直隶省保定府高阳县人。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宣统二年工科进士。
董绳焘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董绳焘,字巨卿,号筱圃,一号雨村,安徽省宣城县人,进士出身。同治庚午三月生。光绪十七年辛卯科(1891年)举人,光绪三十年,会试第219名;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8名,后分发为知县。

人物简介

清州搜玉
董国安,青县人。宣统三年两湖师范学校毕业。

人物简介

简介
董必武(1886年-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号壁伍,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法学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
董茧庵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董茧庵(1889-1981) 原名粹曾,号寂。常州人。青年时期做过教师、文书,中年时期任《武进商报》主编、上海《新闻报》驻常记者三十余载,期间还兼任多年图书馆主管。抗战时飘泊于松江、苏州、泰兴等地。解放后受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致力于收藏、研究、诠注、著述等,搜求抄录乡邦先贤遗作数达万计,文革时遭焚烧两昼夜,片纸无存。有《董茧庵词存》。
董其武 朝代:现当代

人物简介

百度百科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山西河津人。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军排长、连长、营长、旅部副官长,国民革命军侦察队队长、先遣总队支队长,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部参谋、干部政治训练所队长、第73师436团团长、第35军218旅旅长、第65军101师师长,陆军暂编第4军、骑兵第4军、陆军第35军和暂编第3军军长,第十二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职。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中原大战、长城抗战、绥远抗战、忻口战役、太原战役、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绥远和平解放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军区副司令员、第23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第69军军长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组织部队完成朝鲜境内机场修建等军事工程任务,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做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9年3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人物简介

中国对联甘棠奖第二届联作选粹
董文学,网名碧落一痕,男,48岁,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人。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朝阳楹联家协会会员,喀左县楹联家协会会员。